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19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岩房湾铅锌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王家楞九坪沟南侧约2km的岩房湾梁一带,地处南秦岭中-高山区,扁家沟与九坪沟的分水岭处,为一中小型铅锌矿床。以孔管子-松坪复背斜为轴,八方山二里河、岩房湾等铅锌矿床位于该复背斜的北翼,构成八方山-王家楞矿带,铅锌矿床以遭受印支-燕山期热液强烈改造为特征。目前,岩房湾铅锌矿的研究程度比较低,通过对其成矿流体方面  相似文献   
82.
黄小文  漆亮  孟郁苗 《矿床地质》2013,32(6):1188-1210
东天山黑峰山铁矿床、双峰山铁矿床以及沙泉子铜铁矿床位于新疆哈密盆地以南,是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构造带的重要矿床。文章利用磁铁矿、黄铁矿和方解石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示踪了这些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初步探讨了矿床的成因类型。激光剥蚀(LA)-ICP-MS磁铁矿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三个矿床的磁铁矿具有非常低的w(V)、w(Cr)和w(Ti)(平均分别为68×10-6、13×10-6和237×10-6),指示磁铁矿形成于热液过程而不是岩浆分异。黄铁矿中较高的Cu含量可能反映了含Cu矿物微颗粒的存在。黄铁矿中较低的Pb、Zn含量可能反映了成矿流体中较低的Pb2+和Zn2+浓度。黄铁矿中的Co/Ni比值表明这些矿床均为火山-热液成因。三个矿床黄铁矿的稀土元素总量都很低(ΣREE为0.58×10-6~3.02×10-6),黑峰山铁矿中的黄铁矿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双峰山铁矿和沙泉子铜铁矿中的黄铁矿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La/Yb)N分别为3.51~13.4和2.76~17.2。三个矿床略有差别的方解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其流体组成和形成机制的差别。黑峰山铁矿中的重稀土元素富集型的方解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方解石Sm-Nd定年提供了依据。三个矿床的黄铁矿和方解石均无Ce异常,黑峰山铁矿中的黄铁矿和方解石表现为负Eu异常,而双峰山铁矿和沙泉子铜铁矿中的黄铁矿和方解石表现为正Eu异常,反映了三个矿床均形成于较高的温度,前者成矿流体可能为碱性,后两者成矿流体为酸性、还原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黑峰山铁矿、双峰山铁矿及沙泉子铜铁矿均为火山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83.
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地区流体作用环境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地区奥陶系灰岩孔洞和裂缝中的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碳氧锶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方面的分析测试。塔北地区多数方解石样品具有较低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轻的氧同位素组成和较高的87Sr/86Sr值,其均一温度平均值范围为66.6~105.8℃,δ18OPDB值为–18.9‰~–10.8‰,87Sr/86Sr比值为0.709190~0.709989,为大气降水成因;此外,还有5个方解石样品认为是地层水成因,2个样品认为是热液流体成因。塔中地区方解石样品多数具有高于围岩埋藏温度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轻的氧同位素组成和较高的87Sr/86Sr值,其均一温度平均值范围为139.2~180.0℃,δ18OPDB值为–7.9‰~–14.3‰,87Sr/86Sr比值为0.709049~0.719503;与灰岩围岩差别明显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显著的Eu正异常,其δEu变化范围为1.39~76.03;这些方解石认为是以热液流体成因为主。由上可见,塔北奥陶系灰岩中的流体作用类型主要为大气降水;塔中地区奥陶系灰岩中主要的流体作用类型是热液流体。流体作用的差异主要是由两个地区构造演化、岩浆火山活动等地质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塔北奥陶系灰岩因多次强烈构造抬升作用导致遭受多次大气降水地表岩溶改造,塔中则因二叠纪强烈而广泛的岩浆火山作用而经历以热液为主的流体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84.
滇东北茂租铅锌矿床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和不规则状,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方解石是该矿床中最为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贯穿整个成矿过程。本文选择与硫化物紧密共生的团斑状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借助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获得了5件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数据。结果显示,全部样品的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19.56×10-662.55×10-6),轻、重稀土元素间分异较明显[ΣLREE/ΣHREE=1.3062.55×10-6),轻、重稀土元素间分异较明显[ΣLREE/ΣHREE=1.3010.83,(La/Yb)N=2.8310.83,(La/Yb)N=2.8331.40]。全部样品的(La/Sm)N(0.9231.40]。全部样品的(La/Sm)N(0.926.30)和(Gd/Yb)N(3.086.30)和(Gd/Yb)N(3.085.24)值表明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不显著,δEu=1.875.24)值表明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不显著,δEu=1.874.27,呈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而δCe=0.834.27,呈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而δCe=0.831.18,显示Ce异常特征不明显。茂租铅锌矿床中热液方解石稀土元素含量、配分模式及相关参数与赋矿围岩灯影组白云岩不同,与区域上不同时代地层沉积岩及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也不同,但与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中的团斑和脉状热液方解石相似,暗示茂租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REE来源与可能会泽矿床相似。结合同标本的C-O同位素组成和Sm-Nd同位素年龄,认为茂租铅锌矿床形成于晚三叠纪(196±13 Ma),其成矿流体中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来源,可能与川滇黔铅锌矿床属于同构造热事件的产物,与VMS、SEDEX和MVT型不同,暂归为川滇黔型。  相似文献   
85.
