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9篇
  免费   2386篇
  国内免费   158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610篇
地质学   6611篇
海洋学   731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516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4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华南地区广泛分布早古生代岩浆岩,被认为是陆内造山作用的产物,但其动力学机制存在争论。本文收集了近年发表的华南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揭示其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动力机制。华南早古生代岩浆岩以S型花岗岩(片麻状和块状)为主,少量为I型花岗岩与基性岩浆岩(包括玄武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镁铁质微粒包体等)。S型花岗岩广泛分布于东扬子板块和西华夏板块,但存在穿时性。邻近于东扬子-西华夏板块古缝合带的云开地块和武功地块(云开-武夷造山带内部带)的片麻状S型花岗岩形成于约470~410Ma,峰期年龄为~442Ma;位于西华夏板块东缘-武夷地块(云开-武夷造山带东缘)的片麻状S型花岗岩持续时间较短(约455~415Ma),峰期年龄略年轻(~435Ma)。I型花岗岩与基性岩主要分布于东扬子-西华夏板块古缝合带或西华夏板块东缘地区,最早形成于约455~450Ma,明显晚于内部带的片麻状S型花岗岩,但与西华夏板块东缘的片麻状S型花岗岩相近。西华夏板块与冈瓦纳北缘的微陆块在早古生代发生俯冲碰撞,西华夏板块东缘之下的板片断离,软流圈上涌减压熔融,发生玄武质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增厚,...  相似文献   
962.
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姬书安  薄海臣 《地质论评》1998,44(6):603-606
本文报道的辽宁西部北票市四合屯地区鹦鹉嘴龙类的皮肤鳞片化石,是迄今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的确切报道。该恐龙皮肤表面覆盖着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呈多边形,镶嵌式排列,其形态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变化。这类小型恐龙最早出现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是其繁盛时期。  相似文献   
963.
东昆仑造山带西部卡尔却卡地区出露大量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对其展开岩相特征、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年龄为425±2.3 Ma,表明其形成于中志留世。岩石具有高SiO2(69.0%~71.2%)和K2O(4.3%~5.54 %)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强烈的负Eu异常(Eu/Eu*=0.40~0.51)特征。岩石较低的Cr、Ni含量(Cr=13.81×10-6~32.9×10-6,Ni=5.48×106~12.05×10-6)、低的Ce/Pb(2.01~4.19)和Nb/U(4.1~7.57)值,表明该岩体来自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岩体高10000Ga/Al值(3.22~3.42)、Zr+Nb+Ce+Y元素含量(459×10-6~656×10-6)和锆石饱和温度(827~881℃),表明其为A型花岗岩。构造图解和高的Y/Nb值(2.93~3.15)指示,该岩体为A2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结合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分布,表明东昆仑造山带从中志留世开始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964.
965.
云南中甸五村-移山晚三叠世沉积及盆地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村-移山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发育齐全,并在中咱地块边缘至甘孜-理塘结合带之间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沉积盆地。中甸、格咱和弥里淌三条平行控制性断裂将盆地由西向东依次横向分割成中咱微大陆五村台地边缘三角洲、哈工弧后断陷盆地、属都火山复理石盆地和尼汝弧前斜坡(盆地)。在上述4种构造-相区中沉积了各具特色的沉积物,具有不同基本层序结构、不同生物组合及沉积相特征。显示盆地经历下降-抬升-下降-抬升两个周期性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66.

泥炭是古气候研究的宝贵材料,α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δ13Ccell)是泥炭古气候研究的常用代用指标。我国已有数个地点报道了全新世泥炭全样或单种植物δ13Ccell记录,对这些记录的古气候解译存在明显冲突。结合相应的孢粉和植物残体证据,对这些记录进行综合对比,结果发现:高山草地植被带和内陆干旱区荒漠草原植被带当中的泥炭地,全新世期间的原地植物种属构成相对稳定且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其δ13Ccell记录具有较为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其古气候解译也更为可靠;森林植被带和林草交互带当中的泥炭地,全新世期间的原地植物种属构成发生过显著变化(如木本植物入侵),这可能是造成其全新世δ13Ccell记录长期趋势不明显或其古气候指示意义复杂难解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显示了泥炭地的原地植物种属构成,对相应δ13Ccell记录的古气候解译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表明,无论是泥炭δ13Ccell研究地点的选择,还是泥炭δ13Ccell记录的古气候解译,都需重视其来源植物种属构成和变化。对于全新世泥炭δ13Ccell古气候研究,建议开展针对性的现代过程研究,尤其是优势泥炭植物种属的δ13Ccell在时间序列上的现代过程研究,以提供可靠的古气候解译基础。

  相似文献   
967.
新疆西天山艾肯达坂以东出露一大套陆相磨拉石建造,厚度约2 800 m,角度不整合在含煤系的石炭系科古琴山组之上,主要岩性是砾岩、粗砂岩夹少量细砂岩、粉砂岩.由于其中化石稀少,时代难以确定.1971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完成的1:20万小布鲁斯台幅称其为早二叠世下亚组和上亚组.作者于2004年在此处进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发现了一层灰岩,其中找到了蚌壳等淡水动物化石,确定其时代为晚二叠世,并将其划归为铁木里克组.铁木里克组经受了二叠纪末期的构造运动,被产状平缓的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三叠系缺失,以此来确定本回造山时间应在二叠纪末结束.  相似文献   
968.
东准噶尔玛因鄂博地区发育一典型的小型增生楔, 增生楔中辉长岩岩块具有高铝(Al2O3:14.38%~16.33%), 高钛(TiO2:1.81%~2.46%), 贫钾(K2O:0.17%~0.63%)的地球化学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 高场强元素(Nb、Ta、Zr、Hf)没有明显的异常, 源区具有类似于洋脊玄武岩的特征。基性岩块具有类似于E-MORB和OIB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 没有出现Nb、Ta、Ti的明显亏损, 说明其形成过程中可能没有受到或受到较弱的消减带影响, 综合上述认识, 认为夹于增生楔中的此类基性岩块体很可能来源于洋壳俯冲过程中增生的海山残片;根据玛因鄂博增生楔物质组成特征以及前人的相关年代学证据表明该增生楔形成于古生代弧后盆地环境, 在晚泥盆世之前形成俯冲增生杂岩体。  相似文献   
969.
西藏纳木错盆地116ka以来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的铀系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116kaB.P.以来,在西藏纳木错沿岸,发育了拔湖48m以下的6级湖岸阶地和拔湖48m以上,最高至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可划分出3个沉积相组合,其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①116~72kaB.P.,为深湖环境,古湖面拔湖高于现今纳木错140~48m;②72~37kaB.P.,为半深湖环境,拔湖为48~26m;③37~30kaB.P.,为浅湖环境,拔湖26~19m;④30kaB.P.以来,湖水逐渐变浅,拔湖<19m.纳木错盆地沉积与青藏高原隆升响应关系,揭示出高原自116kaB.P.以来先后经历了稳定期、持续逐步较快隆升期(116~37kaB.P.)、急剧强烈阶段性隆升期(37~30kaB.P.)和较稳定期(30kaB.P.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970.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的原理和方法,对四川石棉田湾矿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上震旦统进行了研究,识别出4个3级层序,描述了各层序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晚震旦世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和层序地层中体系域与金等贵金属矿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