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1580篇
海洋学   5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以南沙海区NS90-103柱样为例,利用各种古生产力指标物,如有机碳含量,有孔虫壳和有孔虫碳同位素,重建了200000a以来古生产力变化,并对结果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随着海洋环境科学的发展,河口污染和生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关于污水排放对河口内湾浮游植物生态的影响,近年Ketchum, B. H. (1967); McCormick, J.M. 等(1975); Rice, T. R. (1975); Jenkins, S. H. (1978); Thompson, G. B. 等(1981 ); Meyers, V. B. 等(1983)和Joint, I. R.(1984)都做过调查研究和评论。但迄今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海河口是一个有污染源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感潮河口,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由于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质肥沃,饵料丰富,历来是许多经济鱼虾类优良的天然产卵、索饵和肥育的场所,在渤海渔业上占有重要位置。但近十多年,由于入海径流量锐减和城市污水排海总量的增加1),其水质逐渐恶化,环境正由半咸水向海洋化方向演变,对河口渔业构成严重威胁。对此,我所曾于1978-1981年对渤海湾的污染状况及影响进行过多学科的综合调查,在渤海湾污染的浮游植物生态效应、海湾富营养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等方面,也做过初步研究(邹景忠等,1983; 1984; 1985 )。当时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有机污染及生态效应的研究还很不够,所获得的一些资料尚不足以作出定量的科学论断。 本文着重探讨海河口区浮游植物的生态变化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旨在为综合分析和评价海河口区目前的生态质量及演变趋势,为河口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浙江西沪港重金属铜的配位容量和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0年6月10~14日在浙江省西沪港采集的海水样品,利用AA-800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技术和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样品中重金属铜的含量,获得铜在海水中受不同的有机配体控制.不同粒级的铜表观配位容量表明西沪港海水过孔径1.00μm微孔膜的(ACuCC)较高,为144.4nmol/dm3;过0.40和0.20μm滤膜的(ACuCC)分别为103.0和102nmol/dm3;铜的有机配体条件稳定常数的对数值在7.25~9.14之间.铜的总量为21.72nmol/dm3.铜全部为稳定溶解态,其中pH2酸溶态占95.0%,强有机结合态占5.0%.溶解态铜中有机结合态占过滤海水中总铜的61.6%.  相似文献   
14.
对虾养殖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初步研究本研究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围隔养殖对虾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变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溶解有机碳 (DOC)含量波动在 5 .2 99~ 13.39mg/ L之间 ,平均为 8.5 3mg/ L± 2 .2 5 mg/ L;颗粒有机碳 (POC)含量波动在0 .6 5~ 6 .6 3mg/ L之间 ,平均为 3.2 5 mg/ L± 1.76 mg/ L;总有机碳 (TOC)含量波动在 6 .92~ 2 0 .0 2mg/ L之间 ,平均为 11.78mg/ L± 3.82 mg/ L ;其中 DOC∶ POC∶ TOC为 0 .72∶ 0 .2 8∶ 1。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海水中各种有机碳的含量 ;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养殖期间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其变化与 DCOD的变化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88~1989年,作者在山东省海阳县进行树脂涂料器材的采苗和养成筛选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90年,将海区试验移到了浙江省乐清湾进行,经过棚架式采苗和浮筏式养殖,附苗密度、生长速度,都能达到生产要求。1990年9月4日,对采苗情况进行验收,得到了专家及同行的好评。1991年扩大试验到1000片,与橡皮条交叉分挂在同一棚架上采苗,然后移到同一浮筏上养成。养成期间,几次抽样检测,分别测量其密度和大小。1992年4月9日,委托专家和同行再次验收,以检测的结果,推算出一台筏架树脂纸板和一台筏架橡…  相似文献   
16.
