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74篇 |
免费 | 932篇 |
国内免费 | 17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9篇 |
大气科学 | 478篇 |
地球物理 | 534篇 |
地质学 | 4487篇 |
海洋学 | 1317篇 |
天文学 | 52篇 |
综合类 | 395篇 |
自然地理 | 8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278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334篇 |
2020年 | 239篇 |
2019年 | 260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184篇 |
2016年 | 212篇 |
2015年 | 253篇 |
2014年 | 407篇 |
2013年 | 271篇 |
2012年 | 381篇 |
2011年 | 357篇 |
2010年 | 335篇 |
2009年 | 341篇 |
2008年 | 329篇 |
2007年 | 303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294篇 |
2004年 | 238篇 |
2003年 | 253篇 |
2002年 | 229篇 |
2001年 | 219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167篇 |
1998年 | 173篇 |
1997年 | 179篇 |
1996年 | 191篇 |
1995年 | 147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119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71.
生物源与人为源有机气体氧化形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SOA的产生与其前体物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有机气体之间存在复合相互作用以及SOA形成机制复杂,目前对不同有机气体混合体系中SOA的形成认知还比较匮乏。因此,深入了解有机气体多源、复杂的相互作用,摸清有机气体的大气氧化机制、SOA的形成及影响等对深入理解真实大气有机气体化学演变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旨在了解复合体系有机气体氧化生成SOA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方面总结了复合体系有机气体产生SOA质量浓度、产率、成分、挥发性、光学性质等的变化,侧重于实验室复合体系有机气体氧化对SOA形成的多重影响以及SOA组成元素、分子构成的变化特征,并总结了目前实验室基于模型对复合体系SOA生成的模拟研究和拟合情况;另一方面探究了环境因素,如相对湿度(RH)、温度(T)以及无机气体,如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对复合体系有机气体形成SOA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2.
鸭绿江口溶解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6年5月采样测定鸭绿江口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得出分布变化特征,并同其它一些河口的溶解有机碳进行了比较。鸭绿江口表层水溶解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208μmolC/L。在盐度大于1.6的河口区,溶解有机碳的分布主要受海水稀释作用控制;在盐度0~1.6的区域溶解有机碳的浓度随盐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在最大混浊带,DOC的浓度最高,表明有颗粒有机碳转化为溶解有机碳。丹东市以上流段,河水中溶解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说明由丹东市引入的工业及生活污水对鸭绿江水体中溶解有机碳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3.
印度洋中西部大眼金枪鱼年龄与鱼体脂肪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印度洋中西部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调查所获得的样本,利用其脊椎骨鉴定了334尾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年龄,并利用鱼类脂肪含量仪测定了其肌肉的脂肪含量,进而对年龄与脂肪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本金枪鱼的特征如下:(1)年龄组成为1—9龄,其中4—6龄比例最大,约占样本总数的66.4%;(2)脂肪含量范围为3.1%—29.8%,平均为13.4%,优势范围在7.0%—17.0%之间,其中13.0%—17.0%的比例最高达51.4%;(3)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组的脂肪含量发现,鱼体脂肪含量1—3龄随年龄增加而下降。4—5龄脂肪含量较高,6龄急剧下降到最低,7—9龄又呈升高的趋势;(4)雌性和雄性大眼金枪鱼的新陈代谢变化无明显差异,雌性比雄性的性成熟年龄要早1年左右,雌性3—4龄时性成熟,而雄性为4—5龄时性成熟;(5)脂肪含量的变化可能与大眼金枪鱼生长、繁殖、衰老等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974.
热带西太平洋海域上层海洋热含量的CSEOF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月平均Argo温、盐度剖面、纬向风和Ni o3.4指数等资料,利用循环平稳经验正交函数(CSEOF)分解法、最大熵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域上层(0—700m)海洋热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年际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海域上层海洋热含量距平场具有显著的东-西向反位相振荡,且这种振荡除了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外,还存在着较强的准2a振荡。此外,热含量距平场还存在着负-正-负的三极式经向模态,该模态除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外,还存在着显著的准4a振荡。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含量的准2a振荡与ENSO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对赤道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有1—2月的滞后响应。 相似文献
975.
976.
氮磷营养盐与有机汞联合作用对微氏海链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在高营养盐(氮、磷、硅分别为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阚值≥40、50、9倍)条件下,氮浓度及氮磷摩尔比值[n(N)/n(P)]变化、汞(甲基汞和乙基汞)对微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营养盐区海链藻的生长遵循营养盐限制的唯一因子论;氮浓度和氮磷比提高促进生长,当n(N)/n(P)=64则呈抑制效应;生长初期,甲基汞和乙基汞均产生毒性抑制作用,生长中后期,适量甲基汞(浓度≤1.0μg/L)、乙基汞(浓度≤0.5μg/L)却呈兴奋效应,促进生长;汞形态不同,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氮和有机汞是海链藻生长的刺激因子。适度有机汞污染与氮富营养化对微氏海链藻的生长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77.
1980-2000年中国耕作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分析我国1980年来耕作土壤有机质的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9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两个时段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特征,并对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实测点位(或区域)耕作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在此期间略有增加。其中,华北黄淮海潮土和褐土区、下辽河平原棕壤农业区和长江以南的水稻土区增幅分别达19%(0.24 kg/m2)、14%(0.29 kg/m2)和16%(0.29 kg/m2);相反,云南砖红壤区、东北和内蒙的黑土和黑钙土区有机碳损失,下降幅度分别达27%(1.01 kg/m2)和3%(0.11 kg/m2)。黄土高原的黑垆土和黄绵土区,山西北部的褐土区、新疆西北部的灌耕土区没有明显变化。两时段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带总体一致,但20年间有机碳含量变化与80年代初的初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碳含量在低值区增加与近年来农田轮作、施肥和灌溉面积增加等农作措施的改善有关,而高值区的下降则与耕作时间短、强度大和初始含量高有关。根据现有耕作土壤与未耕作状态的碳损失状况估算,如果能在未来30~50年通过合理的农业措施使土壤有机碳损失量恢复50%,则华北、西北、华中南、西南和东北地区分别可能具有约51%、26%、7%、17%和30%的增长空间,指示我国耕作土壤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978.
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中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瓦斯含量测定是防治瓦斯灾害事故的重要基础.由于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工程量大、耗时长,已不能满足煤矿生产的需要,自2008年采用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技术.根据直接测定与间接法测定结果的对比发现,直接法测定用时短、操作简便、布点密度高,且误差在10%以内,瓦斯含量值与K1值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采用此法预测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9.
若尔盖铀矿田方解石稀土元素与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解石是若尔盖铀矿田与成矿最为密切的脉石矿物之一。方解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产于地层中的方解石、矿区中的方解石和含矿方解石具有明显不同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分别具有轻稀土富集右倾型、重稀土富集左倾型和相对平坦型的3种稀土配分模式。其中产于地层中的方解石明显继承了地层中岩石的稀土元素特征,而含矿方解石表现出与矿石稀土元素相似的特征。碳氧同位素显示地层中的方解石为海洋沉积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矿区方解石脉、含矿方解石脉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表现为地幔来源的特点;而矿区方解石脉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明显的深部来源特征,含矿方解石脉的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混入。若尔盖铀矿田的方解石主要为热液成因,其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典型的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 相似文献
980.
土壤冻结温度与未冻水含量是冻土的重要物理参数,影响因素多,关系复杂.利用BP网络模型来描述冻结温度与未冻水含量及其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效果良好.该模型直接根据试验数据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寻求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间的内在非线性规律,其优点在于可利用一个神经网络同时描述多个因素对冻结温度及未冻水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