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8篇
  免费   817篇
  国内免费   134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402篇
地质学   4023篇
海洋学   487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23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对龙高半岛主要断裂与上覆地层的切割关系考察、浅层地震勘探、断裂两侧等时地貌面的分布调查等资料,分析了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地震活动与断裂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中楼-东瀚断裂(F1)、高山断裂(F2)和海口-江阴断裂(F4)属有地质、地貌证据的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三山断裂(F3)属浅层地震勘探确定的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福清断裂(F5)和东张断裂(F6)属断层物质TL测年结果确定的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从区内≥3级中小地震沿龙田-江镜地堑边界的分布特点看,可能与三山断裂和海口-江阴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2.
运用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方法,根据钻井、测井等资料,对四川宝鼎盆地晚三叠世大荞地组煤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与聚煤作用研究。共识别出12个层序界面,并将大荞地组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垂向上,大荞地组二级层序格架下聚煤强度曲线总体呈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且以高位体系域中期(盆地稳定断陷期SIII2)的聚煤作用最好。在该断陷盆地演化的早中期(SⅣ1—SⅣ5),主要煤层多发育于四级层序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早期以及高位体系域中晚期;至该盆地演化的中晚期,随着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减缓,主要煤层逐渐向最大湖泛面附近迁移。   相似文献   
993.
浙江杭州地区孝丰—三门湾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西走向的孝丰—三门湾断裂是浙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断裂。该断裂第四纪以来表现为左旋走滑,并水平断错了北东走向的萧山—球川断裂和东西走向的昌化—普陀断裂。这三条断裂交汇于杭州地区并造成了钱塘江的拐弯。在孝丰—三门湾断裂与北东走向断裂的交汇处曾有多次地震发生。通过在孝丰—三门湾断裂(杭州段)上布设的4 个探槽,发现该断裂附近存在一系列近于东西走向及北东走向的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这些断层活动可能是由孝丰—三门湾主干断裂的活动引起的,并调节着孝丰—三门湾主干断裂的活动,减弱断裂附近应力,降低区域地震危害性。采用了光释光(OSL)测年方法来限定断层活动时代,并采用孢粉测年对OSL 年龄进行验证。依据OSL 年龄,探槽所揭露的断层活动均发生距今1.65 万年之前,存在两次断层活动,分别发生于1.65~1.97 万年和4.2~5.12 万年。孝丰—三门湾断裂在晚更新世有所活动的认识对于杭州地区乃至整个浙北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王汝建  肖文申 《极地研究》2009,21(4):255-264
通过北冰洋西部楚科奇海盆M03孔晚第四纪以来生源沉积物,有孔虫丰度和冰筏碎屑(Ice.Rafted Detritus,IRD)的综合研究表明,海洋氧同位素(Marine Isotope Stage,MIS)7期以来,碳酸钙(CaCO )含量和浮游有孔虫丰度在间冰期的增加和冰期的降低,分别指示大西洋水输入的加强和减弱。而有机碳(TOC)和生源蛋白石(Biogenic Opa1)含量的变化可能主要与输入到海底的TOC降解和Opal溶解作用与底层水中的溶解氧有关。间冰期低的TOC和Opal含量可能反映楚
科奇海盆海冰覆盖减少,营养盐供给多,表层生产力增加,通气作用好,底层水富氧,降解和溶解作用增强,保存在沉积物中的TOC和Opal减少;而冰期相对高的TOC和Opal含量可能反映楚科奇海盆海冰覆盖时间较长,营养盐供给少,表层生产力较低,通气作用差,底层水少氧,降解和溶解作用减弱,保存在沉积物中的TOC和Opal增多。  相似文献   
995.
大盈江断裂西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断裂地质、地貌特征和卫星影象资料,阐述了大盈江西南段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和运动方式.结果表明:大盈江西南段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沿断裂历史上发生过6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996.
李伍平  李献华 《地球科学》2005,30(6):761-770
根据全岩K-Ar年龄(287.5~243.6Ma), 辽西朝阳长茂河子辉绿岩墙群形成于晚古生代.这些辉绿岩分为低铁钛辉绿岩和高铁钛辉绿岩2种, 以低铁钛辉绿岩为主.低铁钛辉绿岩以低TiO2(< 2%)、FeOt(12.39%~15.33%)、V(227~335μg/g)、Sc(24~36μg/g) 含量和高的SiO2 (45.61%~47.72%)、Al2O3(12.51%~16.71%)、MgO(6.66%~9.31%)、K2O(0.57%~2.39%)、Cr(107~177μg/g)和Ni(96~235μg/g) 含量, 以及低Ti/Y(327~496)和Ti/Zr (69~114) 比值为特征, 类似于大陆拉斑玄武质岩石; 高铁钛辉绿岩以高的TiO2 (5%~6%)、FeOt(22.13%~22.16%)、V(850~859μg/g)、Sc(51~52μg/g) 含量和低的SiO2 (42.88%~44.90%)、Al2O3(11.53%~11.57%)、MgO (5.15%~5.29%, Mg#=0.32)、K2O (0.48%~0.51%)、Cr(< 2μg/g)和Ni(< 30μg/g) 含量及高的Ti/Y(1046~1106)、Ti/Zr(250~263) 比值为特征, 类似于Skaergaard侵入体.这些辉绿岩相对富集Rb、Th、U、Pb、Ti和轻稀土元素, 而相对亏损Ba、Sr、P和Nb、Ta.εNd(t) (-6.43~-4.12)、εSr(t) (42.94~64.19) 显示Sr-Nd同位素组成较为均匀, 并反映它们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认为长茂河子辉绿岩形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 经历了岩浆结晶分异与地壳混染作用.高铁钛辉绿岩和低高铁钛辉绿岩形成环境不同, 前者形成于相对低氧逸度或相对封闭的结晶环境中.   相似文献   
997.
