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旅游地进化过程中的竞争与协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慧  许春晓 《热带地理》2005,25(1):77-80
竞争与协作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两大热门话题,特别是在旅游地进化过程中两者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突出。竞争伴随着旅游地的发展而产生,协作则把排他性的竞争转化为共生性的竞争,最终使旅游地达到优势互补的战略双赢效果。通过对旅游地进化过程的分析,认为竞争贯穿旅游地发展的始终,协作的出现带有客观必然性,竞争与协作在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呈现混合交错的关系。在这两种力量的推动之下,衍生出旅游地集聚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32.
旅游产业生长点的SGGT模式与空间演化——以张家界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麻学锋  孙根年 《地理研究》2013,32(10):1923-1936
界定了旅游产业生长点的概念,借鉴“路径依赖”理论重新诠释旅游地产业成长路径,提出具有普遍性SGGT模式,以张家界旅游产业生长点为例,具体分析了SGGT和空间演化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发现:①历史与现实是武陵源旅游生长点形成的基础,需求与培育是旅游生长点萌发的关键因素,创新与拓展是旅游生长点成长的保证,蜕变促进了旅游生长点成为旅游产业增长极;②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和索溪峪三个旅游生长点,通过“路径创造”,实现了行政管辖权的统一,后被列为世界遗产地,成为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核心生长点;③在旅游产业“集聚力”和世界遗产地管控的驱动下,天门山成为张家界新的生长点;④武陵源和天门山两个生长点的形成,是张家界旅游产业集聚和“路径创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拓展了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成长空间。本文有利于为旅游地政府和企业从旅游产业生长点视角理解旅游产业成长路径,更为世界遗产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3.
文章分析了广西横县六景地区的旅游地学特征,提出了建立以六景泥盆系剖面为品牌与区域内其它景点为附设景观相结合的地质公园的战略框架。战略目标实现后,该区将成为广西旅游业中新的亮氮,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将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4.
旅游地地方感的游客认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汪芳  黄晓辉  俞曦 《地理学报》2009,64(10):1267-1277
体现旅游地地方特征的元素是各种类型旅游体验设计的源泉,引导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进行体验认知.形成游客的综合体验感.地方感包含了地方的客观特征和人们的主观认知两方面,而旅游地地方感的认知由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两方面构成:其中地方认同主要来源于游客对地方独特性的感官、情感,以及对地方原真性的思考体验:地方依赖则主要来源于游客对地方依赖性的功能要素的体验.本文归纳旅游地地方感的构成要素,构建了由3大部分、11个因子构成的游客地方感认知测量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对游客的地方感认知进行定量调查.基于调查数据统计得到所有因子的评价得分,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所有凶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归纳得到游客地方感认知的规律,以便为旅游地开发、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水土流失对山地旅游地水体观光功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影响山地旅游景观质量,成为当前山地旅游地普遍性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土壤与水体浊度模拟实验表明,水土流失以改变水体浊度从而影响景观观光质量,20NTU浊度可作为次降雨水土流失对水体景观影响的临界值.以浙江省天台县石梁景区实证研究得到,不同流域降雨侵蚀对水体浊度影响具有差异性,同一流域次降雨侵蚀对观光水体浊度影响受流域降水强度与降水量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6.
黄秀卓 《中国地名》2009,(10):22-33
渤海明珠——海港区 海港区作为秦皇岛市中心城区,东临历史名城山海关, 西连避署胜地北戴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依山傍海,气候宜人,是一个魅力独具,资源丰富的旅游地区。  相似文献   
37.
赖良杰 《地球》2009,(4):51-53
四川盐边格萨拉地质公囤地处川滇两省交界处的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由岩口景区、宝石景区、格萨拉生态景区和格萨拉乡组成,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1°12’13”~101°22’11”,北纬27°14’01”~27°12’35”.格萨拉地质公园海拔1600—3400m。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植被繁茂,山色秀美,景观原始,是攀枝花市正在开发建设的生态旅游地。  相似文献   
38.
喀斯特旅游地开发时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很多喀斯特旅游地面临着初次开发、二次开发或者多次开发的投资选择问题。建立评价模型的目的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产生较大边际效益的旅游地。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除考虑传统的资源、市场、区域开发条件等评价因素外,首次把发展阶段力引入了评价模型中,通过特尔菲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喀斯特旅游地开发时序评价的总模型和子模型,并建设性的探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因子评分标准。文章还以贵州喀斯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时序评价实例研究,并给予了相应的时序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9.
动因与机制——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制约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因主要在于外界旅游流对旅游地的静态平衡系统产生冲击和干扰,分析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必须从构成"流"的要素入手;旅游者及其携带而来的物能流与旅游地各主体要素(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地原生居民等)的竞争与协调产生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