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40篇 |
免费 | 2375篇 |
国内免费 | 16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篇 |
大气科学 | 77篇 |
地球物理 | 612篇 |
地质学 | 6623篇 |
海洋学 | 731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228篇 |
自然地理 | 5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76篇 |
2023年 | 267篇 |
2022年 | 272篇 |
2021年 | 250篇 |
2020年 | 240篇 |
2019年 | 287篇 |
2018年 | 222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46篇 |
2015年 | 266篇 |
2014年 | 355篇 |
2013年 | 305篇 |
2012年 | 326篇 |
2011年 | 327篇 |
2010年 | 304篇 |
2009年 | 307篇 |
2008年 | 280篇 |
2007年 | 286篇 |
2006年 | 288篇 |
2005年 | 266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55篇 |
2002年 | 229篇 |
2001年 | 215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198篇 |
1998年 | 204篇 |
1997年 | 226篇 |
1996年 | 205篇 |
1995年 | 207篇 |
1994年 | 222篇 |
1993年 | 153篇 |
1992年 | 175篇 |
1991年 | 192篇 |
1990年 | 200篇 |
1989年 | 119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194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晚白垩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雄盆地西部区晚白垩世地层厚达2600m,划分为南雄群(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和丹霞组,大凤组划分为下、中、上三段,中段为泥质粉砂岩,上、下段为粗碎屑岩,厚450~900m,主田组的特征的发育大套湖相的粉砂质泥碉和灰质泥岩,且富含微体化石,厚838m,浈水组的的特征是粉砂岩、泥岩与砂砾岩与互层,且粗细相间,厚300m。丹霞组为粗碎屑岩,构成典型的“丹霞地貌”,厚600~1000m,南雄群产类女星介动物群,关坪似轮藻-新店扁球轮藻植物群,有孔虫、叶肢介、昆虫、腹足类、瓣鳃类和恐龙等化石,其生物群面貌与三水组、戴家坪组,分水坳组、跑马岗组,灌口组,宣南组、赤山组、王氏组、四方台组及蒙古的Nemegt组的生物群面貌很相似,层位大体相当,时代应属晚白垩世(可能属晚白垩世中-晚期)。红石寨-石塘一线以南的丹霞组为南雄群 相似文献
882.
杨文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16(3):25-36
本文根据长江水下三角洲地区的五个钻水及3000km浅地震剖面资料,运用生物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方法分析研究,获得了水下三角洲分期和三角洲朵体的分布及发育等地质信息,首次提出,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体由六期朵体参错迭置而成,详细阐述了水下三角洲复合体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古海岩线,孢粉气候地层,测年资料等,探讨了其发育过程及形成时代,为预测长江下水三角洲的发民菜,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83.
884.
885.
通过对北秦岭造山带变质基底杂岩中变质基性岩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秦岭岩群中的变质基性岩应为古元古代晚期侵位的基性岩墙,其化学成分相当于大陆裂谷或板内拉斑玄武岩,代表了吕梁事件的产物,形成于元古宙大陆地壳拉张构造背景的早期阶段,是秦岭造山带中元古代大陆裂谷小洋盆并存构造体制演化阶段的早期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886.
887.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源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选择位于玛曲段黄河左岸第二级河流阶地(T2)之上,赋存典型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的达尔琼东(DEQ-E)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在室内对采集样品进行了磁化率、烧失量、吸湿水、粒度、土壤微形态、地球化学元素和光释光(OSL)测年等综合分析,结论表明:(1)黄河源玛曲段DEQ-E剖面地层序列由上至下依次为现代草甸土层(MS)-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S0)-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黄土层(Lt)-阶地漫滩相沉积层(T2-al);(2)黄河源玛曲段DEQ-E剖面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强度呈现出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层(S0)>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黄土层(Lt)>现代草甸土层(MS)的变化特征;(3)黄河源全新世的古气候演变可分为3个阶段:全新世早期(11000 a BP—9000 a BP),西风势力减弱,东亚夏季风逐步增强,气温趋于变暖,降水有所增加;全新世中期(9000 a BP—3100 a BP),东亚夏季风作用强盛,气候整体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3100 a BP以来),东亚夏季风衰退,西风势力有所增强,导致气候转向干冷。该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青... 相似文献
888.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长7期的深湖区域经过钻探发现多套厚薄不等的浊积岩砂体。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及岩石结构、构造特征分析研究,得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长7期湖盆深湖区域发育的浊积岩属于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其中西南物源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深湖部位主要发育较粗粒滑塌浊积岩;盆地东北物源方向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的深湖部位主要发育较细粒滑塌浊积岩。弄清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中浊积岩特征及分布规律,不仅对大型陆相湖盆深湖区浊积岩的形成机理与发育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深湖区浊积岩中油气的成藏机理研究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89.
重庆新崖洞XY6石笋4.5ka以来高分辨率δ18O、δ13C记录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采自重庆市东北部奉节县新崖洞XY6石笋进行ICP-M S-U系测年表明,该石笋生长时期为4. 5~ 0. 25 ka。石笋在4. 5~ 4. 1ka、3. 2~ 2. 5ka、1. 85~1. 5ka 期间相对偏负的δ18O和δ13 C值记录了3个相对湿润的时期;其中以4. 5~4. 1ka 时期δ18O最偏负,之后突然偏重,表示了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快速结束;之后东亚夏季风在波动中逐步减弱。该石笋没有明显记录到发生在1. 1~ 0. 9ka 的“中世纪暖期”事件。在4. 1~ 3. 2ka、2. 5~ 1. 85ka、0. 5~ 0. 25ka 期间相对偏正的δ18O和δ13 C值代表3个相对冷干的时期, 0. 5~ 0. 25ka是欧洲小冰期事件在本地区的表现。该地区气候在1. 5~ 0. 5ka 相对平稳,从前半段的相对暖湿过渡到后半段的相对冷干。XY6石笋δ13 C与δ18O具有非常一致的变化趋势,可能暗示了该地区为“暖湿、冷干”的水热配套模式,也表明本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快速的,并没有明显的滞后期。δ13 C与δ18O变化峰值的差异表明,在东亚季风区植被变化不仅取决于夏季降水的多寡,可能更主要的是受制于有效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90.
以江苏中部海岸潮滩沉积为原型,提出了获取潮滩沉积记录中沉积层保存潜力信息的正演模拟方法。模拟结果显示,在沉积物供应恒定的条件下,随着潮滩的不断淤长,岸线淤进速率逐渐减小,潮滩滩面的沉积速率逐渐降低,而潮滩层序中的泥质沉积的厚度向海逐渐增厚。沉积层保存潜力的计算结果显示,潮滩上保存潜力在高潮位附近和潮下带的较低部位为最高,可达80 % 以上,潮间带下部存在着低值区,保存潜力低于20 % ,与前人在潮间带进行的现场观测结果相近。对研究方法经进一步细化(如考虑滩面坡度和粒度分布变化、波浪和风暴潮作用、潮沟摆动等因素),并与反演方法相结合,可望更好地解释沉积记录中的环境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