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656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异常消光是一种在幔源晶体中常可观察到的物性改变现象,然而它与晶体的真实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却至今仍未被认识清楚。本项工作试图用一种灵敏的微区结构探测新技术——显微激光喇曼谱方法研究幔源晶体中由构造作用导致的异常消光现象的结构本质。实验结果说明:上地幔高温蠕变作用对橄榄石及辉石主要感应了晶体内微区晶轴取向的变化,还未能产生明显的结构相变;不同的异常消光现象反映晶轴扭转的单位大小不同,并主要依赖于矿物晶体本身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74.
煤瓦斯突出与煤岩显微结构构造密切相关。除部分显微结构构造与成煤阶段的环境等有关外,大部分都是构造变形的结果。因此,我们从构造变形类型和特点来划分煤岩显徽构造类型,既简便又利于应用。根据四川南桐鱼田堡煤矿4号及6号煤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可将煤岩划分成5类:非构造煤、微裂隙煤、微劈理煤、碎裂构造煤和糜棱构造煤。文中详述了各类煤的特点,指出它们所代表的构造意义,并讨论了它们与瓦斯突出的关系。还特别提出糜棱构造煤的一系列塑性变形特征。得出结论:若其他条件均具备,有糜棱构造煤产出的地段,就可能是瓦斯突出最危险的部位。此外,根据观察煤瓦斯突出后的煤岩显微构造变化,提出有关瓦斯突出的过程,并探讨了煤瓦斯突出机理。在瓦斯突出过程中,已经历过塑性变形的煤岩又叠加了脆性变形,因而发生大量煤“粉尘”随突出而抛出。  相似文献   
75.
76.
中国东部含幔源包体的早第三纪玄武岩已发现的有吉林双辽、河北阳原和山西繁峙。本文详细研究了这三个地点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地点的幔源包体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其结构主要为残斑结构。  相似文献   
77.
大春河—一朵云断裂位于昆明市的东南侧,沿断层线断错水系、土林地貌发育,河流的最大左旋扭动距离达两公里。断层泥中石英碎砾的SEM研究表明:断层的强烈活动时期为早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全新世断层的活动有所减弱;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活动方式以蠕滑为主。  相似文献   
78.
云南某工区F1断裂断层物质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物质是断层活动的产物,采用多种测试技术从断层物质中必定能提取出与断层活动有关的信息。通过对F_1断裂断层泥中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热释光测年、石英碎砾SEM观测、断层泥显微构造分析等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F_1断裂最后一次活动时期在中更新世晚期,活动方式是以粘滑为主,且断层泥形成时温度小于200℃。  相似文献   
79.
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穆治国 《地学前缘》2003,10(2):301-307
已有 5 0年历史的K Ar定年法 ,由于过剩Ar和Ar丢失的普遍发现 ,使其最广泛的应用面临着严重挑战。40 Ar/ 3 9Ar分步加热释氩法是常规K Ar定年法的发展 ,它克服了常规K Ar定年法的一些局限 ,又可以测定岩浆构造热事件。激光显微探针40 Ar/ 3 9Ar定年法是在 2 0世纪末把聚焦激光束应用在40 Ar/ 3 9Ar分步加热释氩法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定年方法。它既具有常规K Ar定年法和40Ar/ 3 9Ar分步加热释氩法的所有优越性 ,又把定年引入微观领域。特别是在 2 0世纪的最后几年 ,以激光显微探针40 Ar/ 3 9Ar定年方法的完善和精度的提高为标志 ,把K Ar年代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微区微量高精度高分辨定年 ,把定年时限扩展到人类历史范畴 ,精细的分析技术拓宽了年代学的应用范围 ,使之解决的地质问题更广泛和深入 ,并且开始冲击着地球科学中的某些热点和难点课题。  相似文献   
80.
刘俊来 《地质通报》2007,26(1):21-21
2006年11月8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主办,桂林工学院承办,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第八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主任北京大学刘瑞殉教授、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院士、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俊来教授和来自全国各地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50多名专家、学者交流了有关显微构造教学与研究成果,提交学术论文30多篇,就该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术前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