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04篇
  免费   2974篇
  国内免费   4190篇
测绘学   2118篇
大气科学   6327篇
地球物理   1474篇
地质学   6530篇
海洋学   1973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1481篇
自然地理   3400篇
  2024年   263篇
  2023年   817篇
  2022年   1089篇
  2021年   1175篇
  2020年   890篇
  2019年   981篇
  2018年   694篇
  2017年   750篇
  2016年   708篇
  2015年   760篇
  2014年   1095篇
  2013年   963篇
  2012年   936篇
  2011年   884篇
  2010年   898篇
  2009年   910篇
  2008年   865篇
  2007年   738篇
  2006年   727篇
  2005年   668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665篇
  2000年   464篇
  1999年   396篇
  1998年   424篇
  1997年   437篇
  1996年   447篇
  1995年   389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277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成矿系统嵌套分形结构和自有序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成矿系统具有嵌套分形结构 ,岩石孔隙结构的传输性质制约着聚矿功能的实现。矿床(脉 )群聚分形分布特征明显 ,数量随时代先后呈幂律增长 ,成矿裂隙系统分维值大 ,高含量矿脉分维值低 ,这为隐伏矿床 (体 )预测提供了依据。裂隙生长是一种自组织临界现象 ,矿脉起源于微裂隙发展而成的张性裂隙 ,并最终形成脉系。超大型矿床的裂隙系统表现为临界分维状态 (5~ 12 5km ,D≈ 1 5;0 5~ 2 0km ,D≈ 1 3;1~ 10 0cm ,D≈ 1 5;0 0 0 36~ 0 18cm ,D =1 2 8~1 39)。成矿元素运移通过扩散和渗流实现 ,扩散速率的差异性导致运移路径的有序性 ,流体流动导致金及金属硫化物在界面处发生反应而沉淀成矿 ,矿床密度分布随矿化中心距离增大而减小的自有序效应保证了成矿系统的组织层次性。输运反应耦合成矿动力学计算机模拟验证了分形脉体演化模式和自有序效应。  相似文献   
292.
枣子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子沟金矿位于新堡-力士山复背斜南翼之合作-岷县区域断裂带上,是西秦岭西段近年来勘查的特大型金矿床之一.在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成分、成矿流体主要来源及成矿作用过程等分析研究,提出该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93.
河南熊耳山区的铁炉坪银矿定位于高级变质基底中的NE向断裂带中,是熊耳山脉状造山型金、银、铅锌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作用包括了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形成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脉3类矿物组合。早阶段成 矿温度大约为373℃左右,成矿流体δD=-90‰,δ~(13)C_(co_2)=2.0‰,δ~(18)O=9‰,来源较深;晚阶段流体温度<203℃,δD=70‰,δ~(13)C_(co_2)=-1.3‰,δ~(18)O=-2‰,属于浅源大气降水热液;中阶段流体均一温度210~249℃,δD=-109‰,δ~(13)C_(co_2)=0.1‰,δ~(18)O=2‰,是深源与浅源流体的混合。对比讨论表明,熊耳山区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熊耳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类的三者之一或它们的混合物,均无法提供具有早阶段流体D-O-c同位素组成(高δ~(18)O和δ~(13)C,低δD)的成矿流体,表明早阶段流体来自栾川群和管道口群的碳酸盐-页岩-硅质岩建造的变质脱水作用。矿石硫同位素组成较低,铅同位素比值较高,同样不可能来自熊耳山的主要地质体,更不可能来自其下伏的地幔和下地壳,指示成矿物质和流体应主要来自栾川群和管道口群。尽管栾川群和管道口群地层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尚待补充,铁炉坪银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似乎只能借助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才能合理解释。即华南与华  相似文献   
294.
赣南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资源的重要产地,笔者运用深源成矿和多次成矿理论,对区内产铀花岗岩体特征和花岗岩中的铀矿成矿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提出"靠边缘、查蚀变、追构造、找热体"的找铀矿标志,厘定出4处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工作靶区。  相似文献   
295.
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秦岭巨型金矿带内353处岩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带内矿化强弱变化有序,由NE向SW依次分出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带、北秦岭弱矿化带、中秦岭强矿化带、南秦岭弱矿化带和松潘-甘孜强矿化带5个亚带。它们的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经燕山期,终于喜马拉雅早期。其中小秦岭-熊耳山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中秦岭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松潘-甘孜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金矿带时空定位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时空定位。空间上,控矿构造带包容金矿带或基本一致;时间上,金矿带与控矿构造带基本同步或滞后。金矿带时空变化原因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构造迁移,从控矿构造带的主断面向两侧迁移,迁移速率0.78~3.5km/Ma。金矿带及其控矿构造带的形成和迁移原因在于大陆碰撞。大陆碰撞及其俯冲带下插构造位的加深,依次形成变质岩及变质成矿热液-改造系列花岗岩及气液成矿流体-同熔系列花岗岩及超临界成矿流体。不同构造位的成矿流体特征不同,形成不同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上升形式和构造空间不同,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296.
