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中国新发现的具有世界级规模的铜金矿集区。目前,该矿集区的中部和北部已发现多个斑岩型和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而区内西南部也发现了多个铜金矿床,指示了良好的找矿潜力。拿顿是矿集区内西南部具有代表性的铜金矿床,矿化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野外地质调查表明,该矿床成矿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早阶段矿化主要赋存于角砾岩筒中,并与角砾岩筒同时形成,而晚阶段矿化主要以脉体形式产出,切穿角砾岩筒及早阶段矿化。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角砾岩筒中以角砾形式产出的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17.5±0.7)Ma,被后期花岗闪长斑岩(116.1±1.3Ma)侵入,由此指示角砾岩筒及早阶段矿化形成于116~117 Ma。此外,明矾石40Ar-39Ar年代学研究进一步表明,晚阶段石英-明矾石-硫化物脉形成于(111.3±2.5)Ma,这也证实该矿区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特征。文章结果指示,拿顿铜金矿可能存在多期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有关的成矿岩体,并且多龙矿集区内也可能存在更多形成于111 Ma而未被发现的矿床。  相似文献   
43.
昌化明矾石地鸡血石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浙江昌化里梅总洞口新发现的明矾石地鸡血石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地”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明矾石,仅有少量迪开石和高岭石。  相似文献   
44.
作者在平阳矿山明矾石矿床地质、矿物共生组合、成矿实验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形成的一些热力学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是在50℃~450℃的温度和3×105Pa~780×105Pa的压力下的氧化环境(Eh=-0.40V~+0.32V,主要是-0.08V~0.24V)中,由含碱性长石的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等岩石与含硫、钾、钠等成分的晚期酸性(pH=1.0~4.0)火山气热液在fs2(1.32×10-34×105Pa~3.39×10-3×105Pa)fo2(1.92×00-63×105Pa~1.58×10-19×105Pa)的条件下相互交代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45.
浙江平阳矾山明矾石矿床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祥济  王福生 《地质学报》1998,72(2):162-172
笔者在深入研究平阳矾山明矾石矿床野外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实验地质依据。采用矿区未蚀变的火山碎屑岩和凝灰岩作为试料,分别模拟配制pH=0.5、1.0、1.5和2.0的H_2SO_4(12.5%、2.5%、0.5%和0.1%)+0.4 mol KF+0.1 mol NaCl水溶液作为晚期火山气热液,两者在高压釜中持续120 h的交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212~487℃温度和200×10~5~800×10~5Pa压力下的氧化环境中,酸性气热液沿着碱性长石边缘、裂隙和解理进行交代,形成了明矾石和与矿区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相吻合的矿物,揭示了平阳矾山明矾石矿床的形成机理为含硫的酸性火山气液交代碱性火山碎屑岩和凝灰岩。。  相似文献   
46.
安徽庐枞盆地酸性蚀变岩帽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酸性蚀变岩帽是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演化的产物,形成于酸性高氧化性流体的化学条件下;在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中广泛发育,是该类矿床的显著识别特征。通过对酸性蚀变岩帽的野外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能较好阐明浅成低温成矿热液系统的特征、性质、发生和发展演化及成矿作用过程。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矿集区之一,盆地内广泛发育以明矾石为特征蚀变矿物的酸性蚀变岩帽,面积超过30km~2,指示盆地内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存在。目前为止,前期工作主要针对明矾石矿床地质特征和明矾石资源储量进行,该酸性蚀变岩帽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尚未开展。本次工作通过对酸性蚀变岩帽系统的野外采样、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分析技术(PNIRS测试)分析,确定其主要赋存在砖桥组火山岩中,组成矿物为石英、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此外有少量绢云母、伊利石、珍珠陶土、叶蜡石、褐铁矿,极少数的叶腊石和黄钾铁矾等,在钻孔深部存在浸染状和半自形粒状黄铁矿。由于受到地表风化剥蚀和不同热热中心的影响,水平方向从矾山明矾石矿床向外围发育石英+明矾石带、石英+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带、石英+高岭石/地开石带、硅化带以及最外围的泥质带即高岭石±绢云母±伊利石带。根据酸性蚀变岩帽的矿物组合和主量元素特征,可将其分为三类:硅质蚀变岩、明矾石蚀变岩和粘土蚀变岩。硅质蚀变岩中SiO_2含量发生明显的富集作用,其余主量元素(K_2O、Na_2O、Al_2O_3、Fe_2O_3、P_2O5)含量显著降低;明矾石蚀变岩和粘土蚀变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iO_2、Al_2O_3、Fe_2O_3、P_2O_5元素含量范围变大,K_2O和Na_2O含量降低,且Na_2O降低更加明显;而钛为不活泼元素,在岩石发生蚀变过程中TiO_2含量变化很小。矾山地区的酸性蚀变岩帽的产状、蚀变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受构造和地层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47.
Schw.  RG 《地学前缘》2000,7(2):485-497
纤磷钙铝石类化合物系由自纤磷钙铝石CaAl3 (OH) 6(HPO4) (PO4)本身、经磷钙铝石CaAl3 (OH) 6(SO4) (PO4)到钾明矾石KAl3 (OH ) 6(SO4) 2 等的天然矿物族所组成的。它们表现出具有很大范围的阳离子置换系列 ,其中以Sr2 +和Ba2 +置换Ca2 +,REEs3 +置换Ca2 +和H+,As5 +置换P5 +,S6+/Se6+置换H+P5 +最为重要。随着置换的进行 ,其热动力学稳定性也逐渐增加。由此 ,纤磷钙铝石类化合物成为很能抗风化的矿物 ,在红土中尤其如此。厚的纤磷钙铝石层形成在闪长岩 (富Sr) ,碳酸盐岩 (富REEs)和含金石英脉 (富As)之上 ,从而保护整个磷酸盐红土 ,使之免受风化。以此方式 ,形成了桌状山脉或岛屿 ,他们具有未受覆盖的表面。这些“纤磷钙铝”石化合物为上述及其它元素形成一有效的地球化学障。“纤磷钙铝石”的这种天然地球化学固定作用可以用适当的母体或人工合成晶体来进行模拟 ,即通过金属阳离子交换或就地反应来模拟。这种固定作用还可用于处理天然和人造的放射性裂变产物、有毒的重金属元素、砷酸盐和硒酸盐、硫酸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