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856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2681篇
海洋学   24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75年   5篇
  1972年   3篇
  1949年   3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汶川地震后,一块名为地震石的巨石伫立在青川东河口地震遗迹地质公园里。对其来由,大家众说纷纭。通过实地调研,对其进行了显微鉴定,认为该石(蚀变辉绿玢岩)形成于海西—印支构造运动时期,并经后期的蚀变作用。在此次地震中,该石借王家山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之力,最终抵达现在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西北部奥陶纪笔石进行了较系统的划分,并结合岩石地层对比论述,据其所产出的层位可划分为四个组合带:1Didymograptuscf.nanus,组合带;2Phyllograptusanna组合带,3.Dicellograptusjextanj-Climacograptusputilus组合带;4Orthograptuscf.trucatus组合。  相似文献   
993.
994.
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煎茶岭硫化镍矿床地质背景及矿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镍矿床的形成与煎茶岭镁质超基性岩体密切相关,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存在多种成矿作用,包括源自上地幔局部熔融的母岩浆在通过上地幔岩石圈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的就地熔离作用和岩体形成后的自变质作用、中酸性岩浆侵入引起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等.后期中酸性岩浆热液的交代改造是形成该矿床中部分富镍矿体的主要原因.该镍矿床PGE含量较低且贫铜,成因上应属岩浆熔离-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5.
鄂西二叠纪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粘土层中产丰富的牙形石,计有3属3种2未定种,标本色泽和被磨损特征等显示它们均为再沉积产物,通过对上述牙形石属种的演化特征、地质时限及产出层位的研究,认为该古岩溶不整合的形成时代为二叠纪Wordian晚期-Capitanian早期(M.aserrata带上部-M.postserrata带)。  相似文献   
996.
深圳石观工业园建筑基础采用打入式夯扩桩,设计以残积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施工时成桩困难;经研究试桩后,改用上覆中密砾砂层为桩端持力层获得了成功,节约了资金、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997.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ongxiang (钟祥) rectorite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EPM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The structural formula of the Zhongxiang rectorite is: interstratification of (K, Na)-mica and Ca-montmorillouite. SEM observations show that Zhongxiang rectorite occurs as platy and fold-shaped crystals, and mainly as extremely thin plates with thickness ranging from 0.4 to 0.05 μm and a smooth (001) surface. There are well-developed polygonal steps on the surfaces of some thick crystals, suggesting a layer-by-layer growth mechanism. AFM observations show a series of steps with a height of 2 nm on the platy particles, suggesting the stacking of 20 nm fundamental particles. Club-like or fiber-shaped halloysite is included in the platy crystals with their elongated dimension paralleling (001) of the platy crystals or crossing the (001) surface of the platy rectorite, indicating multi-stage crystallization and involvement of hydrothermal fluids. The Zhongxiang rectorite was generated by both layer-by-layer growth mechanism and dissolu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growth mechanism with multistages.  相似文献   
998.
用微束矿物学和激光拉曼光谱等分析测试技术,并结合人工高压实验结果,研究了我国随州陨石冲击熔脉中的白磷钙石高压相变形成涂氏磷钙石的必要条件,并对寺巷口陨石冲击熔脉中的白磷钙石虽与林伍德石、镁铁榴石和玲根石等高压矿物共生,但仅表现为结构损伤而未相变成涂氏磷钙石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随州陨石中白磷钙石或氯磷灰石的存在是涂氏磷钙石得以形成的物质前提,陨石熔脉中高达24 GPa和2000℃以上的高压高温环境是涂氏磷钙石能够形成的条件保障,而压力释放后熔脉极快的冷却速率是涂氏磷钙石得以淬火并稳定保存的关键.研究还查明,寺巷口陨石冲击熔脉比随州陨石的熔脉要宽1至2个量级,其冷却速率比随州陨石慢得多,因此,熔脉中早先形成的涂氏磷钙石,可能在脉内较高的冲击后温度影响下,慢慢退变质成白磷钙矿.  相似文献   
999.
首次提出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2及盒3段发育风暴岩。前人认为该区盒2及盒3段为一套河流相沉积体系,而风暴岩的发现证明还广泛发育一套湖泊沉积。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2及盒3段沉积时期,湖泊水面广阔,地形平缓,总体水体较浅,为浅水湖泊环境,易产生风暴回流。根据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资料,研究区内发育丰富的浅湖风暴岩沉积构造,主要有截切构造、渠模、丘状交错层理和冲刷面等典型的风暴成因构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也反映出重力流和牵引流兼有的复杂的水动力机制。研究区风暴岩理想的沉积单元从下至上可概括为“似鲍马序列”,即:A、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段;B、平行层理段;C、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段;D、波状层理段;E、泥岩段。风暴岩是湖泊发育的典型标志,所以风暴岩的提出对确定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增加了新的认识,并且对下石盒子组的古地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详细研究了广西凭祥剖面下-中二叠统界线(即Guadalupian统底界)附近的牙形石动物群,发现了M.idahoensislamberti-J.nankingensis nankingensis演化系列和M.idahoensis.idahoensis-J.nankingensis gracilis演化系列混生现象.前者与温水型牙形石分子M.siciliensis,M. rustagensis 和 Sweetgnothus subasymmetricus 共生,后者与凉水型牙形石分子M.prolongata和M.phosphoriensis共生.两个演化系列中温水型牙形石分子 J.nankingensis nankingensis 和凉水型牙形石分子J.nankingensisgracilis 首现在同一层位,从而准确地将 Guadalupian 统底界面标定在剖面中的第9-18层之底.在 Guadalupian 统底界附近的一套硅质灰岩标本中同时鉴别出混生的牙形石动物群,这说明在早-中二叠世转换期,来自高纬度区的凉水洋流上涌事件曾经发生并侵入到处于亚热带的扬子板块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