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3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1481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6414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462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重力波折射对广西08年6月连续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T213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探讨重力波折射对2008年6月广西连续暴雨落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2.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2008年6月桂江致洪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的特征,初步探讨此次致洪连续性暴雨的成因,从中总结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953.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暴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逆风区、辐合流场、低空急流、暖平流、暖切变、冷切变等的雷达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954.
钦州市2006年汛期暴雨过程局地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钦州市附近的日本数值预报某格点资料和北海探空站的资料,对2006年钦州市汛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天气系统影响下,该格点的Ses-Se时序图上有比较明显的相似过程,以特定阀值15作判断标准对暴雨预报具有指示意义;在北海站的Se剖面图上,低值中心的闭合,对暴雨过程的开始和结束也具有比较好的参考性,两种资料的结合分析,有利于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55.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09年5月19~20日广西全区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日的降雨主要是受低层切变线的摆动和地面弱冷空气造成的,20日的降雨是受高空槽东移引导中低层的切变线南压造成的,越南北部持续充沛的水汽供给是本次降雨过程的重要条件;19日日本数值预报对切变线减弱北抬和加强南压的过程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在20日高空槽东移引导切变线南压,欧洲数值预报比日本的更具参考性,但对系统的移动速度都偏快,中低层系统演变也偏快.强降雨落区和降雨量级T639和日本都报得偏小.  相似文献   
956.
从500hPa环流、850hPa环流、地面形势、卫星云图与雷达资料、地形的屏障作用等方面,分析2008年台山市"龙舟水"的特大暴雨过程,试图为今后作"龙舟水"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7.
通过应用实况高空资料及计算的物理量对发生在重庆同一地区的两次西南低涡区域大暴雨的环流背景、中尺度低涡移动条件和内部结构等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次过程均为以西南涡为主要影响系统,但由于其环流背景以及低涡强盛期涡内部的结构存在极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其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而使强降雨的走势存在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对由于西南涡而产生的重庆区域性暴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58.
利用实时各层相关天气要素场、区域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8年8月15~16日贵州东北部中小尺度α类对流云团产生的对流性暴雨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不稳定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本次对流性暴雨天气是由于低纬度副热带系统减弱东退,中高纬度的蒙古高压减弱东移,其西南侧的低压槽加深南下,与川北的高空小槽合并发展东移,结合中低层低涡(西南涡)切变、中低空急流和从贵州东北部侵入的冷空气(冷锋)共同作用下产生;中低空西南风急流,建立起的水汽通道,将孟加拉湾暖湿气流送入暴雨区,使低层大气增温增湿,产生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冷暖空气在贵州省的西南-东北向侧向汇合,产生正涡度,辐合上升运动增强,使对流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从而形成了3个中尺度α类对流云团,随后合并发展增强导致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9.
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鄂西南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暴雨日数由南至北、由西向东方向递减,暴雨日数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鄂西南暴雨的年际变化差异较大;3~11月逐月暴雨日数呈倒"V"型分布,5~9月为暴雨多发季节,6~8月为暴雨集中期;暴雨日变化特征是夜间暴雨频次高于昼间,这说明这一带的强降水多出现在夜间;鄂西南暴雨的初发生月份可概括为"东早西晚",而东部是"南早北晚";暴雨终月分布也是"东早西晚",而东部则相反是"南晚北早".  相似文献   
960.
对2008年8月16~17日怀化地区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窄切变线和较强的低空西南气流与地面冷锋的配置,以及怀化部分地区处于水汽和风速的辐合中心附近,为大一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水汽输送充足,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沙氏指数、K指数对暴雨天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单站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强降水的发生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