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28篇 |
免费 | 1375篇 |
国内免费 | 11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54篇 |
大气科学 | 962篇 |
地球物理 | 709篇 |
地质学 | 4268篇 |
海洋学 | 1885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1898篇 |
自然地理 | 4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3篇 |
2023年 | 484篇 |
2022年 | 580篇 |
2021年 | 669篇 |
2020年 | 465篇 |
2019年 | 514篇 |
2018年 | 336篇 |
2017年 | 317篇 |
2016年 | 348篇 |
2015年 | 382篇 |
2014年 | 991篇 |
2013年 | 683篇 |
2012年 | 731篇 |
2011年 | 746篇 |
2010年 | 776篇 |
2009年 | 796篇 |
2008年 | 861篇 |
2007年 | 746篇 |
2006年 | 684篇 |
2005年 | 721篇 |
2004年 | 531篇 |
2003年 | 488篇 |
2002年 | 368篇 |
2001年 | 295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213篇 |
1998年 | 210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75篇 |
1995年 | 145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108篇 |
1992年 | 102篇 |
1991年 | 83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2009年已成为过去,人类大步跨入2010年。回望2009,我们发现,世界军事安全仍然是困扰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872.
西南山地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价——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综合考量生态风险源、受体、暴露响应过程及生态终点,采用信息量模型评估滑坡灾害危险性,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表征生态脆弱性,并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风险损失的定量表征,定量评估流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 低于1800 m高程、15°~25°坡度、小于0.31植被覆盖指数等10方面因素构成了诱发大理州滑坡灾害的最佳信息量组合,全州普遍处于滑坡灾害危险性中高水平,且西北低、东南高;② 生态脆弱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红河流域南部、金沙江流域东南部、澜沧江流域中部;③ 低生态损失流域的水源涵养、粮食供给服务相对较差,生态损失中等流域的净初级生产、土壤保持服务优势明显,高生态损失流域则具有较强的粮食供给和水源涵养服务;④ 基于高中低3种生态风险等级和“高危险—低脆弱—低损失”等8种风险结构,全州367个小流域可划分出避让监测预警区、生态保护恢复区、避让保护兼顾区、自然适应调控区等4种风险防范类型区。 相似文献
873.
生态功能优先背景下的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问题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文章分析了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估、消除贫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家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未来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石漠化治理要更有效地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石漠化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减少人口压力,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驱动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成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保证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主体生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74.
德清县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目标,聚力“整体智治”,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和智控能力建设,整体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水平,努力实现从单部门应对单一灾种向多部门联动应对灾害链转变,从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并重转变,从隐患点管理向风险防控转变,有效破解地质灾害治理难题,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已连续14年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为“平安德清”建设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75.
广西巴马县水晶宫洞穴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巴马县水晶宫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盾等特色景观;尤其是近期仍在发育的洞顶鹅管、卷曲石、石花等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洞穴奇景。据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物质成分、沉积序次及测年等资料研究表明,水晶宫洞穴沉积物形成于晚第三纪以来。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更新世早期,洞内沉积主要为外源水携带的硅质岩、砂岩类砾石沉积形成的钙华砾石层。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是水晶宫洞穴主要景观的形成期,沉积物景观宏大而壮观,230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100~35万年前。晚更新世早期12.5~9万年的末次间冰期主要为温暖气候环境,洞内仅有少量的石笋沉积,且极少保存;9万年后气候环境发生突变,更不利沉积物发育和保存;自4万年后气候环境开始表现为温暖湿润,化学沉积活跃,洞穴沉积物主要由高约50~150 cm的纯白色石笋群和钟乳石组成,为洞穴奇景的形成期,230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40 ka BP和7 500 a BP以及1 450 a BP。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洞穴沉积物景观,不仅为水晶宫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价值,同时也为广西重建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876.
《山地学报》2005,23(5):519-519
《中国水土保持》是水利部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水土保持业务与技术综合性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科技期刊和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本刊紧密围绕全国水土保持中心工作,贯彻水土保持方针政策,报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推广生态建设先进技术,介绍监督执法新鲜经验,普及水土保持基础知识,提供水土保持动态信息。20多年的办刊实践形成了融政策性、技术性、新闻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内容雅俗共赏,印刷质量精美,开设了20多个栏目,深受读者欢迎。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与科研的干部、工作者。 相似文献
877.
黄河流域湿地景观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景观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是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重要参考,本文利用1980—2015年7期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黄河流域湿地矢量数据集,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黄河流域湿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转移矩阵对每两个时期湿地资源的转移类型和数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80—2015年,黄河流域湿地率为3.5%,其中自然湿地率约为2.0%,即黄河流域的湿地类型以自然湿地为主。②斑块面积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312.74km2,表现为人工湿地增加,自然湿地减少;自然湿地中沼泽湿地呈增加状态,主要是在2005—2010年增加了979.22km2,滩地呈减少状态,减少了1218.19km2,主要发生在1990—1995年和2005—2010年。斑块密度结果显示,随着河渠和滩地受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的加大,两者的斑块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大。最大斑块指数结果显示,水田是黄河流域的主导湿地类型,沼泽和湖泊是自然湿地中的主导湿地类型。③黄河流域湿地类型与非湿地之间转换是黄河流域景观转换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沼泽与滩地是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湿地类型。 相似文献
878.
文章采用Ti元素标准化法确定农耕土壤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并以此为参比值,计算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其结果显示,贵港市覃塘区的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优良,土壤元素Hg、Cd是潜在中等生态危害风险的主因子,其他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79.
880.
吉林延边地区土壤钙元素生态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吉林延边地区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土壤及苹果梨果实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对比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钙元素全量、交换性钙及果实钙含量的空间差异,以及土壤-果实系统中钙元素的转化吸收特征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目的在于揭示钙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为土地利用服务。结果表明:延边地区土壤中钙全量总体上缺乏,不同研究区土壤-果实钙元素转化吸收差别明显;果实中钙元素含量趋于一致,其吸收系数在可变范围内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品品质的4项指标(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含量丰富有利于果品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