海水化学演化对生物矿化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显生宙非骨屑碳酸盐矿物经历了文石海和方解石海的交替,主要造礁生物和沉积物生产者的骨骼矿物与非骨屑碳酸盐矿物具有同步变化的趋势。这种长期的变化趋势可以用海水化学Mg/Ca摩尔比的变化来解释。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证据也证实了海水化学在地质历史中经历过剧烈的变化。虽然生物诱导矿化和生物控制矿化的相对重要性一直存在争议,但古生物地层记录和人工海水养殖实验结果都表明,海水化学演化对生物矿化有重要的影响,体现在造礁生物群落的兴衰、生物起源时对骨骼矿物类型的选择以及微生物碳酸盐岩在地质历史中的分布等。这些为研究前寒武纪海水化学演化、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同位素地层对比以及碳酸盐的沉积和成岩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
黄土和沉积岩中分离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方法实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盛雪芬  杨杰东 《岩矿测试》2000,19(4):264-267
采用不同浓度的HCl、HAc、NH4Ac及NH4Ac-HAc缓冲深液对典型黄土剖面的黄土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浸取实验,结果表明,稀HAc是分离方解石与白云石的最佳深剂,在浸取实验中对14种不同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多数元素的含量有变化,用稀HAc溶液浸取所得的浸取注中^87Sr/^86Sr的测定结果与使用稀HCl浸取的浸取液中^87Sr/^86Sr测定值有一定的差别,方法可满足在古气候研究中对不同成因碳酸盐利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
沿大陆边缘的气体和流体通量与构造—沉积过程和(产生冷泉、温泉和甲烷水合物的)物化条件有关(如Obzhirov等,2004)。我们对水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因为它对块体坡移、能源、全球气候突然变化以及全球的碳质量平衡具有潜在的贡献。其中冷泉尤其重要,因为其与大的气体和流体通量、  相似文献   
88.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 IODP)349航次在南海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残留扩张脊附近的U1431和U1433站位首次钻取基底玄武岩, 通过对16块基底玄武岩内的碳酸盐岩脉薄片镜下观察以及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揭示碳酸盐矿物为方解石和文石, 为典型的洋壳低温热液蚀变次生矿物。U1431站位碳酸盐岩脉为独立的方解石脉、文石脉交替出现; 而U1433站位则存在方解石脉、文石脉和方解石-文石共生脉三种情况。此外, U1431站位在基底~42.1m处出现了平行的方解石脉和文石脉, 揭示U1431存在不同来源热液的多期活动, 即可能存在多次或多阶段不同的热液注入。U1431和U1433站位的碳酸岩脉中, 文石的矿物集合体形状基本一致, 呈块状、纤维状和放射纤维状; 而方解石存在差异, U1431的方解石以斑块状、块状、粒状和纤维状出现, 而U1433的方解石仅出现块状。U1431站位的碳酸盐岩脉的丰度明显高于U1433站位。这些均揭示U1431站位的低温热液活动强, 而U1433站位则相对弱。两个站位的热液活动不同很可能是由于区域地质环境的差异造成——U1431附近的巨大海山为其提供了热液补给, 而U1433远离热液的补给/渗漏点。  相似文献   
89.
孙辉  王德恩 《安徽地质》2022,(4):301-304
厚岸-北贡是泾县地区主要方解石成矿带,沿构造带间隔分布近20家方解石矿,大理岩矿化受中村(云岭)花岗闪长岩岩体热力、挥发分影响及碳酸盐岩层控制。以往地质工作以普查为主,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但受工作量和勘查程度影响未查明矿区地质特征,存在矿体连接跨层及开采设计与实际矿体赋存情况不符现象。通过泾县中村南方矿区方解石生产性探矿,利用地表和深部工程对矿体的控制,基本查明矿区方解石矿地质特征,对泾县地区方解石矿整合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0.
方解石是芙蓉锡矿田重要的脉石矿物。根据芙蓉矿田白蜡水矿区和狗头岭矿区不同产状(云英岩型、蚀变岩体型和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型)矿石中方解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两矿区成矿期热液方解石具有两种稀土模式,LREE(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和相对平坦型。其中,蚀变岩体型方解石所具有的相对平坦型稀土模式代表了LREE带出后残余热液的稀土模式特征,而云英岩型和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型方解石的LREE富集型稀土模式与骑田岭新鲜花岗岩类似,表明成矿过程中没有LREE明显带出的迹象,残余热液继承了岩浆期后热液的特征。成矿流体来源于骑田岭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