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5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81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2354篇
海洋学   67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24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源区粉尘的元素示踪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中国北方沙漠12个地点大气气溶胶粒子中10种粉尘元素的浓度-粒度分布显示,沙漠粉尘是黄土高原风成黄土的源物质,粉尘在间冰期气候条件下的传输受控于正常的大气搬运过程,冰期黄土的堆积过程中尘暴的影响明显增强。基于4种粉尘元素(Al,Fe,Mg,Sc)的组配特征,发现中国粉尘的主要源区-中国北方沙漠存在3个可统计分辨的区域,即西北部沙漠、北部沙漠高粉尘区和北部沙漠低粉尘区。应用化学平衡模式,建立了中国源区粉尘的元素示踪系统。  相似文献   
32.
肖琼  赵海娟  章程  贺秋芳  吴夏 《第四纪研究》2020,40(4):1058-1069

岩溶作用所产生的岩溶碳汇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岩溶水生生物通过CO2富集机制(CCM)固定岩溶水中的HCO3-,将其转化为有机碳。惰性有机碳(RDOC)为水生生物和微生物不能利用和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碳。RDOC长时间滞留水体,形成稳定碳汇。多次培养实验发现可以用原位微生物法对岩溶区地表水中的RDOC进行检测。以桂林漓江为对象,研究由外源水补给并流经岩溶峰林平原区的岩溶地表水中的RDOC及其相关因子,结果显示:1)漓江水中Ca2+,HCO3-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表明外源水进入岩溶区,发生了岩溶作用。漓江水的C/N为6.29~10.50,表明水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外源水和水生生物作用。受岩溶作用和水生生物光合作用双重影响,δ13C-DIC值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偏正,水生生物优先利用无机碳中的12C使得δ13C-POC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偏负。C/N与δ13C-DIC、δ13C-POC的变化以及相关性体现了岩溶地表水体中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相关联;2)岩溶区地表水中检测出RDOC且浓度远大于非岩溶区,RDOC浓度的时空变化与水生生物利用岩溶作用所产生的HCO3-有关。漓江地表水中DOC、BDOC、RDOC浓度与HCO3-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下游L6(岩溶区)RDOC浓度为上游L1(非岩溶区)的3倍,在季节上表现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RDOC的含量平均占水体中DOC含量的78%左右,体现了岩溶作用强度和水生生物活动对岩溶地表水中RDOC的影响;3)结合流量数据计算RDOC通量:桂林水文站RDOC的通量为0.75×107 kg/a,阳朔水文站的RDOC通量为1.3×107 kg/a,是桂林水文站断面的1.7倍。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云南寻甸仙人洞XR1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氧碳同位素、有机碳含量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化模式:(1)8.0~6.0kaB.P.为温暖湿润期;(2)6.0~5.1kaB.P.为气候突变期,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3)5.1~2.1kaB.P.为凉干期。通过石笋有机碳含量与石笋δ18O记录对比,认为石笋有机碳可以反映气候变化,但是存在滞后效应。最后,利用XR1石笋δ18O记录与北半球33°N太阳辐射量,本文初步分析了云南寻甸地区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寻甸地区中全新世气候的整体变化趋势受33°N太阳辐射量控制,同时受中全新世火山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在低温惰性条件下合成的钾膨胀石墨层间化合物 (K_EGICS)的电学性能与膨胀石墨的电学性能完全相反 ,随着温度的升高 ,K_EGICS 的电阻率逐渐升高 ,电导率逐渐降低。这一现象是由客体材料钾自身的结构及其与膨胀石墨化合时的键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35.
