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4篇 |
免费 | 240篇 |
国内免费 | 4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101篇 |
地质学 | 1406篇 |
海洋学 | 388篇 |
天文学 | 132篇 |
综合类 | 91篇 |
自然地理 | 1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51.
952.
953.
生态转变系统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与土壤的初级生产力和温室气体的释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 ,它也是目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毁林造田和退耕还林等农林生态系统发生转变的特殊地点 ,土壤有机质的源物质产生了C3植物 (森林 )与C4 植物 (农作物 )的转变 ,这就为我们利用δ13C来示踪土壤有机质的迁移和赋存提供了可能。茂兰保护区曾长期生长C3植物 (常绿混叶林 ) ,近几十年 ,部分毁林后种植C4 植物 (玉米 )。本实验分别采集 3个剖面相邻的森林点和农田点的土壤样品 ,分析了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 相似文献
954.
冲绳海槽的高沉积速率使其成为研究全新世以来受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通过研究C14柱状沉积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分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特征,探讨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的有机物质来源,并定量估算C14柱状沉积物中陆源与海源有机物的相对贡献,从而建立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对距今8.2 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古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THC (C27+C29+C31)、MHC (C16+C18+C20)、TOL (C26+C28+C30)和MOL(C14+C16+C18)的含量分布范围分别为0.28~1.69μg/g、0.28~2.22μg/g、0.24~3.21μg/g和1.93~9.18μg/g,且饱和烃的陆源、海源优势正构烷烃含量比值(RTA,HC)为0.51~1.18,大部分小于1,醇类的陆源、海源优势正构烷烃... 相似文献
955.
盐间非砂岩低渗透油藏中原油运移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特的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非砂岩油藏生储同层,盐岩封盖条件极佳,但储集层渗透能力极低,油气运移条件差。目前的众多证据表明,就是在渗透能力如此低下的盐间层中,非断裂区的原油也顺层发生了一定规模的运移。在压实作用、流体热增压、有机质生烃生气增压以及毛细管压差等应力作用下,盐间原油得以从烃源岩层中排除,并在低渗透的盐间层运移主干道中顺层侧向(或断裂区垂向穿层)从生烃次洼向构造高部位等低势区聚集。从动力学的角度证明了盐间非砂岩低渗透油藏中原油顺层运移的可能性,并指出了盐间石油的运移方向和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956.
华北地台主要花岗岩—绿岩带含金丰度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十余年来,在华北地台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金矿的研究中,获取了许多有关地层、岩石金丰度值的资料。早期获取的资料因化验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且样品中常常包含矿化、蚀变和构造破碎的岩石等原因而使其金丰度值偏高。最新的数值采用了高灵敏度化验分析方法且剔除了矿化、蚀变和破碎的岩石样品,计算出的金丰度值均明显低于或接近于地壳金丰度值。结合其它研究成果,提出绿岩带有关金矿矿源是多源的(变质的、岩浆的),甚至是深源 相似文献
957.
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孔隙结构控制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储气量。中国南方地区下志留统是页岩气发育的最重要层位之一。为研究页岩的孔隙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对以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勘探目标的渝页1井的岩心进行系统的采样,并进行了比表面和孔径、有机质成熟度(Ro)、显微组分、总有机碳(TOC)含量、全岩X射线衍射和粘土矿物含量等一系列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黑色页岩的孔径主要分布于2~5 nm,即以中孔隙为主;中孔体积占总体积的70%左右,微孔体积和宏孔体积分别占10%和20%左右。页岩孔隙结构(微孔体积、中孔体积和宏孔体积)和组成(碎屑矿物成分、粘土矿物成分、TOC和Ro)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粘土矿物对微孔体积和中孔体积都具有控制作用,并且对中孔体积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陆源碎屑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宏孔体积的增加;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时和高成熟度有机碳含量都与宏孔隙体积呈正相关,这可能与高成熟有机质中nm级显微裂缝的发育导致宏孔体积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58.
本次研究通过对乌尔禾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乌尔禾组3套烃源岩的萜类化合物、甾类化合物和C30~C32羊毛甾烷系列等生物标志物的对比分析,发现上述3套烃源岩的萜类化合物、甾类化合物分布特征相似,常规的分子地球化学指标难以满足精细油源对比需要.但C30~C32羊毛甾烷系列化合物在风城组烃源岩中分布完整,而在佳木河组和乌尔禾组烃源岩中则基本不含有此类化合物,展示出其在该地区精细油源对比的潜力.此外,生物降解原油中的C30~C32羊毛甾烷系列分布完整,表明此类化合物在油气运移和成藏中具有较高稳定性.风城组烃源岩生物来源以褐藻、蓝绿藻等菌藻类水生生物为主,以富含C29规则甾烷和C30~C32羊毛甾烷系列为特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30~C32羊毛甾烷浓度与姥植比成负相关,与伽马蜡烷指数和C35升藿烷指数成正相关,表明C30~C32羊毛甾烷系列可能形成于高盐度、强还原和水体明显分层的沉积环境,进而说明风城组烃源岩沉积时湖泊水体含盐度很高,从分子标志物角度证明风城组为一套碱湖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959.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低熟油生烃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东凹陷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潜力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开展凹陷内低熟油成因机理的研究有利于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并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原油的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低熟油主要分布于凹陷边缘的沙四上亚段储层中。油源对比显示低熟油主要来自凹陷内沙四上亚段低熟烃源岩。研究区沙四段烃源岩具备形成低熟油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沙四段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I)和腐泥-腐殖型(II1)为主;泥页岩与蒸发岩共生的咸化还原环境因富含高矿化度地层水而有助于有机质早期转化生烃;烃源岩中的可溶有机质经过低温化学反应、细菌活动、生物催化作用等可形成低熟油。该研究对青东凹陷油气勘探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寻找低熟油气藏是研究区未来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60.
兰州市大气飘尘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Ⅱ.酮和醇脂类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对兰州市大气飘尘中酮和醇脂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飘尘中正烷基2酮和直链烷基醇的浓度分别为20~270ngm-3和520~910ngm-3,并表现为3月份高于7月和8月份,这与兰州市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有关;其分布特征指示了它们来自人为活动、微生物和现代高等植物,而且它们在这3种来源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19.7%、15.4%~34.6%和50.3%~81.8%。甾醇化合物的浓度很低,它们由现代生物所提供。丰富的C18类异戊二烯酮化合物的存在,反映了大气飘尘中有机质在大气氧化过程中已经被改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