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515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胶东内生金矿成矿期次和成矿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地区内生金矿的成矿溶液是深溶岩浆连续分异演化而成.成岩成矿作用产生于同一个地质时代,并可分为包括岩浆岩体、脉岩、矿床及其诸成矿阶段在内的早晚两期成矿系列.早期的内生金矿为主生金矿期.晚期为共生—伴生金矿期.早期成矿系列生成时代于156~136Ma之间,晚期为124~100Ma.  相似文献   
52.
53.
54.
松辽分水岭东段白土山组成因与时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  杨景春 《地层学杂志》1995,19(4):287-290
综合考虑松辽分水岭东段地区白土山组的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地貌部位及第四纪以来松辽分水岭的演化过程、松辽水系的变迁,认为其为河流冲积物,形成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55.
56化工厂于1978年建厂,整个生产线的防雷设计不可能完全和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相符,本依据该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雷暴日数,存放的物品、生产工艺等特点,探讨了防雷电装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6.
O.  G.  Lockwood  H.  Kanamori  郑建常 《世界地震译丛》2007,(3):19-27
试图利用小波变换在地震图开始部分检测长周期成分。分析了2004年12月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M_w9.2级地震和2005年3月28日尼亚斯M_w8.7级地震的位移地震图。小波分析能够在S波到达台站前清楚地区分两次地震的长周期W震相的振幅。结果显示,2004年地震W震相的振幅明显更大。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快速识别具有引发海啸可能的巨大地震。  相似文献   
57.
张广才岭燕山早期白石山岩体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9,他引:34  
出露于东北地区张广才岭的白石山岩体,其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96士4 Ma,表明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早期,而非传统认识上的印支期.岩体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0.705)和正εNd(t)(+1.7~+2.2)值的特点,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是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区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后,由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并进而造成先存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和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作用.底垫的新生地壳是兴蒙造山带造山后晚期形成的.因此,古生代-中生代是本区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且这种地壳生长是在垂向构造机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58.
鲁西铜石中生代复式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石岩体就位于燕山早期,有五次脉动侵入活动,相应地可建立五个单元,归并为铜石超单元;岩浆末期形成细晶岩,霏细岩,热膨胀形成隐爆角砾岩,侵入角砾岩及沉陷角砾岩等。铜石岩体具有花岗岩类高位深成复式岩体特征。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在区域调查基础上,于甘蒙北山中南带首次发现了六条由南向北推覆的构造带,在每个推覆陶造带边缘发育大小不一的飞来峰。推覆体走向近东西,推覆在震旦系至中、下侏罗统之上,最大直观推覆距达55km,累积推覆距大于150km,并被上侏罗统不整合覆盖,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