土壤有机碳矿化是调控土壤碳库时空格局、土壤碳收支平衡和植物养分供应的重要过程,植物残体和凋落物分解释放CO2直接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了不同类型凋落物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植于1956年的人工固沙植被区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及其对水分和温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凋落物添加显著促进了有机碳矿化,添加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凋落物后,CO2-C最大矿化速率分别增大了6.94、5.17、3.46倍,0~5 cm层土壤是5~10 cm层土壤的1.09、1.55、1.22倍;CO2-C累积释放量分别增加了3.73、3.38、2.34倍,0~5 cm层土壤是5~10 cm层土壤的1.17、1.30、1.57倍。凋落物对有机碳矿化的促进作用与温度和水分密切相关,25℃时,CO2-C平均释放速率、最大释放速率、累积碳释放量分别是10℃的2.21、3.60、2.21倍,而含水量10%时,CO2-C平均释放速率、最大释放速率和累积碳释放量分别是含水量5%时的1.25、1.20、1.25倍。相关性分析表明,凋落物碳氮含量、碳氮比、木质素比氮和土壤有机碳以及全氮是影响有机碳矿化的主要因子。凋落添加土壤后潜在可矿化碳表现为柠条锦鸡儿>油蒿>小画眉草>对照。凋落物添加显著促进了有机碳矿化过程及碳周转,植被恢复过程中草本植物凋落物的输入更有利于土壤碳固存,凋落物对土壤碳库的调控作用受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热等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36.
紫菜特征挥发性物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与其一个突变品系的生长藻体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66种挥发性组分,3个紫菜试样中分别含有36、44和45种.鉴定组分中有21种为紫菜共有挥发性物质,其中8-十七烯和...  相似文献   
37.
台湾海峡1997年夏季和1998年冬季两航次颗粒有机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1998年台湾海峡两个航次的数据表明,颗粒有机碳(POC)的平均含量为0.120±0.009mg/dm3,表层POC浓度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存在几个高值区。POC在随深度变化的剖面分布图中,最大值出现在10m层,底层水明显受再悬浮影响,这一剖面的变化规律普遍存在于整个海区及不同季节。夏季POC的深度变化幅度要显著大于冬季,这与垂直混合作用有关。POC与Chl-a相关性较差,暗示以Chl-a估算浮游植物的不确定性及POC产生及来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8.
对新疆尉犁蛭石进行钠化改型后用系列烷基季铵盐进行了有机插层处理,利用XRD对样品进行表征.结合季铵盐阳离子的理论几何尺寸,研究了季铵盐阳离子在蛭石晶层的结构和排布方式.结果表明,不同链长烷基季铵盐阳离子在蛭石晶层排列方式的演化途径不同,季铵盐用量和季铵盐阳离子的性质能影响季铵盐阳离子在蛭石晶层的排布方式.当季铵盐用量较低时,季铵盐阳离子在蛭石晶层形成平卧排列,当季铵盐用量较高时,季铵盐阳离子在蛭石晶层形成倾斜排列,且直链烷基越长,季铵盐阳离子在蛭石晶层间越易形成倾斜排列.  相似文献   
39.
以巴西棕榈蜡、川蜡、蜂蜡、石蜡等为原料,利用有机概念图原理,设计了珍珠抛光用蜡乳液的配方,探讨了乳化温度、乳化时间、相同配方时不同乳液类型等对乳化蜡的稳定性的影响,制作出了适合珍珠抛光的蜡乳液。结果表明:利用均质机乳化,在乳化温度95℃、乳化时间30 min、转速为1 000~2 000 r/min时,所配制的珍珠抛光乳液稳定性较好,对提高珍珠光泽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0.
对处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沙漠边缘的靖远厚层黄土剖面上部L6以来磁化率的研究表明,在这一地区黄土-古土壤沉积中主要的磁性矿物是磁铁矿型矿物,磁化率的增强与黄土-古土壤序列较匹配,形式上表现为古土壤中为高值,黄土中则为极低。但是与黄土高原典型地区相比,磁化率的变化在靖远地区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如磁化率值在黄土和古土壤中差别很大,S5古土壤中的磁化率值相比S4、S3、S2、S1而言要低,磁化率的变化存在由剖面底部向上逐渐升高的趋势。分析认为在铁磁性矿物种类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总有机碳TOC对靖远地区磁化率这种独特变化形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