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综合钻井、大量实测剖面、样品测试分析和区域地质资料,对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烃源岩生烃强度、镜质体反射率、砂岩储层物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评价。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主要油气储层类型为中-粗砂岩,有利层段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一段、三段和四段,砂岩具有中孔低渗、区域分布广、厚度大等特征,ZD-1井揭示砂岩含油气性好。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烃源岩在盆地中心厚度大,盆地中心的生烃强度达(56.74~97.70)×108 m3/km2。烃源岩成熟度(RO)在1.08%~3.98%范围,具有东低西高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西昌盆地油气形成的关键指标,优选了夹铁-四开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有利区和4个甜点区,该区生烃强度(10~80)×108m3/km2,RO为1.08%~3.0%,中-粗砂岩厚度为10~50m,天然气资源量为6756×108m3,可形成"改造再重建"致密砂岩油气藏。  相似文献   
52.
古温标重建沉积盆地热史的能力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理论热史模型的正反演计算,对现今沉积盆地热史研究中两类常用的古温 标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在恢复盆地热史方面的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类 古温标都不能可靠地反映整个受热过程,镜质体反射率只能恢复样品经历的最高古地温,磷 灰石裂变径迹可以重建近期降温过程,两类古温标存在互补性.同时指出这一结果是由古温 标本身的成熟演化机制决定的.在实际应用时,必须密切结合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联合多种 方法和手段,才有可能使热史分析结果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53.
三江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和总声波时差法相结合,辅以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三江盆地白垩系—第三系地层剥蚀厚度。研究表明,三江盆地前进坳陷宝泉岭组剥蚀厚度具有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富锦组剥蚀厚度则具有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滨参1井地区剥蚀作用使生烃处于停滞状态,对油气生成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4.
本文叙述了煤中半镜质体组分的光学特征,并通过对其单组分的富集,探讨它的物理化学性质。使用显微镜加热台、观察其在加热过程中的特性。从而说明半镜质体组分是一种介于镜质体和惰质体之间的弱粘结性组分。如果它在煤中含量高时,对煤的工艺性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5.
任战利  祁凯 《地质科学》2018,53(3):959-971
渭北隆起发育多套烃源岩,是寻找油气的重要战略区。对渭北隆起不同层位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变化规律及热演化历史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利用大量反射率测试资料及裂变径迹分析资料,确定了研究区不同层位热演化程度及变化规律,在恢复剥蚀厚度及埋藏史的基础上,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研究结果表明:渭北隆起上三叠统延长组处于生油阶段、石炭—二叠系、奥陶系处于生气阶段,不同层位热演化程度总体上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渭北隆起不同层位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关系为似线型,镜质体反射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渭北隆起自早白垩世末以来经历了大规模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40 Ma以来,研究区整体快速抬升冷却。热演化史研究表明渭北隆起不同层位最高热演化程度是在早白垩世达到的,从寒武纪到侏罗纪,地温梯度总体较低;中生代晚期早白垩世,受构造热事件影响,古地温梯度最高可达46.0 ℃/km;晚白垩世以来,由于地温梯度降低及地层大规模抬升剥蚀,地层温度明显降低。渭北隆起奥陶系、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天然气生气高峰期、上三叠统延长组烃源岩生油高峰期均在早白垩世,生油、生气高峰期受中生代晚期高地温梯度、构造热事件的控制。新生代以来渭北隆起大规模抬升剥蚀,地层快速抬升冷却,地层温度明显降低,烃源岩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56.
荧光法判别镜质体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质组生油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鉴别富氢镜质体与贫氢镜质体。通过原煤和镜质组样品热模拟液态烃产率与相对荧光强度的相关关系找出与达到生成、排出液态烃产率的要求值相对应的相对荧光强度界限值,并经热解分析的产油指数校验后,作为划分富氢与贫氢镜质体的定量界线和评价腐植煤生烃排烃潜力的另一个煤岩学定量标志。在一定的荧光测试条件下,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富氢与贫氢镜质体相对荧光强度的界限值定为I546nm0.30%;I650nm0.46%。  相似文献   
57.
平庄凹陷盖层中发育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3套烃源岩,虽然以往围绕煤矿生产展开了大量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但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较少,研究程度较低。为了客观评价平庄凹陷的油气资源,需对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进行评判。在对平庄凹陷烃源岩岩石热解、镜质组反射率、生物标志物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平庄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及演化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平庄凹陷烃源岩各参数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变化明显,具有纵向上的连续性和横向上的不均匀性;平庄洼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成熟阶段,其中,九佛堂组烃源岩是盆地的主要成油岩系;四龙洼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低,对盆地成烃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58.
《地学前缘》2017,(3):94-104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数据,对四川盆地东部不同地区的古地温梯度、古热流、剥蚀量进行了研究。AFT模拟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部在晚白垩世早期(100~80 Ma)开始抬升,抬升剥蚀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且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以约30 Ma为界,重庆北碚地区表现为两期冷却,先期冷却缓慢,后期冷却迅速;川东北持续的冷却过程虽有波动但冷却速率差别较小。依据重建的最高古地温剖面恢复了侏罗系顶部不整合面的剥蚀量,川东北普光地区剥蚀量在2.45~2.85km,鄂西渝东地区齐岳山复背斜北部剥蚀量较大,达3.65km,齐岳山复背斜南部剥蚀量2.67km,川东南地区剥蚀量2.05km。研究区的构造热演化表现为既存在抬升剥蚀又存在盆地冷却效应的双重作用:由三叠纪至今,研究区地温梯度和热流持续降低,地温梯度由30~38℃/km降低至20~23℃/km;热流由70~85mW/m2降低至50~55mW/m2。  相似文献   
59.
姜鹏  秦松  曾呈奎 《海洋科学》1998,22(6):23-25
2 海洋真核藻类基因工程真核藻类遗传转化研究开始于80年代,1982年Rochaix与Dillewijn报道了首例淡水单细胞绿藻——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reinhardii的遗传转化,选用壁缺失突变和精氨酸依赖突变株,使来自酵母的精氨酸基因获得了整合表达的效果。其后,C.reinhardii广泛应用于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唯一的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3套基因组均能遗传转化的植物[11]。海洋真核藻类基因工程的研究起步更晚,但发展很快,由于几种大型海藻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并形成产业,因此,作为第一步是在经济藻类中人工开展建立模式转化系统的研…  相似文献   
60.
Dow在1977年提出的利用上下构造层镜质体反射率(Ro)差值来估算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在国内仍有广泛的应用。使用镜质体反射率法,首次系统地恢复了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沙四段地层剥蚀厚度。沙四段地层剥蚀量介于100~400 m,平均剥蚀量为250 m,最大剥蚀区在鲁西隆起西北侧的斜坡边缘,最大剥蚀量近600 m,但范围较小,在凸起区则只有较小的剥蚀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