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74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根据荆沙组的基本地质特征,综合分析了成藏条件。认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紧邻生油洼陷和晚期构造活动是荆沙组油气藏形成的先决条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是:圈闭、断层和砂体的配合。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该区可发育垂向和侧向两种油藏模式。认为盐隆构造、深大断裂构造是寻找垂向油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02.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Z油田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是主要含油层系,实钻表明储集层成因复杂、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致使砂体分布预测困难。通过精细的岩心观察,结合各类测井、录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认为流一段属陡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夹杂有丰富的重力流沉积。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河道间沉积微相组成;重力流沉积包括重力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及液化流沉积,规模均较小。在深入的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和多井对比基础上,编制了流一段主力Ⅳ油组和Ⅱ油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展示出研究区总体沉积格局为稳定的扇三角洲前缘环境,物源充分,主要来自北部和西北部,因斜坡带较陡,在扇三角洲前缘至前扇三角洲环境发育丰富的各类重力流沉积。根据各沉积微相的特征与展布,建立了本区较深水陡坡型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分析了不同微相砂体的物性与含油性,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好,其次是河口坝砂体,远砂坝和远端浊积砂体相对较差。提出了有利的挖潜区域和调整井位,实钻遇油层数十米,为油田增储上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3.
塔巴庙地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发育了辫状河道相沉积,砂体厚度10~60 m,横向上连片,分布较稳定。勘探证实,盒1段砂岩非均质性较强、含气性呈局部分布、不连片,圈闭类型为岩性圈闭气藏。根据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及压汞分析等资料对盒1段砂岩进行微观分析,了解其自生矿物类型、成岩作用及成岩序列、孔隙演化特征和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胶结物组合类型及其对储集性能影响关系。认为以胶结物主要组合类型进行盒1段砂岩成岩相划分,结合录井油气显示、试气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各成岩相储集性能、含气性和测井曲线上反映特征,找出有利的成岩相,以此在平面上预测盒1段砂岩天然气富集有利区,为勘探寻找天然气富集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4.
405.
江汉复兴I号断块近地表石油微生物勘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志华  张杨  张玉清 《地质论评》2008,54(5):641-644
油气微生物勘探,作为一种新的油气勘探技术,因其快速而多解性小,日益受到勘探界的重视。通过对江汉复兴I号断块的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不仅对研究区内的S4正钻井成功地进行了快速评价,而且圈定了最有利富集区,同时,指明了勘探方向可向南部转移。最后,通过对研究区长期跟踪研究表明,在油气微生物勘探之后所完钻的12口井中,其含油情况均与微生物异常结果相符,充分展示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6.
为克服煤层气有利区评价中参数难以取全、取准的问题,综合利用测井信息与测试数据,建立了一个由2个二级评价参数(资源条件和开发条件)、8个三级评价参数和2个四级评价参数构成的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利用测井信息拟合预测各项评价参数,对山西寿阳地区3号、9号和15号煤层气单采与合采下有利区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单层开发时,3号煤层整体较有利,9号煤层较为不利,15号煤层适中;合层开发时,(3+15)号煤层合采最为有利,而(3+9)号煤层合采最为不利。不论单采还是合采,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有利区集中在北部,这与目前该区近1年的试采现状吻合。   相似文献   
407.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近年在川东北地区相继发现了铁山坡、渡口河、普光、龙岗以及元坝等大中型气田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逐渐被重视,成为目前川东北地区主要的勘探层系。因此,本文以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为核心开展川东北地区油气成藏组合特征的研究,并最终预测有利勘探区带。针对以上研究目的,本文从川东北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沉积相入手,结合川东北地区含油气系统以及成藏事件,并通过对典型油气藏特征的剖析,研究川东北地区成藏组合特征。受开江-梁平海槽演化的控制,研究区长兴期-飞仙关期主要发育开阔台地-蒸发台地以及陆棚。长兴组-飞仙关组主要发育有生物礁相孔缝型灰岩储层、台缘(内)滩相孔缝型白云岩储层以及台内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以下志留统、中-上二叠统烃源岩为研究核心,研究区主要发育S1-P3ch 含油气系统以及P2.P3-P3ch.T1f 含油气系统。通过对川东北地区典型气藏剖析,将长兴组-飞仙关组油气藏划分为S1.P2.P3生-P3ch 储短距离垂向运聚模式(元坝模式)以及S1.P2.P3生-P3ch.T1f 储垂向运聚模式(龙岗-普光模式)。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为核心建立3 类油气成藏组合,分别为生物礁相灰岩成藏组合、台内滩相白云岩成藏组合以及浅滩相白云岩成藏组合。综合对川东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在时空上配置关系的研究,认为南大巴山前冲断带、川东冲断带的达州-开江-梁平一带以及阆中-平昌斜坡带的龙岗地区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储层有利勘探区带;通南巴背斜西南部、九龙山背斜中南部以及中部断褶带为较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408.
塔里木盆地古代钾盐找矿是一项艰巨且亟需突破的科学技术问题,在半个多世纪的找钾历程中,虽然获得少许找钾线索,但一直没有突破.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发生多期次海侵—海退,发育多期蒸发岩地层,如西南部的莎车次级盆地、北部的库车次级盆地,岩盐厚度从几十米到上千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塔里木盆地一直是找钾重点区.笔者依托国家科技项目及地质调查项目,对莎车盆地开展成钾研究及找矿靶区预测,结果显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莎车盆地西北部的乌帕地区发现钾异常,氯化钾含量为0.210%~0.458%,平均0.288%,该区地表盐泉水中具有高的溴氯系数(0.54)及钾异常(0.11 g/L),另外在该区地表结晶盐壳中发现光卤石.依据上述发现及研究结果,初步预测乌帕地区为该盆地有利的找钾区.  相似文献   
409.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勘探家们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获得了万亿方级的探明储量。为研究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开展了岩芯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物性测试、扫描电镜观察、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沉积相带划分、宏观构造对成藏控制作用解析等。结果表明:(1)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四段发育优质白云岩储层,包括泥晶藻云岩、砂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2)灯影组四段优质储集层遭受了桐湾Ⅱ幕的大气淡水岩溶作用和埋藏期热液改造作用,溶蚀孔隙广泛发育,平均孔隙度为4.8%,平均渗透率为0.5×10-3μm2,为"低孔—特低渗"型储层。(3)有利相带、白云石化作用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发育和分布,多分布于裂陷槽边缘的台缘带内,尤其是藻丘滩相白云岩为研究区的主力产气层;埋藏期的热液白云石化作用改善了其储集物性和孔隙结构,主要证据包括:裂缝和溶蚀孔洞中可见各种热液矿物、溶蚀孔洞和裂缝中充填的鞍状白云石具有典型的雾心亮边结构、氧同位素组成"偏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高达175.7℃、高含Mn和阴极发光下发明亮红光等。该研究成果对拓展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10.
付广  沙子萱  赵凯 《地质论评》2021,67(5):253-261
为了研究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油气分布规律,在深层油气“中转站”(所谓油气中转站是源岩内和外已聚集的油气分布区,可为浅层油气成藏提供油气来源)中转油气机理及有利部位研究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下白垩统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分布区和南屯组顶部泥岩盖层不封闭区,确定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分布区,结合输导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深层油气“中转站”向浅层中转油气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对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其中部地区,少量分布在其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控制着苏德尔特地区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与分布,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处或附近尚未钻探部位应是该区大磨拐河组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