黄河利津水文站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算不同粒径TSS中POC的入海日通量,对黄河利津水文站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solid,TSS)样品,采用基于stokes原理的沉降法分为Ⅴ级,对分级后的样品测其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和粒度组成。在此基础上,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数据进一步处理,准确得到样品中不同粒径TSS中POC的含量。研究表明,黄河口淡水端水体TSS,<8μm的粘土和极细粉砂、8~16μm的细粉砂中,POC的含量为0.600%和0.400%左右;16~32μm的中粉砂中,POC的含量不足0.200%;而32~63μm的粗粉砂和>63μm砂中POC含量仅为0.050%和0.004%左右,80%以上的POC主要集中在<16μm的TSS中,而<32μm的TSS承载了95%以上的POC。  相似文献   
17.
世界有机食品运动与我国的有机水产品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环境、资源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世界范围的食物供应压力更是为世人所关注。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以专业化、一致性和可控性为主要生产原理的传统工业化农业对环境的强烈副作用以及对人类健康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20世纪30年代瑞士人缪勒发明的DDT以及由此引发的化学治虫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各种抗生素的发明和生产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以及其它化学药品、添加剂等的使用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都起到了推动作用[1]。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使自然界生态平衡遭受了巨大破坏 ,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  相似文献   
18.
氮磷营养盐与有机汞联合作用对微氏海链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在高营养盐(氮、磷、硅分别为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阚值≥40、50、9倍)条件下,氮浓度及氮磷摩尔比值[n(N)/n(P)]变化、汞(甲基汞和乙基汞)对微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营养盐区海链藻的生长遵循营养盐限制的唯一因子论;氮浓度和氮磷比提高促进生长,当n(N)/n(P)=64则呈抑制效应;生长初期,甲基汞和乙基汞均产生毒性抑制作用,生长中后期,适量甲基汞(浓度≤1.0μg/L)、乙基汞(浓度≤0.5μg/L)却呈兴奋效应,促进生长;汞形态不同,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氮和有机汞是海链藻生长的刺激因子。适度有机汞污染与氮富营养化对微氏海链藻的生长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河口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成分,部分直接来自陆源,部分则源于河口水体的生物化学作用。在有污染源的地区,水体携带着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微粒和某些洛于水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海水与河水混合的河口环境条件下发生沉淀;另一些溶解性的营养物质能促使浮游生物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也变为沉淀性的有机物质,致使底质状况恶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对海洋生物异常有害的腐泥。国内外关于利用底泥的有机组分来探讨河口水域有机污染状况的资料目前还较少,对衡量有机污染或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底泥测定项目也研究得很不够。通常只用底泥中的硫化物、有机碳(或COD)和氮等成分的含量来反映底质的状况,但由于海域自然环境状况不同,这些成分的背景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往往难以对比。为对本河口区底泥中的有机组分的含量状况及其与有机污染的关系有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分析测定了河口区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有机氮(TON),总磷(TP),腐植酸量(HA)、硫化物(S),烧失量(IL)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等成分的含量。沉积物样品主要采于1984年5月。采样站位示于图1。根据站位设置的具体自然条件,可将调查区划分为三个区段:永定新河河口段,系指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包括A,B,C 和D站;大沽排污口区,系指天津南排污河河口段的E和11b站,以及海河防潮闸外侧的11a站;河口近岸海区,系指上述两区段站位以外的其他调查水域,包括北塘口、大沽口及其口外海域。对沉积物中的有机组分采用下列分析方法:有机碳——重格酸钾氧化法;有机氮——元素仪测定法;硫化物——腆量法;腐植酸——碱液提取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乙基紫光度法和原子吸收间接法(吴景阳等,1986 ;本集吴景阳等另文);磷——比色法;烧失量——重量法。 本文着重讨论这些有机组分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沉积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矿藏,其形成与分布除了需要特定的温压条件外,还需要合适的沉积条件。截止2002年底,世界上共有l16处已直接或间接发现水合物,直接见到水合物样品的只有23处(海洋20处、陆地3处),所以对水合物沉积条件的系统研究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文献报道也较少,目前认为其形成的沉积控制因素主要有岩性、沉积速率、有机碳含量、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等4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