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智利科皮亚波地区地处海岸山带东侧的智利铁带北段,已发现多个中—大型磁铁矿型IOCG矿床,该类矿床的形成与大洋俯冲背景下陆缘弧中性—铁镁质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建造中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中心密切相关.该成矿带大面积被第四系砂砾层覆盖,在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覆盖层下隐伏矿床(体)进行定位预测成为...  相似文献   
42.
智利第一大区HNX矿区通过物化探手段进行找矿,取得了良好效果,高精度磁法发现断裂34条,综合物探剖面解析了矿化蚀变与断裂构造关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11处综合异常,通过异常查证发现5处矿化集中区,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物化探异常在智利北部特殊景观区寻找金属矿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对昆明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的2010年2月27日智利Ms8.8地震的震相进行分析,与格尔木、高台、呼和浩特、成都、银川、兰州、西妥等7个地震台记录进行对比,提出智利地震的记录特征、分析难点,并将JB表中Pdif波走时曲线的截止距离从150°延伸到177.8°。  相似文献   
44.
智利地震前DEMETER卫星对空间高能粒子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的孕育或发生期间,地球内部岩石圈的活动可能会发出电磁辐射,引起空间电磁扰动,并通过波粒相互作用引起高能电子的投掷角散射,导致高能电子的沉降.本文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智利周围区域在智利地震期间空间高能电子的通量、能谱的分布及演化,发现在智利地震发生前第11天和12天,在以震中为中心,经度跨度10°,在DEMETER卫星轨道高度上L跨度0.1的区域内,有超出背景4到6倍的高能带电粒子暴的出现,期间在其北半球磁镜像区域也观测到了显著的电子通量涨高.粒子暴对应的能谱与2010年前三个月的平均能谱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观测到在出现粒子暴的两条轨道上VLF(Very Low Frequency,甚低频)电场频谱分别在300 Hz以下以及13~20 kHz的频段存在显著增强,此扰动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与高能粒子暴是一致的.基于回旋共振耦合作用的准线性扩散理论,本文对所观测事例的电子能量与电磁场扰动频率做了分析计算.观测数据和理论计算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粒子暴源自ICE(Instrument Champ Electrique,电磁探测器)观测到的空间电磁扰动,这是典型的空间波粒耦合事例.进一步分析排除了可能引起粒子暴和VLF电场扰动的环境因素,本文认为本次粒子暴和电场扰动的观测可能与智利地震的震前地壳活动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5.
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生长特性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1~6月和2008年1~5月我国鱿钓船在智利外海调查期间采集的茎柔鱼耳石样本,测量了503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雌性348枚,雄性155枚),结合耳石日轮,对耳石生长特性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耳石总长(TSL)、耳石半径(SR)、吻侧区长(RLL)、翼长(WL)及最大宽度(MW)可作为茎柔鱼耳石形态的表征参数.雌雄个体间耳石的生长在5个形态参数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个体 TSL 与日龄间关系最适为指数函数, SR 和 RLL 为幂函数, MW 和 WL 则为线性函数;雄性个体的 TSL、SR 和 RLL 与日龄间的关系最适为幂函数, MW 和 WL 为线性函数.雌性个体 TSL、SR、MW、RLL、WL 的相对生长率和SR、RLL 绝对生长率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 TSL、MW 绝对生长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WL绝对生长率则随着日龄增加而呈现波动趋势;雄性个体 TSL、SR 相对生长率和 MW、RLL、WL 绝对生长率随着日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 MW、RLL 和 WL 相对生长率和 TSL、SR 绝对生长率则随日龄增加呈现波动趋势.研究认为,茎柔鱼耳石生长存在性别差异,通常雌性生长较雄性快  相似文献   
46.
