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5篇 |
免费 | 331篇 |
国内免费 | 5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6篇 |
大气科学 | 384篇 |
地球物理 | 251篇 |
地质学 | 932篇 |
海洋学 | 268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536篇 |
自然地理 | 2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79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200篇 |
2007年 | 143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5年 | 2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8篇 |
1960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泥石流作为非牛顿体,屈服应力大,运动过程通常不稳定。前人建立了许多模型来研究沟床揭底和堰塞体溃决对泥石流不稳定动力过程的影响,沟岸侧蚀对泥石流不稳定动力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侧蚀为主的模型和完全底蚀的模型两种水槽实验的对比,针对泥石流的动力过程展开研究。实验发现两种工况条件下泥石流正应力和孔隙水压力随着龙头高度沿程波动性的增长而相应地波动性增大,但侧蚀作用使得这种波动特征更加明显。通过力学分析,证明侧蚀作用导致泥石流龙头的阻力更大,但是龙身颗粒和龙头颗粒的速度差更大,使得龙头附加坡降更大,因此,侧蚀作用使得泥石流龙头的平均速度更快。泥石流龙头浓度和容重的不断增大,使得阻力不断增大,阻力和动力的动态平衡关系是泥石流不稳定运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沁水盆地成庄矿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CO2注入与煤层气强化开采实验模拟装置进行不同有效应力和CO2吸附压力下的煤岩渗透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煤岩的裂隙压缩系数受到CO2吸附的影响,初始状态下、亚临界CO2吸附和超临界CO2吸附煤样裂隙压缩系数分别为0.066、0.086和0.089。引起裂隙压缩系数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CO2和煤中矿物反应提高了煤基质的不连续性;CO2软化了煤基质同时降低了煤岩的力学性质。利用考虑吸附应变以及内部膨胀系数的渗透率模型对实测渗透率进行拟合,发现有效应力和内部膨胀系数成正比。CO2吸附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增大均提高了煤岩的内部膨胀系数,这影响了煤岩孔裂隙的开度,降低了煤储层的渗透率,并最终降低CO2在煤储层中的可注性。 相似文献
13.
14.
地下结构物抗震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基于动态土工离心试验,应用有效应力法分析了不同水平地震作用下土层和地下RC结构物的最大水平位移、不同埋深的土层加速度和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以及结构物的破坏发展特征,并进一步与试验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和对比,取得了较好效果,为重要地下结构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西弄拉峰丛山区土壤有机质与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广西弄拉峰丛山区为例探讨岩溶区偏碱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态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可显著影响有效态养分含量。主要微量营养元素的有效态多大于其缺素临界值,但存在潜在缺素的可能性。有机质与有效态锌、铁和硼均存在三种函数类型的正显著水平相关关系,反映出土壤有机质与它们的关系密切且稳定。说明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有效锌、铁和硼的含量。前两者以指数函数类型建立的回归方程最好,后者以幂函数类型建立的回归方程最好。有效态锰与有机质较符合幂函数方程,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潢川县以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逐年加大上地整理复垦力度,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为农业结构调整、粮食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保障平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去年初至今年9月份,全县累计实施土地整理复垦面积3267亩,净增耕地2665亩。 相似文献
17.
囿于波动问题空间采样率观念的限制,现有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采用小道间距、多道检波器排列方式观测同一次激发的瞬态瑞雷波,虽然解决了同时观测不同频率成分波动的问题,但一个排列的多道检波器只能得到一条瑞雷波相速度-探测深度曲线,工作效率和横向分辨力受到极大限制,同时,所能够提取的最高频率波动成分也受到了检波器排列最小道间距的限制.经分析发现,忽略两个测点之间瞬态瑞雷波到时差对不同频率波动道间相位差的影响是上述问题的根源.针对现有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的弱点,本文阐明了道间时差相位(TDP)的概念和意义,提出了考虑道间时差相位的测点对间相位差分析技术,形成了一套新的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TDP法. TDP法摆脱了最小道间距的羁绊,只用两道检波器的瞬态瑞雷波记录即可提取多种频率成分波动的相速度,完成现有方法一个多道检波器排列才能完成的工作,探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根据场地岩土体的横向变化适当调整检波器布置的测点间距,在一条测线上布置多个测点,相邻测点对两两组合获得的多条瑞雷波相速度-深度曲线可以反映岩土体横向变化,这使得探测方法的横向分辨力显著提高;另外,由于引进道间时差相位,高频成分的提取不再受道间距的控制,从而探测方法的高频分辨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原则上,激发和测试系统能够产生和记录到的高频成分新方法都可以提取到,事实上,这套方法已经成功地拓展到了超声频段的探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试图用实测数据对非同温目标混合像元红外辐射的"尺度效应,,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将混合像元的等效温度定义为面积加权平均温度这样一个可检测的物理量的情况下,有效发射率的视在增量是存在的,是波长的函数.该实验验证了李小文等的非同温表面的尺度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19.
抗拔桩变形分析与有效桩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拔桩变形的理论分析为基础,选择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对桩的极限侧阻力进行合理取值,通过迭代法得到桩身受力情况,由此预测抗拔桩的"有效桩长"。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验证,证明该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各种类型的金矿脉常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产出,对它们用欧几里德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不仅难以精确地说明其几何形态特征,有时甚至无法作出实际测量,因此也就很难掌握其产状变化的准确趋势,给金矿床的定量定位预测造成了困难.分形理论为获得有关隐伏矿床(脉)分布的更为准确的信息提供了有利工具.通过对招远灵山和河东两个典型金矿床矿脉分维数、几何丰度和有效紧密度等研究,讨论了分形理论在紧密结合地质特征条件下,客观准确揭示不规则矿脉变化规律及在找矿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