自1992年辽宁省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以来,开发区包括各类园区在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发展高新技术培养人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尤其是在探索土地管理办法、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方面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但由于政策限制与形势发展的矛盾,使得开发区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97.
华南地块雪峰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大地构造核心问题之一是江南—雪峰山造山带的属性。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横切雪峰山造山带的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地质、构造变形和部分重点区段地震反射剖面深部构造解释,划分出5个大地构造单元:(1)湘中复合逆冲构造带。该带位处雪峰山造山带东部,以龙山复合构造穹隆等为代表,是近EW向加里东造山带与NE向燕山造山带复合叠加的结果;其中燕山期构造样式总体为倾向SE逆冲断层控制的尖棱背斜构造。(2)雪峰山厚皮逆冲构造带。该带西以大庸逆冲断裂为界,带内板溪群浅变质褶皱基底大面积出露,总体发育指向NW的断层-褶皱组合。断坪-断坡式逆冲断层从板溪群内部薄弱层发育,向浅部产状明显变陡,并导致新元古界板溪群逆冲于古生界之上,控制了沅麻等中生代盆地的形成,沿断坡形成紧闭背斜和沿断坪形成宽缓向斜;表明其为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褶皱组合与地表剥蚀共同作用,形成飞来峰和构造窗。(3)以梵净山构造穹隆为代表的梵净山—走马构造穹隆带。该带呈NE向长垣状,核部出露新元古界下部梵净山群。断坪-断坡式逆冲断层深切梵净山群,在断层上盘形成不对称箱状背斜。因此总体为典型的厚皮逆冲作用下的断层相关褶皱。(4)隔槽式逆冲构造带。此带主要发育一系列轴向NE的箱状背斜和尖棱向斜。箱状背斜核部为寒武系,向深部卷入震旦系—板溪群,形成基底卷入的断层-褶皱组合,其浅部形成叠瓦状逆冲断层-褶皱组合,从而构成主动双重逆冲构造。(5)华蓥山断裂与齐岳山断裂间的隔档式薄皮构造带。带内以发育尖棱背斜和箱状向斜为特征,是倾向SE断坪-断坡控制下的断展褶皱组合。上述5个构造单元变形区域卷入了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但为上白垩统角度不整合覆盖,表明变形时间为中生代中晚期,并且有从SE向NW渐次变新的趋势。将各构造单元及不同构造层次构造组合联系起来,建立起以断层相关褶皱为基本构造样式,从SE向NW,从深部向浅部发展的雪峰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的递进演化运动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98.
以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采空条件下边坡的渐进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得到了开采过程中边坡的位移场,并采用FLAC~(3D)对离心模型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与试验结果得出的边坡位移时程曲线吻合程度较高,塑性区分布与试验点对分析得到的滑裂面破坏过程与路径基本一致。通过对比、融合离心模型试验观测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贯通坡脚与采空区的滑裂面由下向上形成,且总体发生剪切错动破坏,贯通坡肩与采空区的滑裂面由上至下发生复杂的破坏过程,初始阶段滑裂面发生张拉破坏,中间阶段同时发生张拉与剪切破坏,末尾阶段发生剧烈的剪切滑移破坏。  相似文献   
299.
中国钼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钼矿是中国的优势矿种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矿床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为主,成矿时代以中生代和新生代为主。新世纪,随着科技进步,钼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带动了中国钼矿的勘探和开采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找矿新突破,特别是在非传统的钼矿产区发现了许多大型和超大型钼矿,使中国钼矿资源量有了大的突破,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南钨北钼"的原有格局。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钼矿资源特点,并综合考虑岩浆、构造、地层、流体、成矿时代等因素,初步将中国钼矿划分为17个大的矿床集中区(矿集区),简单介绍了矿集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特征,给出了几个最重要矿集区的区域成矿模式,同时根据已有资料和找矿新进展,对主要钼矿矿集区进行了资源潜力分析,并对中国钼矿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00.
综合研究钻井、古生物和测井资料,认为孤岛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上段馆1 2砂层组沉积时期发育浅水湖泊而非单一的河流相沉积。浅水湖泊湖盆地形平坦,湖面广阔,水体极浅;湖区受气候影响,湖平面频繁振荡式升降变化;沉积物多表现为氧化、还原环境交替的红灰相间的细粒沉积物;湖泊沉积构造发育,生物富集,水进→水退沉积旋回性明显。通过取心井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化验,识别出水道砂坝、砂坪、混合坪、泥坪和沼泽5种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浅水湖泊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