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6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3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篇 |
大气科学 | 12篇 |
地球物理 | 90篇 |
地质学 | 1117篇 |
海洋学 | 217篇 |
综合类 | 64篇 |
自然地理 | 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金乡县农业地质背景与大蒜品质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金乡县大蒜产区农业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依据该区代表性土壤及大蒜样品矿质营养元素的测试结果,探讨了土壤肥力状况及大蒜产品的优势与不足,认为金乡大蒜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指出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金乡大蒜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12.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地区海相地层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烃源岩也进入高—过成熟阶段,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增加了难度。对研究区二叠系、志留系、寒武系和震旦系海相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系统研究表明,区内海相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表现为细菌和藻类生物的贡献。对正构烷、类异戊二烯烷、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米仓山南缘震旦系灯影组的沥青来源于下寒武统烃源岩。该研究为大巴山、米仓山地区和四川盆地乃至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特征、油气源对比以及油气运移成藏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13.
<正> 绝大多数沉积岩都含有机质,经演化总能生成一些烃。但是,作为勘探家,关心的不是只能生成一点点晶洞油、裂缝油的所谓“烃源岩”。只有那些生成和排出烃类的数量足以保证经过运移、散失后仍能聚集成商业性油气藏的“商业性烃源岩”,对勘探家才有实际意义,这就决定了有机质丰度下限不能太低。有机碳含量低到0.1%~0.2%的纯碳酸盐岩,不能成为商业性烃源岩。这种商业性烃源岩又称为“有效烃源岩”。对全球海相含油气盆地的统计分析表明,形成大中型油 相似文献
914.
915.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低勘探区有效烃源岩的识别是在潜在烃源岩的基础上进行的。孔雀河地区的潜在烃源岩包括古生界的暗色泥岩、灰岩、泥灰岩和中生界的暗色泥岩和煤层,当潜在烃源岩满足w(TOC)Ro>0.5%,0.5%<Ro<4.0%时为有效烃源岩。井点上依地化参数可准确识别出有效烃源岩,并确定有效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建立有效烃源岩-沉积环境模式。将这种模式应用于井间区域,确定井间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和厚度,实现有效烃源岩的平面成图。同时,通过古地温的恢复,剔除未成熟和过成熟的不具有生烃能力的烃源岩,进一步确定有效烃源岩的分布。采用此方法编制了孔雀河地区有效烃源岩平面图, 预测结果得到新钻井的验证。 相似文献
916.
小区域水平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采用动态比较的方法,分析评价了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站区范围内开垦利用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总体变化情况及不同利用方式下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具有我国南方低丘红壤区典型特点的千烟洲试验站在人为利用后,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1年间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原来14.78g/kg上升到目前的15.13g/kg。不同土壤之间,原土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砂红壤、水稳土、潮土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41g/kb 相似文献
917.
918.
河流输送泥沙和颗粒态生源要素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中的泥沙是河流向河口和近海水域输送营养盐的重要载体,N、P、C、Si等营养盐是组成生命的最基本生源要素。按照形态组成,可将营养盐划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两类,因此,从方法学上,对河流输送泥沙通量的估算是研究河流输送颗粒态营养盐通量的基本前提。本文从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对国内外河流输送泥沙和颗粒态营养盐通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20世纪50-90年代,估算的全球河流入海泥沙通量变化范围为8.8~64 Pg/yr(1 Pg=1012 kg),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探讨自然因素对于河流输送颗粒态物质通量的影响;20世纪末-21世纪初,估算的全球河流的入海泥沙通量变化范围在11~27 Pg/yr之间,这一时期除重视自然因素外,还特别关注人类活动对于河流输送物质通量及其未来趋势变化的影响。很多研究报道了基于全球尺度上的河流输送泥沙通量和颗粒态营养盐通量模型,并据此估算出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的POC、PN和PP总量分别达170~210 Tg、21~30 Tg和9~20 Tg(1 Tg=109 kg)。但将这些模型应用于某个特定流域还要进行进一步校正和检验。 相似文献
919.
森林土壤碳、氮淋失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截存和损耗过程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 但对沉降氮在森 林生态系统中的去向、增氮对土壤中碳/氮转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土壤氮饱和前后土壤渗漏液中溶 解性有机碳(DOC) 和溶解性有机氮(DON) 动态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 内外在土壤氮饱和及土壤碳、氮淋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从系统论的角度阐述土壤氮饱和过程 及内涵; 通过论述DOC 和DON 含量及其结构组成变化来揭示其对增氮/氮沉降的内在响应机 理; 论述了增氮对土壤无机氮转化的影响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沉降氮固持的贡献。指出土壤 氮饱和为土壤中的有效氮随时间增加超过了土壤中生物和非生物的持留能力, 导致土壤氮的净 矿化、净硝化、NO3-流失以及土壤酸化等过程发生一系列非线性变化。初步认为土壤中DOC 和 DON 对增氮的不同响应归因于氮素饱和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来说, 需要 清楚地认识土壤氮素矿化、硝化、反硝化和固持等过程, 才能明晰土壤氮素状态以及随时间的演 变。另外, 指出在上述三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拟解决的途径以及未来的可能研究方 向, 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0.
新疆伊犁河谷新垦绿洲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期定位试验点新疆伊犁河谷新垦绿洲灰钙土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采集上层(0~20 cm)、中层(20~40cm)和下层土壤(40~60cm)样品,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对灰钙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含量表聚性特征明显;垂直分布总体变化趋势均为由上到下依次减少,且都以4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