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69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根据荆沙组的基本地质特征,综合分析了成藏条件。认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紧邻生油洼陷和晚期构造活动是荆沙组油气藏形成的先决条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是:圈闭、断层和砂体的配合。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该区可发育垂向和侧向两种油藏模式。认为盐隆构造、深大断裂构造是寻找垂向油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62.
为克服煤层气有利区评价中参数难以取全、取准的问题,综合利用测井信息与测试数据,建立了一个由2个二级评价参数(资源条件和开发条件)、8个三级评价参数和2个四级评价参数构成的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利用测井信息拟合预测各项评价参数,对山西寿阳地区3号、9号和15号煤层气单采与合采下有利区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单层开发时,3号煤层整体较有利,9号煤层较为不利,15号煤层适中;合层开发时,(3+15)号煤层合采最为有利,而(3+9)号煤层合采最为不利。不论单采还是合采,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集中在北部,这与目前该区近1年的试采现状吻合。   相似文献   
463.
通过对吐哈盆地页岩的分布、厚度、有机质丰度及有机质成熟度进行分析,结合页岩矿物成分进行裂缝发育及气体吸附能力的评价,并综合盖层分布、储层物性特征以及显著的气测数据对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研究发现:吐哈盆地中、下二叠统桃东沟群与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的页岩厚度大、脆性矿物种类多且含量高,有机质丰度大,盖层条件好,是比较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层位。进一步预测台南凹陷、台北凹陷南缘、托克逊凹陷的西部及北部地区是桃东沟群页岩气勘探有利区,三堡凹陷是小泉沟群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464.
从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等区域地质分析入手,综合应用钻井、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涠西南凹陷西南地区油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进行分析。该区主要发育流沙港组优质有效烃源岩,古近系流沙港组、涠洲组发育四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以断鼻、断块及构造-地层复合型圈闭为主。流沙港组烃源岩排烃高峰期与圈闭定型期匹配,以流沙港组超压面为界存在下部高压自源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及上部常压自源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油气分别以自生自储侧向运移方式及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方式汇聚成藏,区内油气成藏的时空配置条件有利。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有两个有利的勘探区带,即该区洼陷生烃中心的陡坡带断鼻、断块群及缓坡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发育带。  相似文献   
465.
通过对研究区露头、岩性、测井等特征的研究,将柴达木盆地新近纪上下油砂山组划分出5种重要的沉积相类型:冲积扇相、河流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并进行详细描述。依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画图的方法论,做出上下油砂山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沉积相带是控制储层特征和分布的基本因素。结合沉积相带图,划出油砂山组储集相带,有利储集相主要是三角州前缘砂体,冲积扇-扇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浅湖滩坝;主要分布在沙西、乌南、咸水泉、月牙山、红沟子、阿尔金斜坡带,而碱山地区的储集相带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466.
通过对寿阳区块马首区段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特征、煤层气含气性、渗透性、解吸/吸附特征等研究,认为该区段构造简单,岩层覆盖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缓流或滞流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主采煤层发育基本稳定,埋藏深度适中;煤层气含量较高,主要在6~16m3/t;煤层割理裂隙发育,整体渗透率较高,非均质性较明显;煤储层处于欠压状态、实测含气饱和度较低、原地应力较低,整体上适合进行煤层气开采。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煤层气资源储量,并优选区段的中、北部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467.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hale ga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ufeng Formation in upper Ordovician and Longmaxi Formation in Lower Silurian of Zheng'an area in Northern Guizhou, the authors used geology survey,gravity,magnetic,two dimensional seismic,geological well and test analysis methods to carry out 1:50000 shale gas basic geology survey. The distributio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rganic geochemical, mineral composition,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hydrocarbon content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rich organic shale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ch organic shale belongs to deep water continental shelf facies, mainly distributed in Anchang, Banzhu and Nigao syncline, with a thickness of 14.5-55 m and burial depth of 0-3 200 m. The TOC content is between 1.0% and 4.0%, and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 is between 1.82% and 2.23%, with the organic matter type mainly I kerogen. The rock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quartz, feldspar and clay minerals. The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is high, generally more than 50%. The porosity is generally between 2.03% and 3.89%,and the permeability is generally between 0.35×10-5 μm2 and 1.86×10-5 μm2,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The highest gas content is 2.88m3/t, showing good gas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Three favorable target areas for the shale gas in Zheng’an area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ptimization, that is Anchang,Banzhu and Nigao block respectively, which provides exploration direction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468.
开江地区石炭系储集岩类主要为颗粒云岩和角砾云岩。储层以低孔渗、低含水饱和度、孔喉体系多具有中孔小喉为特征。储集性能主要受裂缝发育所控制,主要形成于喜山期多数未被充填或半充填的构造缝,这些构造缝是石炭系气藏渗流的主要通道。白云岩化是储层有利成岩事件。岩溶斜坡带及古构造斜坡带在以后的地质历史中又继承性发展为印支期的古隆起斜坡或古构造高地,并且在后期埋藏作用的影响下地层酸性水对已有储集空间进一步的溶蚀改善,一直处于次生溶孔发育和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因此,开江地区石炭系有利储集发育区主要为开江—梁平石炭系残厚薄带周围的古岩溶斜坡带。  相似文献   
469.
利用盆地北部大量钻井资料、岩心及露头观察结果,结合古地质背景,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晚石炭—早二叠世广泛分布的含砾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扇三角洲体系,并以河道化冲积的形式前积到陆表海盆地中,平面上分带性和纵向上退积结构较清楚,重力流沉积特征不明显,而水道化的牵引流成因沉积特征明显。以高能辫状水道、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为主要骨架,河口坝不发育。而且,这些水道作用居重要地位的扇三角洲高能水道砂体因受物源、古地貌及潮汐等影响,往往被潮汐改造而形成障壁砂坝,也是有利储集体。它们之间因沉积特征不同,储集空间、储集性能和含油性也各具特色,但都以高能化水道形成的厚石英砂带为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470.
肇35区块是大庆宋芳屯油田新开发的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主力勘探层位。综合各类地质数据及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浅湖两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模板。垂向上,河口坝在葡上段较发育,砂岩分选较好,PI2小层为主要含油层位;水下分流河道在葡下段发育良好,PI51、PI52和PI7小层为主要含油层位。平面上,研究区主要以西北部和北部物源为主,砂体呈现西北厚、东南薄的分布特点。水下分流河道呈树枝状交叉合并,规模较大,沿河道延伸方向连续性好;河道末端及两侧发育片状、席状砂,厚度较薄,连续性好;河口坝砂体主要分布在河道末端,呈透镜状展布,规模较小。结合各沉积微相含油性、物性特征分析,在研究区预测了3类有利相带,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Ⅰ类有利相带区,在研究区分布面积较大;河口坝砂体为Ⅱ类有利相带区,在研究区分布面积较小且分散;席状砂为Ⅲ类有利相带区,仅在研究区南部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