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5篇 |
免费 | 822篇 |
国内免费 | 3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34篇 |
大气科学 | 232篇 |
地球物理 | 556篇 |
地质学 | 1349篇 |
海洋学 | 311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404篇 |
自然地理 | 13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177篇 |
2022年 | 177篇 |
2021年 | 204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45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283篇 |
2013年 | 235篇 |
2012年 | 250篇 |
2011年 | 236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215篇 |
2007年 | 235篇 |
2006年 | 193篇 |
2005年 | 193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61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3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四川广元地质景观类型及其形成条件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元境内地质景观主要集中分布于四个区中,即广元区、剑门关区、唐家河区和七里峡区,以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典型地质剖面和水体景观为主,具有独特性、典型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浓厚的历史文化性等特征。受构造条件、成景地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方式不同的影响,广元区以岩溶地貌和水体景观为主,剑门关区以丹霞地貌为主,唐家河区以地质构造剖面和变质岩剖面为主,七里峡区以岩溶地貌为主。按资源价值、景点规模与组合、环境状况和旅游条件等对四个区的地质景观进行综合评价,认为目前广元区和剑门关区具备构建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唐家河区和七里峡区具备构建中型省级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2.
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地理研究的全息景观化--以韩国地理的全息景观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显著不同,由它推动着的社会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地理发展效应,无论是在发展因素的加入上,还是在地域的建造上都愈来愈向着全息化的方向发展。与之相应,世界地理的研究范式,也应该向着更为开放、更为兼容化的方向改进。为此笔者提出全息景观论,并以韩国为例,以展示这种理论的科学解释价值。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以延河流域的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图为对象,以景观格局分析程序Fragstats3.3为分析工具,探讨了不同比例尺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度值由25m到400m的逐渐增加,除斑块丰富度外的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其中聚集度和集合度没有尺度转折点,其他指数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尺度转折点.对比分析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1)尺度转折点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2)尺度转折点与研究图件的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所发生的第一次尺度转折点的粒度就越小;3)第一尺度域是选择适宜粒度的较好取值范围.对延河流域1:250000土地利用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是70~90m,1:500000土地利用图的适宜粒度范围是90~120m. 相似文献
74.
高山树线交错带的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近年来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高 山树线交错带所指示的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特征, 反映出了由低处植被向高山植被的转化, 其 景观格局是综合了种子定居, 树木生长以及树木繁殖等多个树木生态过程和特定高山环境下的 地理特征格局的适应结果。一方面, 树木通过自身生理生态学上的调整对高山极端环境进行适 应。一方面, 高山特定地理环境特征对树线的景观格局进行影响, 因而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研究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运用3S 技术, 可以将高山树线交错带研究中 的树线景观结构和生理生态过程结合在一起, 并验证在其景观格局形成过程中地理特征和人为 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75.
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它们合成景观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安全指数的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各景观类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为建设用地景观持续增加、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尤其以建设用地景观变化最快;(2)研究区的斑块数量、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生态安全指数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局部区域的景观类型从1996年的零散分布发展至2005年的连片分布,整体生态安全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强;(4)生态安全指数值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到远郊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呈现出由低而高的变化趋势,其低值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表明生态安全指数能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76.
川渝地区喀斯特石林地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川渝地区石林地貌的地质背景、形态类型、成因机制,将其分为太安式、小岩湾式、龙门山式、格萨拉式等4种型式,它们分别发育于下古生界灰岩、二叠系阳新灰岩、石炭系黄龙灰岩、侏罗系-白垩系钙质灰岩屑砾岩中,并分布于不同的气候地貌区.它们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上的高夷平面至海拔400m左右的河谷一级阶地等不同的地貌位置,说明其地貌形成从始新世末-渐新世初开始,经历了多阶段演化,至今仍在发展.这些石林景观都具有独特的科学与美学价值,其中一些已建立了地质公园和相关的保护区.加强对这些石林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环境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77.
塘坝子-葛仙山景点,地处举世瞩目的龙门山推覆-滑覆构造带上,已成为拟建中的“龙门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和溶洞景观,是成都旅游区和彭县景区内宝贵的旅游景观配套资源,除旅游开发价值较高外,亦是离成都市区较近较理想的人防各战疏散基地,因而具有一定的资源综合开发潜力。对该景点的尽早开发,还可缓解邻区旅游热点的人满之患。 相似文献
78.
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低,造成断层信息模糊,断层增强的目的是进一步清晰地刻画断层,同时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本文提出了方向性边界保持断层增强技术,首先通过方向滤波技术估计地震同相轴的方向信息,然后结合边界保持滤波技术进行断层图像的增强,将该技术用于地震资料,可以得到断层图像更加清晰、分辨率更高的三维地震相干体,以利于进一步的构造解释以及油气输导体系的定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厦门市已成海岸带城市中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有必要基于景观格局开展生态风险评价。本研究利用1990、2000、2010、202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数据,基于ArcGIS 10.8和Fragstats 4.2平台揭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与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厦门市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保持稳定。(2)耕地是厦门市土地利用的主要转出类型,共转出了238.63 km2,在2000—2010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为活跃。(3)除建设用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干扰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4)厦门市景观生态风险以中风险、较高风险为主,高生态风险区域面积呈下降趋势,平均生态风险指数由0.035 1降低至0.029 8。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城市生态风险控制提供有用信息,为优化沿海地区景观格局、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祁县王村地区位于晋中盆地中部东缘,晋中盆地四周为活动断裂所控制,盆地内受不同方向的次级断层切割,形成隆凹起伏的次级构造单元。祁县王村隆起中心部位是一个岩浆岩侵入体。井深350~400m时水温28℃,多年来水温稳定,该区域存在地热异常。为了查明该区域深部地热地质条件,省地勘基金项目立项进行勘查,采用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钻探、水文测井等工作方法,推测隐伏岩体分布面积57km^2,地热勘探井深2905.65m时,井口水温仅39℃,含水层为岩体,上覆三叠、二叠系砂岩裂隙水,涌水量1064m^3/d,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型水。同时测温曲线反映,随着井深增加,井深2045.92m以下侵入岩浆岩体地层地温梯度未见明显增高,说明在长期的地壳构造活动中侵入岩浆岩体的大部分热量已散失,因此本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前景有限。侵入岩体上覆砂岩热储层所含低温温水,对养殖业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