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9篇 |
免费 | 283篇 |
国内免费 | 5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108篇 |
地球物理 | 202篇 |
地质学 | 975篇 |
海洋学 | 581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108篇 |
自然地理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49年 | 1篇 |
1948年 | 7篇 |
1943年 | 2篇 |
1936年 | 1篇 |
1927年 | 1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31.
江西庐山─星子地区早前寒武纪片麻岩基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根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8,22(2):138-147
庐山-星子地区原称的混合花岗岩和混合岩实为以奥长花岗质片麻岩为主体的灰色片麻岩(TTG岩套)和花岗质片麻岩.后者是前者经钾质成分改造交代的结果。其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早前寒武纪低铝型灰色片麻岩一致,构成扬子克拉通的晚太古代基底。其上的星子群属表壳岩,与赣北片麻岩一起构成花岗-绿岩地体,因燕山运动和新构造而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32.
33.
2008年初冷事件对南海北部夏季浮游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冰冻极端天气过程。通过对2007年8月和2008年8月南海北部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结果表明,与2007年8月相比2008年8月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有很大的下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群落被分为近岸和远海两大类群。浮游动物近岸类群和远岸类群的分界点在不同的时间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外海水向近岸的入侵所致。与2007年8月相比,2008年8月浮游动物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演替,主要是因为四种浮游动物优势种亚强真哲水蚤、异尾宽水蚤、锥形宽水蚤和小哲水蚤丰度急剧下降所致。相反,水母类和海樽类丰富有很大的升高,其原因可能是2008年春季极端低温导致的鱼类大量死亡所致。与远岸浮游动物群落相比,近岸浮游动物群落变化更剧烈,这说明近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2008年初的冷事件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4.
南海北部早渐新世发生明显的营养供给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相关地质记录为研究颗石藻的生理机制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实验室。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颗石藻群落演化的指标,定义为E*比值。该比值由富营养属种和中等-贫营养属种的相对丰度计算而得(E*=e/(e+c)×100,e代表富营养属种,c代表中等-贫营养属种)。其中富营养属种包括小Reticulofenestra, Reticulofenestra lockeri组,Reticulofenestra bisecta组和Coccolithus pelagicus组,而中等-贫营养属种包括Cyclicargolithus spp.。E*指标与早渐新世营养盐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表现不同的公变趋势。将群落组合与已发表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比,我们提出颗石藻可能在二氧化碳持续降低的环境下改变其对碳源和营养盐的利用方式,指示颗石藻的碳浓缩机制可能开始于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35.
大别山北部中酸性片麻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别山北部变质镁铁- 超镁铁质岩带中的中酸性片麻岩主要可分为三类:①英云闪长质片麻岩、②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和③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其原岩属于一套钙碱性的中酸性花岗岩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分别形成于板块碰撞前消减地区( 消减的活动板块边缘) 、板块碰撞后隆起花岗石区和同碰撞花岗岩区。其中,形成于800 ~1000 Ma 左右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经受过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与该带中属于蛇绿岩成员的变基性熔岩有亲缘关系, 可能属于蛇绿岩中的浅色组分。 相似文献
36.
应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中国北部地区的地壳对邻近的渤海与黄海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虽然此应力场过于微弱不足以引发地震,但发现应力集中的位置及应力场变化较大的位置恰好与某些现代地震的震中一致。这一结果表明研究地壳对广泛分布的载荷的响应对研究区域地震构造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7.
38.
夏季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群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2014年8月至9月于珠江口至南海中部断面(18°00'~22°00'N,114°00'~116°00'E)的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采样调查,并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群落分析。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142种,隶属于2门44属,其中砂壳纤毛虫28属78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54.93%;寡毛类纤毛虫14属59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41.55%。优势类群为:拟卡金斯急游虫(Strombidium paracalkinsi)、具沟急游虫(Strombidium sulcatum)、维尔伯特急游虫(Strombidium wilberti)和无节幼体(nauplii)。调查区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介于11.43~959.35 ind/L之间,平均值为264.99 ind/L。微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总体特点是密集区位于50 m水层,50 m水层之下丰度逐渐减少。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位于J5-I1站位之间。断面的香农-威纳指数范围在0.92~4.18之间,平均值为2.77;均匀度指数在0.63~1之间,平均值为0.87。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连续追踪站位的调查发现,上层水体微型浮游动物群落丰度随着时间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层水体相对较平缓。微型浮游动物昼夜的垂直丰度变化与叶绿素浓度昼夜变化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研究2021年春季北部湾北部近岸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的分布特性及影响机制。【方法】对2021年春季北部湾北部近岸海域8个站位的现场Chl-a浓度与环境因子数据进行时空分析,利用matlab绘制等值线剖面图和相关性分析等手段,分析Chl-a的分布特征及其响应机制。【结果】1)Chl-a与海表温度(SST)的高值区均在三娘湾;2)SST、浊度(TUR)和氮磷营养盐为影响北部湾北部沿岸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理化因子;3)防城港Chl-a和总溶解无机氮最大值存在9 d的显著滞后正相关,在廉州湾有显著滞后负相关,而在钦州湾有较好同步相关。【结论】2021年春季研究区域Chl-a时间变化主要受陆源输运、光照和不规则全日潮影响。不同区域Chl-a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有差异,防城港的藻类生长受营养盐限制;高营养盐的廉州湾水体因高TUR光照减弱,藻类受光限制;钦州湾和三娘湾的藻类均不受营养盐和光限制,且三娘湾的SST相对更适宜生长,该区初级生产力最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