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0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892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2805篇
海洋学   40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20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某些火成岩,如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甚至基性侵入岩,有时含有所谓球状构造(Orbicular)的卵状体,尤以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常见。其成因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球状花岗岩的分布范围往往很有限,一般只有数十至上百平方米,周围是正常的花岗岩(一般为富黑云母花岗岩,时代不限),有时两者为1~5mm宽的黑云母带隔开,有时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登封煤田主要煤层中镓的赋存规律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对太原组一_1煤、山西组二_1煤、下石盒子组的四_3、五_3煤及其顶、底板,夹矸中镓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富集原因,并对综合利用提出了浅见。  相似文献   
995.
河南省西部(豫西)岩溶地区位于洛阳市和三门峡之间,北依黄河,南临陇海铁路线,面积约2200km~2。该区煤炭资源丰富,位于该区的义马矿务局年产原煤1000万吨以上。该区历来是严重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煤炭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又增加了有限的岩溶地下水勘察难度,自1980年以来,我局在该区通过10余年不懈的努力,已提交岩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B级20000m~3/d,C D级27300m~3/d,初步改变了豫西煤矿区的缺水面貌。本文拟就上述工作做一回顾总结,对豫西岩溶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及找水方向作一浅析,并对北方岩溶地区供水勘察方法提出初步意见,以期同行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996.
997.
Types and degree of muturity of organic matters in sedimentary rocks as index for oil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can be determined by infrared spectrometry. In normal cases,oil-generating rocks can be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by infrared spectra of solubable bitumen components. However, the spectra of condensed nuclei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should be resorted to whenever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organic matters arc comparative complex and their degree ofmuturity are not all the same. Systematic researches of known samples show that a configuration of condensed aromatic hydrccarbon can b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dex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structure and the ratio of methyl and methylene to aromatic nucleus. It is evidenced by preliminary experience that oil- and coal-generating organism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with the help of this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进一步深化铀矿物的富集机理.利用α径迹放射性照相、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床中铀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该区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少量沥青铀矿和含铀钛矿物.沉积-成岩期碎屑铀矿物赋存在碎屑颗粒内部,吸附在锐钛矿周围,为铀储层中预富集的铀.成矿期铀矿物大部分赋存在碎屑颗粒填隙部位,与黄铁矿、碳质碎屑相伴生,与石英颗粒及方解石胶结关系密切;部分吸附在包裹碎屑颗粒的蒙脱石薄膜上.另外发现了,沥青铀矿-赤铁矿-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以及硒铅矿(PbSe)和白硒铁矿(FeSe2)与铀矿物相伴生,并伴有REE含量明显升高.分析得出,沥青铀矿形成于成矿早期,氧化酸性流体与还原碱性流体的过渡界面,偏向于氧化酸性一侧;而铀石主要形成于成矿晚期的还原碱性环境.双重铀源供给、丰富的还原介质、多源流体的耦合,局部的热液流体叠加改造,共同造就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矿、富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9.
煤系页岩气是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类型。储层研究可为煤系页岩气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分析,从煤系页岩分布与地化特征、储层特征与含气性、煤系页岩气赋存状态、富集影响因素、有利储层优选方面,阐述了煤系页岩气储层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煤系页岩单层厚度薄,累计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储层矿物中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含气量具备商业开发所需条件。煤系页岩气赋存状态本质上取决于储层孔隙结构,页岩气在微孔中主要以吸附态的形式存在,而在中孔和宏孔中游离态是其主要存在形式。煤系页岩气富集主要受到有机质特征、储层矿物组成、储层结构特征、岩性组合的影响。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页岩气赋存;黏土矿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多发育微孔和中孔,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储层孔隙度的增加有利于页岩气富集;煤系页岩与煤层互层时,存在压力封闭和煤层气充注,利于富集。煤系页岩气有利储层优选为:TOC含量>2%,R o>0.7%,孔隙度>2%,脆性矿物含量>30%,黏土矿物含量<50%,含气量>1 m 3/t,煤系页岩有效厚度定为>30m、埋深>1000m,同时应考虑气藏封闭性及构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0.
煤中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燃烧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煤中氟的研究总体上说滞后于煤中其它某些微量元素(如砷、硒、汞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氟+K313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是今后煤中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