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673篇
  国内免费   140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3951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辽宁中部一些地区的含煤地层以前被认为是白垩系下统的沙海组、阜新组,该观点导致区域地层对比混乱。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组合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应属下侏罗统北票组含煤岩系。此结论对进一步明确该地区找煤方向、确定找煤远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裴文中 《第四纪研究》1994,14(4):297-306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简介裴文中编者按:下面发表的这篇手稿,是裴文中先生1980年赴日本讲学前写的。在这篇手稿中,裴先生阐述了他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几个问题的看法,如实地反映了裴先生的学术观点。手稿上的“请提意见”字样,表明这是一份初稿。手稿介绍的六个问...  相似文献   
43.
华北东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了华北东部地堑构造发育特征、地震断层和震源机制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早第三纪,本区受到了北西—南东向的强烈拉张,其应力场主要受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自晚第三纪以来本区主要受北东—北东东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其应力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活动的影响,而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已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44.
2004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徐星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诺瑞尔(Mark A.Norell)共同报道了一项新发现———辽宁省北票市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的伤齿龙科恐龙新物种骨骼化石,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恐龙的睡眠姿势。这只长53 cm的小型食肉恐龙保存极为完整,整体形态看上去很像一只大鸟,有着小小的头骨,长长的后肢。其后肢蜷缩于身下,头埋在一个前肢下面,这与现代鸟类的睡眠状态非常相似。徐星认为,这只恐龙的体态和睡眠状态都与现代鸟类相似,团着身体睡觉,减少了表面积,有利于抵御体温下降。诺瑞尔则指出,该恐龙可能是在它熟睡时,附近的火…  相似文献   
45.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于杂多群中首次发现筵类化石2属13种(含未定种、比较种).生物群以个体较小的Eostaffella属为主,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与华南、藏东、塔里木盆地、西秦岭、俄罗斯等地同期生物群可很好地对比,属于低纬度暖水型特提斯生物群.  相似文献   
46.
根据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一几乎完整头骨及头后骨骼建立古神翼龙类一新种:具冠华夏翼龙。具冠华夏翼龙以前上颌骨上具有一斧状矩形突起为特征,该突起的短轴垂直于前上颌骨的前边缘,除了该突起之外,其他的头骨特征比如鼻眶前孔的前边缘和前上颌骨的前边缘之间的吻部宽度均与季氏华夏翼龙的相似。华夏翼龙和中国的另一个古神翼龙类中国翼龙与古神翼龙共享有一些独特的头骨特征,并且这3个属看起来彼此之间的关系要比与其他神龙类密切的多。中国的古神翼龙(中国翼龙和华夏翼龙)具有相对长的头骨和弱的头骨嵴,而且似乎要比头骨短高和具有大的头骨嵴的古神翼龙原始。Tupuxuarids(Tupuxuara和Thalassodromeus)经常和古神翼龙类被放在古神翼龙科中,  相似文献   
47.
新疆尼勒克县巴斯尔干地区有一套棕黄、褐红色砂砾岩,过去仅采获硅化木化石,根据岩性对比将其归属早白垩世.根据最近采获的植物化石资料,论证了该区巴斯尔干组地质年代为二叠纪乐平世.岩石地层单位称巴斯尔干组。  相似文献   
48.
南海西南部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的沉降史,并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曾母盆地自早中新世以来经历了17.5-11.6Ma、11.6-5.5Ma、5.5-3.0Ma和3.0-0Ma的4次快速沉降作用,其构造演化受控于曾母地块与南沙地块及婆罗洲地块的碰撞和盆地两侧的万安-卢帕尔断裂与廷贾走滑断裂的综合作用,可划分为南北双向挤压(晚始新世-早中新世)、走滑改造(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区域沉降(上新世-第四纪)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9.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系统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柴达木盆地北缘在早古生代形成了一条碰撞造山带,该造山带结构保存较完整,可分辨出深俯冲板片、火山岛弧带、蛇绿杂岩带、岛弧深成岩带等组成单元。其中,俯冲板块主要由中元古代鱼卡河岩群和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构成,在寒武纪末-奥陶纪可能全部或部分俯冲到岩石圈深部,发生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火山岛弧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等组成,成岩时代为晚寒武世-奥陶纪。蛇绿杂岩带由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玄武岩和少量硅质岩组成,形成于弧后扩张脊构造背景,成岩时代为寒武纪-奥陶纪。岛弧深成岩成分变化较大,由闪长岩变化到花岗岩,成岩时代为奥陶纪。而造山带北侧的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则具有双层结构,由德令哈杂岩和达肯大坂岩群构成基底,盖层为全吉群。  相似文献   
50.
巨齿兰州龙(新属、新种)是发现于中国甘肃省兰州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的一新鸟脚类恐龙,其牙齿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龙中最大的。兰州龙下颌长1m,每侧有14个齿槽,而单个牙齿宽约4cm,这是已知恐龙中的首次报道。分支系统学分析发现巨齿兰州龙与非洲早白垩世Lurdusaurus arenatus关系密切。它们代表了鸟脚类恐龙进化中四足行走的笨重的一新支。兰州龙的发现也表明欧亚大陆与非洲在早白垩世具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