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智利楚基卡马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总结了该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并从围岩蚀变特征、矿化阶段的划分、成岩成矿年龄以及矿床的破坏和保存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分析了矿床成因,建立了该矿床的找矿模型与找矿标志。结果表明,楚基卡马塔铜矿床位于安第斯造山带中部,产于楚基卡马塔侵入杂岩体中,主要受西部断裂控制;蚀变分带呈不规则状展布,矿化与石英-绢云母化密切相关;矿床氧化带发育,含有氯铜矿和孔雀石等矿物,与我国土屋斑岩型铜矿具有相似之处;楚基卡马塔铜矿床形成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其成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幔,含矿斑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与我国玉龙和驱龙斑岩型铜矿有相似之处;楚基卡马塔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次矿化叠加,与南美板块和法拉隆板块之间的快速斜向俯冲运动有关。对楚基卡马塔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总结,可以为我国斑岩铜矿的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张畅  李纲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21,43(9):48-58
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是东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资源量受补充量影响明显,了解补充量状况对智利竹筴鱼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模态分析将1971?2017年间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划分不同模态,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析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海表面高度、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5个环境因子在不同模态中对补充量的解释能力,并探讨模态变动对补充量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模态(1971?1980年)更多的受捕捞因素的干扰;第2模态(1981?1990年)厄尔尼诺对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概率最高;第3模态(1991?2001年)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第4模态(2002?2015年)厄尔尼诺为解释概率最高的环境因子。对比不考虑模态变动的分析结果,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不同模态的分析结果对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变动的解释更为合理。研究认为,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变动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不同模态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也不同,推测年代际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期交替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诱发智利竹筴鱼补充量发生模态转变的重要因素。建议在未来智利竹筴鱼资源评估与管理中,应该考虑不同的模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3.
2015年9月17日6时54分32秒(北京时间)智利中部伊拉佩尔附近(震中31.57°S,71.67°W)发生了一次M_w8.3大地震,在此次地震震中以南约500 km处的马乌莱地区曾于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11秒发生过一次M_w8.8强震(震中36.12°S,72.90°W),两次地震余震分布区之间有约75 km的地震空区.本文利用远场体波与面波波形,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显示这两次地震均为逆冲型大地震,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7°,平均滑动量为2.43 m,平均破裂速度为1.82 km·s~(-1),标量地震矩为3.28×10~(21)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04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8 m,位于沿走向75 km,深度8 km处.2010年马乌莱M_w8.8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9°,平均滑动量为4.95 m,平均破裂速度1.90 km·s~(-1),标量地震矩为1.86×10~(22)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21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12.5 m,位于沿走向100 km,深度21 km处.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浅部更大的滑动量应该是其引起了较大海啸的一个原因.基于破裂滑动分布,我们计算了这两次地震引起的周边俯冲带上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均显著增加了周边俯冲带上的库仑应力,2010年马乌莱地震使得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加了(0.01~0.15)×10~5Pa,从应力积累的角度看,2010年马乌莱地震有利于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的发生,对后者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4.
The Liquine-Ofqui Fault Zone (LOFZ) of southern Chilean Andes is one of the largest active strike-slip fault zones. There is an ongoing debate regarding the origin of the stress field along the LOFZ due to its complex geometry. This paper represents a study of the origins of the LOFZ regional stress field. Stress fields are calc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The two possible stress origins, i.e., oblique plate convergence and ridge collision/indenter tectonics of Chile ridge against Peru-Chile trench, have been emphasiz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ree types of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three particular models have been applied to calculate stress fields. Models are assumed to be elastic and plane stress condition. Modeling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four parameters, i. e., orientation of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 (σHmax), displacement vector, strain distribution, and maximum shear stress ( τmax ) contour line within the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model with oblique plate convergence show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geometric shape of the LOFZ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parameters. Although more realistic results are obtained from the second model with normal ridge collision, there are few coincident in the LOFZ geometry and regional stress field. The third model with normal and oblique ridge collision is reasonable i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stress field and geometrical condition in the lithosphere of the LOFZ.  相似文献   
105.
智利外海茎柔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年1月和5~6月我国鱿钓船在智利外海的调查数据,对茎柔鱼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茎柔鱼胴长范围287~702 mm,优势胴长为380~430 mm,占64.2%;体重范围0.63~11.3 kg,优势体重为0.5~2.0 kg,占75.6%;调查海区渔获个体自西向东、自南往北呈现增大趋势;依据胴长组成推断调查海域可能存在3个群体。生长指数大于3,与秘鲁外海茎柔鱼相近;雌雄性比约为3:1,性腺成熟度以Ⅰ期为主,占92%;摄食等级0~2级为主,约占73%;当地时间00:00后摄食量增大,胃含物以鱿鱼和中上层小型鱼类为主。  相似文献   
106.
泥火山记录了活动气体和流体在深水区的聚积,它们的发生与沉积物快速堆积有关。我们已证实海底泥火山的主要特征:中智利弧前上陆坡发现的Lautaro泥火山宽2.5km,高400m,实际上是不活动的,但是被保存在上陆坡盆地。该泥火山是由穿越Maule河口西南部、垂直陆坡边缘的VG02—7地震测线所揭露的。  相似文献   
107.
2010年2月27日马乌莱(智利)M8.8地震使安第斯大逆冲型俯冲带的一部分区段破裂,该区段被认为具有极高的潜在地震危险性[1-6].此次地震是使俯冲带内一个长期地震空区发生破裂的一次最大地震,在此之前,一个密集型空间大地测量台网对该俯冲带进行了监测.这就为评估震间闭锁与同震滑移的空间相关性提供了板块界面震前闭锁状态的...  相似文献   
108.
利用SG-CO53超导重力仪的观测资料,研究了2010年2月27日智利Ms8.8地震引发的球形自由振荡0S0-0S48的所有基频振型,检测结果与PREM模型的理论值相比,二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9.
周强 《河南地质》2011,(4):36-36
3月14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与北京一家矿业公司签订了《智利共和国矿产资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智利北部科研项目前期合同额400万元。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Manuel铜矿区实地考察和对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和分析,从找寻隐伏的、和Ka(c)岩性段密切共生的次火山侵入体入手,重点关注热液通道和容矿构造的糜棱岩化带,发现新的矿(化)体。这种产在特定构造层中的(层控的)和次火山侵入体及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的破碎蚀变交代型矿床基本反映了智利北部铜矿的一般产出特征和成矿机理。从而对该类型矿床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