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1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篇 |
大气科学 | 3篇 |
地球物理 | 91篇 |
地质学 | 530篇 |
海洋学 | 36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8篇 |
自然地理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HU Dongsheng Li Xiaoyu XIONG Weiqiang ZHANG Huajing GONG Hujun HU Wenxuan ZHANG Guowei 《地质学报》2012,86(6)
基于庐山山地晚第四纪地层典型断面的系统调查,从地层剖面层序中筛选的微粒(θ=1~3mm)石英颗粒进行环境电子显微镜观测研究,辨认出显微结构-颗粒形态-变形构造-动力化学作用等特征,运用系统过程发展中的节点事件进行层型剖面的环境响应分析,采取综合指标表征地球表层过程及环境响应情景,明确划分出四个古气候环境发展阶段,由下往上分别表现为冰期环境-间冰期环境-冰缘环境-冰后期环境,为深入研究及科学认识庐山第四纪环境演化过程及全球变化提供了新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12.
613.
614.
沈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2,24(2):38-42
离柳矿区5号煤层以其镜质体、矿物和灰分含量高为特点明显区别于4号煤层,8号煤层以其惰质体和半镜质体含量较高为特征有别于9号煤层。 相似文献
615.
作者利用伯恩汉(C.W.Burnham,1979)提出的水在岩浆中溶解的热力学模型,模拟计算了热水花岗岩体结晶过程中挥发组份的演化。结果证明了钨矿床由岩浆热液形成的现实性.同时,由这种模拟计算所得到的成矿有利条件与成矿和不成矿花岗岩体的形成条件基本相符,说明这种研究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16.
美国伯克莱地质年代学中心P.R.Renne等(1997)对采自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公元79年爆发喷出物中的透长石,进行了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定年,从46个分析数据中得到了^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925±94a,接近于与现今使用的格里历1981年前一致。这证明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定年法的可信度已扩展到记录人类历史的时间范畴。Renne等的最新研究成果把30多年来K 相似文献
617.
为了分析含水状态下红砂岩渐进破坏行为,在已有的岩石细观加载仪上配置数字显微观测系统,对试件表面的裂纹扩展过程进行多角度的实时全场监测和局部显微放大监测,并将可监视到的图像进行录像和计算机自动采集处理。利用该系统进行了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地基红砂岩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单轴压缩破裂过程试验,应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处理试样表面细观裂纹萌生、扩展图像灰度分布图,去除伪裂纹,探讨了红砂岩动态损伤状态与其宏观力学响应之间的关联。为了获得试样表面裂纹萌生、扩展的定量描述,引入表观裂损度与损伤张量2个物理量,定量评价含水状态下红砂岩渐进损伤破坏特性,进一步分析单轴压缩状态下岩石裂纹损伤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18.
断层泥的再生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三轴剪切摩擦实验后的断层泥与天然断层泥的再生显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特征与断层滑动方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稳滑使断层泥变形均匀,产生低角度剪切(<14°)、布丁构造和颗粒碎裂流动。粘滑使断层泥局部发生强烈变形、高角度剪切(>14°)和碎粒出现随机裂纹等。断层泥的再生显微结构特征可用作鉴别古地震的存在 相似文献
619.
甘肃阳山金矿是我国最大的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金矿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与燕山期斜长花岗斑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基于野外地质调查,本文对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构造岩进行了细致的显微构造研究,以期通过微观构造特征认识宏观断裂构造的活动规律。镜下观察表明断裂带内兼具大量的脆性与塑性显微变形,主要发育左行剪切,暗示该断裂为左行韧-脆性剪切带。断裂带内构造岩经历了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及低于绿片岩相的变质-变形过程,且断裂带内至少存在过三到四期构造变形,为断裂带曾发育"多期构造变形"提供依据。显微构造应力分析及岩层产状等密度图显示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为NNW-NNE,是对印支期以来多期主应力方位的综合反映。据亚颗粒法及动态重结晶法计算的成矿前古应力差值为128.6~95.8 MPa,成矿期古应力差值为74.9~69.3 MPa,成矿后古应力差值为65.8 MPa。综合分析认为中—晚三叠世以来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变质相相变为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低于绿片岩相,变形序列为韧性→韧-脆性→脆性,区域主应力大小发生了大→小的转变,主应力方位经历了SN向挤压→NE向挤压→NW及SN向挤压的转换。安昌河—音坝断裂带构造演化特征反映其经历了从深部到浅部逐渐抬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