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338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笔者在“皖07井水位与地震关系初探”^[1]一文中就皖07井水位对400km范围部分中强震的映震特征和映震机理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探讨,为了进一步研讨皖07井水位的映震规律,近年来在文献[1]的基础上,应用“SHP2.0”软件,对20多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发现07井水位除了对部分中强震有映震能力外,对1999年台湾7.6级强震和其东部特定区域的小震也有一定的映震能力。本文着重分析皖07井水位对1999年台湾特大强震和部分小震的映震特征,研究其映震机理,为单井预报地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型高速滑坡滑动过程中碰撞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次提出了滑坡岩体高速碰撞模型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了滑体碰撞解体后不同速度段岩体体积的分布规律,得出了加速块体所占比例基本与滑体体积及碰撞速度无关,而个别块体获得的加速效应与滑坡体积及碰撞速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河北阳原2井水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北阳原2井水氡资料的趋势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对水氡与气温的负相关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该井水氡资料的映震能力作了统计分析和R值评判。结果表明,河北阳原水氡资料从长期到中短期的异常变化与该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中短期异常可得出4个月以内中等地震发生的概率为66.67%。  相似文献   
14.
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国内外信息网络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国际,探讨在我国建设高速信息网络的可能性,指出建设高速信息网络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但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需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强地震前油井动态异常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油井映震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对油井动态异常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映震灵敏井孔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应力易于集中的构造条件的控制,特别是断层的又汇处、转折端和断裂带,这是与其他流体观测项目的相同之处;在本研究中,首次提出了油井动态前兆异常形成的三种力学过程,即岩土力学过程、水动力学过程和气体动力学过程以及油井特有的二种”放大”作用(变径和气体膨胀)的观点;解释了油井动态震前多为正异常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作者曾在1989年提出关于高速滑坡形成机制的一种解释-“闸门效应说”此后,又进行了这方面的模型试验,并在滑坡预报研究中监测到焦家村滑坡的变形过程,二者均证明,“闸门效应说”是正确的,本文对此了简要介绍,本文还据实际观察到现象指出,由于环境条件不同,高速滑坡滑体的运动既可以表现出滑动特征,也可以很快转化成碎屑流有面出流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徐国东  赵志勇 《地下水》2004,26(4):238-241
阐述了大汶河流域洪涝灾害的特点,并对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系统防治和重点防治相结合、标本兼治的防治思路及具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苏鲁造山带区域地壳山根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徐纪人  赵志新 《岩石学报》2004,20(1):149-156
本利用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邻区的三维P波速度资料,详细对比研究了苏鲁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莫霍面深度和深部P波速度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都具有上地壳明显高速且上凸;中地壳增厚;下地壳埋藏较深且下凹等共同的P波速度结构特征,与大别地区相比较,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还存在着独特的区域性特征。从地貌上看,苏鲁地区山脉已经基本消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壳厚度为32~33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2~3公里,但是莫霍面下凹程度远不如大别地区,造山带地壳山根已逐步趋向消失。苏鲁地区上地壳P波速度高于大别,比其周围地区约快1~1.2km/s,有可能显示了该区有更多高速、高密度的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上地壳与地表的岩石物性效果。大别造山带山脉依然存在,莫霍面下凹更明显,沿NWW向串状残留地壳山根最深为37~38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3~4公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作用,苏鲁大别造山带中的不同地段,在其造山、演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别。苏鲁的造山运动起始虽略晚于大别,但结束的更快,比大别更早进入了造山运动的后期。分析促使苏鲁造山运动进程加速的主要构造原因可能有两点,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以及通过中国华北区域的大范围NW-SE向扩张应力场的影响。大区域构造背景加速了苏鲁造山带地表高山侵蚀过程的同时,随着山根浮力的不断减弱,地壳深部山根逐渐趋向消失。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有可能反映了苏鲁造山带的地壳山根随着地表山脉的侵蚀而减弱,趋向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格尔木井水温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格尔木井水温动态观测的环境与条件,在研究正常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水温异常的映震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短临地震趋势预测。探讨了水温异常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湖南地质》2011,(4):11-11
1.87亿元 3月23日,审计署公布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在2010年审计中,查出个别施工单位及个人转移挪用公款和建设资金1.87亿元及其他相关问题,涉嫌违法违纪。(北京晨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