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形成于古生代地体拼贴造山带背景。随着大西洋的张开,南美大陆向西漂移,中新生代期间,南美克拉通块体俯冲到古生代造山带之下形成加厚或双倍地壳。智利北部作为南美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不断"吞食"向东俯冲的太平洋(纳斯卡)板块,斑岩铜矿成矿作用发生在俯冲板块断离后导致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并沿再活化岩石圈不连续(先存的古生代拼接带、区域断裂)反复就位,形成安第斯型斑岩铜矿。阿根廷西北部大规模铜(金、钼)成矿与加厚的造山带垮塌有关,大规模成矿受控于造山岩石圈去根、软流圈物质和热上涌引发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总体而言,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部安第斯型和造山带垮塌型斑岩铜矿,乃至南美安第斯山铜(金)矿成矿带形成,与中新生代以来南美大陆向西漂移、大西洋张开事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7.
On September 16, 2015, an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of M_w 8.3 occurred 46 km offshore from Illapel, Chile,generating a 4.4-m local tsunami measured at Coquimbo.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sunami are presented by a combination of analysis of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sources of USGS and NOAA. The records of 16 DART buoys in deep water, ten tidal gauges along coasts of near-field, and ten coastal gauges in the far-field are studied by applying Fourier analys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nonlinear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and nested grids is carried out to provide overall tsunami propagation scenarios, and the results match well with the observations in deep water and but not well in coasts closed to the epicenter. Due to the short distance to the epicenter and the shelf resonance of southern Peru and Chile, the maximum amplitude ranged from 0.1 m to 2 m, except for Coquimbo. In deep water,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buoys decayed from9.8 cm to 0.8 cm, suggesting a centimeter-scale Pacific-wide tsunami, while the governing period was 13–17 min and 32 min. Whereas in the far-field coastal region, the tsunami wave amplified to be around 0.2 m to 0.8 m,mostly as a result of run-up effect and resonance from coast reflection. Although the tsunami was relatively moderate in deep water, it still produced non-negligible tsunami hazards in local region and the coasts of farfield.  相似文献   
48.
鱼类生物学特征研究包括叉长、体重分布,胃含物种类及出现频率,性腺发育状程度方面。根据2012年3-9月以及2014年4-8月在东南太平洋采集的1 055尾智利竹筴鱼样本,选取性腺成熟度Ⅲ期以上的智利竹筴鱼雌性样本,对个体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叉长范围为182~581 mm,体重范围为62.2~1 494 g,绝对繁殖力在42 211~305 305粒,平均繁殖力为145 482粒;个体叉长相对繁殖力在142~686粒/mm平均值为371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在133~349粒/g平均值为211粒/g。绝对繁殖力与叉长、体重、纯体重及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显著性正相关,8月份的摄食强度较高,可能与性腺的发育和繁殖有关。  相似文献   
49.
智利Copiapó附近海岸东部边缘有一宽5km、长20km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带,包括Candelaria矿床和位于其北东方向3km处的Punta del Cobre矿集区的中小型矿床。初步估计,该成矿带的铜矿石资源量可达7×108~8×10~8t(含铜量1%)。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矿石产状为脉状、角砾状、细脉状等。含矿围岩主要为Punta del Cobre组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该矿带中大部分大型矿脉位于北西—北北西向高角度脆性断层与块状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接触带交汇处。Candelairia矿区主要发育黑云母-钾长石±钙角闪石±绿帘石蚀变矿物组合。在Punta del Cobr矿集区,矿床深部的矿石围岩蚀变情况与Candelairia地区一致,但是浅部的矿石赋存于黑云母-钾长石或钠长石-绿泥石±方解石蚀变带中。  相似文献   
50.
基于闽粤地区10个地形变观测点40个测项的同震形变波记录,利用幅度比值和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探讨其记录特点和传导机制,结果显示:1)同震形变波到时与震中距有关,波形记录含有d-P和d-S波,不同测项记录到的波形不一致,同测项的记录波形相似;2)幅度比值在一定程度上与震源方位有关,进一步反映其各向异性;3)通过互(自)相关计算和滤波处理,能识别出同震形变波的频带为002~0.04 Hz,峰值在0025 Hz附近;4)智利地震形变波序列小波能谱为64~254 s,能量集中在128~254 s;而尼泊尔地震形变波在不同测点区别较大,潮州台为16~32 s,厦门台为16~64 s。研究结果表明,形变记录中除面波外还包含体波成分,不同震源机制引起的同震形变波传导机制可能存在各向异性,这对于开展地震引发应变等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