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15篇 |
地质学 | 64篇 |
海洋学 | 8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8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古DNA是人类学、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学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过去的十年,我们见证了古DNA研究的一场革命.古DNA研究的焦点在很长时间内被限制在了线粒体DNA和有限个核基因组标记,但现在已经能够获得非常古老的全基因组数据.这一突破主要是缘于高通量测序平台以及获取高度降解DNA分子的能力,并发展出了古基因组学这一新领域.本文回顾了马的古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揭示家马的遗传谱系和基于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预测马的性状两方面的最新进展.我们依据马的基因组研究的新成果,优化三款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检测panel,分析古代家马的谱系、性别、毛色、运动能力、步态、体型/肩高、高原适应等相关方面.结果显示,遗传谱系和表型特征为探讨中国古代家马的起源和用途,特别是祭祀用马的来源和挑选标准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家马的演化与传播及其与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正>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3次学术年会暨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4次年会将于2012年8月25~27日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 相似文献
63.
环境考古学具有以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和以考古学为代表的人文科学两大学科基础。分别由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常常处于脱节状态。史前聚落具备的"自然"、"人文"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联接环境考古两大研究体系的桥梁,并成为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相同的发展方向与研究趋势。但是,以社会人类学为基础的聚落考古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其以复原史前社会形态为最终目标。与此不同,以地理学为基础的史前聚落地理研究重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并以史前人地关系及其演化为最终目标。尽管如此,交叉学科特征明显的史前聚落地理研究需要包括地学、考古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积极参与,共同开展综合研究,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4.
65.
从动物考古学角度,依照成本与收益模式,根据猎物体型大小以及躲避猎捕的速度等标准将水洞沟第12地点的动物划分为高回馈率的大型动物和低回馈率的小型慢速动物以及小型快速动物三类,利用Simpson指数对三种类型动物数量分布的均衡度进行检测,发现第12地点远古人类对三类猎物的选择倾向性较低,即肉食食谱的均衡度较高.与Stiner的研究结果对比显示,第12地点的均衡度变化应该不是气候改变造成,而可能是肉食广谱革命的结果.与西亚地区的Natufian中石器文化相关数据的详细对比,则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6.
许家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处重要考古遗址,按照地层古生物学常规判断,其地层为上更新统下部.许家窑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上更新统包含古人类及古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考古遗物最丰富的一个地层剖面.许家窑遗址的古地磁测年的分析存在重大理念误区,其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中期的断代结论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67.
一、引言
据考古学家们研究:距今8200—7000年的跨湖桥遗址先民不仅种植水稻、养猪、采集野生植物,还结网,养狗进行大规模的渔猎活动,渔猎的动物多达34种。从早期到晚期,渔猎所获肉食在肉食来源比例中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加,说明渔猎技术有很大提高。最引人注意的是在遗址中发现了虎骨。跨湖桥遗址先民竟然能将百兽之王当食物,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事。这些勇士们是如何杀虎的? 相似文献
68.
70.
骊山之下的秦始皇地宫陵里真的有“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盛况吗?昭陵里长眠的唐太宗身边是否真的藏有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兰亭集序》?顺治帝为红颜出家的传说是真是假?他究竟是出天花而死埋于孝陵中?还是做了和尚而徒留空冢?为什么清东陵中别的墓室都遭遇了盗墓的厄运惟独孝陵至今完好无损?雍正皇帝的棺椁中真的是一具无头尸体和一颗金头吗?这些千古谜团,都埋藏于尚未挖掘的帝陵之下。关于这些陵墓是否该挖的问题引发了不少考古学专家的争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