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136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58篇
地质学   3981篇
海洋学   395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地质调查,发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则弄群中存在2个喷发-沉积不整合界面,将则弄群自然分成3个部分,对应3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新创建扎列拿组、郎穷组和荣纳组.描述了3个组的定义及层型、次层型的岩性、岩相、古生物、同位素年代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2.
根据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发现的多处湖岸阶地和高位湖相沉积,确定了藏北高原古大湖的存在。水准测量表明,在纳木错沿岸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以及拔湖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在拔湖26m以下,发育有8~30条湖岸堤;一条明显的湖蚀凹槽则集中出现在拔湖17.5~19.8m的高度上,与纳木错和仁错的分水垭口的高度相当。纳木错沿岸和邻区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物的铀系年龄测定表明,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115.9~71.8kaB.P.的晚更新世早期;第6至第2级阶地形成于53.7~28.2kaB.P.的晚更新世中晚期;与湖蚀凹槽相当的湖滨相沉积则稍早于29.3kaB.P.;第2至第1级阶地,14C测定结果为2350~10390aB.P.。  相似文献   
123.
古海霸主     
在距今大约2亿多年的晚三叠纪,在古海洋中生存着一种充当海洋支配角色的动物——鱼龙。它的形状看起来像鱼,但实际上它并不是鱼,它们是像蛇、晰蜴一样的爬行动物。鱼龙从它们开始出现到灭绝,这个种群在地球上存活了一亿四千万年,那时候最早的恐龙也就刚刚出现,而那个时候海生爬行动物已经非常繁盛了。  相似文献   
124.
广东中山晚更新世最早海侵层与水动型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山市珠海格力商业大厦场址钻孔表明,距今(45120±910)a海水已经侵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当时海平面约在-34.7m。沉积剖面及其比较研究表明,场区从晚更新世海侵以来是连续的滨海相沉积;场区还是晚更新世海侵以来差异构造运动显著的珠江三角洲(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的一块“稳定小岛”。其晚更新世以来的滨海相沉积反映了渐进上升的实际水动型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25.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政军  王瑜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4):403-409,427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性质的河一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第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  相似文献   
126.
李家振  刘文灿 《现代地质》1997,11(1):102-110
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金寨—苏仙石地区广泛发育花岗岩类侵入岩,同位素年龄为140~97Ma,时代属J3—K1。根据侵入岩的地质、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侵入岩划分为3个超单元(包括10个单元)和3个独立单元,分属中性岩和酸性岩两大类,岩石类型有闪长岩、二长岩和花岗岩等。根据岩石化学的判别结果,侵入岩均属亚碱性系列中的钙碱性岩石,并属于普通型和钾质型  相似文献   
127.
四川若尔盖巴西-求吉地区晚三叠世首次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经鉴定有22个遗迹属、34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4个遗迹组合:(1)Helminthopsis-Phycosphon组合;(2)Dendrotichnium-Neonereites组合;(3)Paleodictyon组合;(4)Taenidium-Cosmorhaphe组合。上述遗迹组合大致相当于Seilac  相似文献   
128.
西藏腊久-八宿地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沉积了一套以重力流沉积发育为特色的陆源碎屑岩组合。通过详细的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四个层序及相庆的十二个体系域,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经对盆地内沉积相及建造特征、陆源碎屑岩的成分判别及火山岩特征等分析,确定该盆地性质为大陆裂谷断陷盆地,经历了发生,发育,消亡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9.
本文记载了北京延庆后城组新发现的4个昆 虫化石新种。根据在延庆后城组新发现的十余昆虫的特色,建立延庆昆虫组合,归后城昆虫群,时代属晚侏罗世早期。  相似文献   
130.
武汉地区晚第三纪三种被子植物硅化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阳逻镇北部发掘的硅化木它们是武汉杜英,武汉猫尾木湖北石梓。这些硅化木的地质年代为晚第三纪。硅化木的发掘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气候比较炎热和潮湿。从树种方面为长江流域新生代的地质,古地理,古生物群演变研究,提供了瓣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