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1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583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高原三月,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台南气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3月1日晚11时30分,由西部钻探青海钻井公司40667队承担的台4—17井顺利开钻,标志着青海油田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建设工程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32.
本文概述了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的油气勘探经历和认识过程.在刘光鼎院士提出的"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理论方法指导下,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具有更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演化过程,该类地区寻找油气是世界性难题,传统勘探手段已不适用.本文给出了该类地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并以举世瞻目的普光大气田的发现说明了新方法的合理性和优势.文章最后给出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进行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33.
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异常流体压力演化史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克拉2气田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异常高压发育的特征,并通过流体包裹体测试求取包裹体形成时期的古压力。计算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储层在距今8~6Ma(康村组沉积期末)时,古压力系数大致为1.09~1.18,发育过剩压力为4.6~9.6MPa的异常高压。在此基础上,以古、今压力数据为约束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出下白垩统与侏罗系异常流体压力的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下白垩统储层流体压力经历了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形成发展(白垩纪-库车组沉积期末)和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萎缩—构造挤压型异常流体压力孕育(库车组沉积期末至今)两个阶段。康村组沉积早期沉积型超压开始出现,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顶峰,过剩压力达40~50MPa;此后,在沉积型超压萎缩—构造挤压型超压孕育过程的耦合下,过剩压力曾降至25~30MPa,更新世起超压略有升高。侏罗系流体压力演化较为简单,吉迪克组沉积期开始出现超压,至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高峰,此后异常高压逐渐萎缩。在克拉2气田的主要成藏时期(距今3~1Ma),烃源岩较储层具有更高的异常压力,源—储压力差为10~30MPa。  相似文献   
34.
35.
油气田裂缝密度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6.
根据钻井中途测试(DST)、重复地层测试(RFT)、镜质体反射率(R0)、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全定量分析等综合研究发现,莺-琼盆地YA13-1气田存在4期热流体活动;南侧的崖南地区和西侧的莺歌海盆地是其两个重要的热流体物质源和动力源;多期热流体活动在YA13-1地区不仅造成热异常和物质迁移,而且还引起了不同的有机/无机成岩响应,如骨架颗粒的多期溶蚀作用、至少两期的次生加大作用、粘土矿物转化和有机质热成熟作用异常。第二、第三期热流体因出溶作用形成YA13-1气田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  相似文献   
37.
井震结合对川西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进行了多级次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首先对不同级次层序界面进行识别,然后依据相序、岩石的物理性质、地层的接触关系等特征并结合地震层序界面追踪,进行单井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识别划分,划分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选取密集井网的联井剖面,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并利用地震资料约束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高精度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了单砂体的对比。最后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储层的时空展布。  相似文献   
38.
低渗致密砂岩气田储层损害评价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等是造成气层受伤害的潜在因素 ,而外来固相、滤液以及生产或作业压差、生产时间等工程因素也可造成或加重对气层的伤害程度 ,因此 ,低渗致密气田 (藏 )的开发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应用岩心评价实验、时间推移测井、生产测井以及试井等方法 ,评价了河南东濮凹陷白庙、文 2 3等气田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的敏感性及与外来液的配伍性 ,分析了导致或加重对气层造成伤害的工程因素。在气田开发的全过程中 ,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对气层进行保护的配套措施 ,减少了对储层的伤害 ,充分发挥了气层的潜力 ,提高了气田的开发效果 ,也为同类气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9.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的主要产层,受成岩作用的改造非常强烈。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形成机理及其产物,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和成岩序列。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溶蚀(岩溶)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次生孔隙的主要建造者,它们产生的溶孔、溶洞和裂缝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成岩作用是该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它控制了孔隙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0.
中国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生气中心及其周缘、成气区内与古隆起有关的圈闭、潜伏的低、中阶煤系中或与其关联的上、下大中圈闭、成藏期晚、生气区内大面积孔隙型储集层和发育良好的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