西藏纳木错盆地116ka以来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的铀系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116kaB.P.以来,在西藏纳木错沿岸,发育了拔湖48m以下的6级湖岸阶地和拔湖48m以上,最高至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可划分出3个沉积相组合,其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①116~72kaB.P.,为深湖环境,古湖面拔湖高于现今纳木错140~48m;②72~37kaB.P.,为半深湖环境,拔湖为48~26m;③37~30kaB.P.,为浅湖环境,拔湖26~19m;④30kaB.P.以来,湖水逐渐变浅,拔湖<19m.纳木错盆地沉积与青藏高原隆升响应关系,揭示出高原自116kaB.P.以来先后经历了稳定期、持续逐步较快隆升期(116~37kaB.P.)、急剧强烈阶段性隆升期(37~30kaB.P.)和较稳定期(30kaB.P.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998.
辽西地区晚侏罗世张家口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西部地区张家口组是在近几年来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和建立的,主要分布于金岭寺-羊山盆地的东缘、北票盆地西缘、四家子-铁营子盆地及凌源三十家子盆地东缘,呈北东向沿断裂带分布.岩性为一套偏酸、偏碱性的火山岩,以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及凝灰岩为主,呈角度不整合覆于晚侏罗世土城子组之上,其上被早白垩世义县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形成于挤压造山与伸展构造的过渡环境,是古亚洲构造域压性体制与滨太平洋活动带张性体制构造转换阶段的产物.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系统的岩石磁学分析,建立了1.5Ma以来黄土高原高分辨率岩石磁学指标演化序列。岩石磁学记录表明本区1.5Ma以来以0.93和0.62Ma为界经历了3个不同的气候演化阶段。在1.5~O.93和0.62~0Ma期间各种磁学参数大致呈同步变化趋势,能较好地与深海氧同位素(MIS)曲线相对应,而在0.93~0.62Ma期间(相当于L9底到L6顶,MIS24-MISl6),尽管磁化率、饱和剩磁强度(Mr)、饱和磁化强度(Ms)与剩磁矫顽力(Bcr)、矫顽力(Bc)曲线的峰谷能与MIS的峰谷相对比,但该阶段的磁学参数变化幅度和形式明显不同于1.5~0.93和0.62Ma以来的两个演化阶段。磁化率、Mr和Ms在0.93Ma突然降低,此后变幅很小,反映夏季风较弱且相对稳定,一直维持到0.62Ma前后。在0.9Ma前后Bc、Bcr突然增大,可能反映了冬季风突然增强,然后宽幅波动下降。这种变化可能是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的响应。黄土高原岩石磁学记录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发生于0.93Ma,结束于0.62Ma。造成这次气候转型事件的原因除了与全球冰量和太阳辐射变化有关之外,还可能与中更新世青藏高原急剧隆升而激发的亚洲内陆干旱化加剧,从而导致亚洲内陆沙漠的形成与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在东南极大陆内部及边缘发育3条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造山带,即东非造山带(南延部分)、普里兹造山带和罗斯造山带。东非造山带的南延部分主要出露于吕措—霍尔姆湾—毛德王后地—沙克尔顿岭地区,其内发育蛇绿岩、榴辉岩相超镁铁岩及逆冲—推覆构造,因而被解释为东、西冈瓦纳陆块拼合的缝合线。罗斯造山带主要出露于横贯南极山脉地区,其内保存有大陆裂解、洋壳俯冲和地体增生的地质纪录,代表冈瓦纳超大陆的活动大陆边缘。普里兹造山带主要出露于普里兹湾和登曼冰川,因其位于从前假设的统一东冈瓦纳陆块的内部,加之缺少蛇绿混杂岩、岛弧增生杂岩和高压变质岩(如蓝片岩或榴辉岩)等与大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的岩石,所以当前存在着碰撞造山成因和板内改造成因两种不同的认识。普里兹造山带构造性质的确定不仅决定了冈瓦纳超大陆的汇聚过程和方式,也制约了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因此,开展普里兹造山带的研究对于揭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全球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