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20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滕建彬  刘惠民  邱隆伟  张守鹏 《地球科学》2020,45(10):3808-3826
东营凹陷古近系湖相细粒混合沉积岩相类型、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利用岩心观察、薄片、X衍射和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手段,明确了细粒混积岩相类型和沉积成岩特征.研究认为:岩石矿物组分和古生物含量的纵向变化较好地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和混合沉积成因过程,可作为细粒沉积层序四级界面识别标志.泥晶和亮晶方解石经历过显著的碳氧同位素分馏,证实了混积岩中泥晶方解石主要隶属于与甲烷细菌活动生成生物气有关的碳酸盐,透镜状和纹层状亮晶方解石纹层源自脉体方解石充填微裂缝,微裂缝和方解石脉集中形成于早期次干气-生油阶段.阐述了从生烃增压、微裂缝形成、有机质热演化排出有机酸、溶蚀泥晶方解石方解石重结晶和脉体形成,直至影响临近砂体胶结作用的整个同生演化过程,对中深层页岩油气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3.
塔中上奥陶统方解石胶结物类型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数百块碳酸盐岩薄片和抛光面中各种方解石胶结物特征和成因的观察,并结合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共识别出11种胶结物类型.详细描述了各胶结物的特征,并确定了胶结物的分布和形成次序.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碳酸盐岩方解石胶结物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共划分出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从而为该区孔隙演化史的建立和有利勘探目标预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4.
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初步研究了健康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甲壳和患病对虾甲壳白斑的形貌、无机组成以及所含的钙化矿物。实验结果表明,健康对虾甲壳的内外表面的钙磷原子比分别为1.2—1.4和1.56—1.68;在透射光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到不均匀分布的大小不等的毛发状、树枝状和十字消光放射球纤状雏晶,有些鲕粒中心可包含石英微粒;红外光谱表明,健康对虾甲壳所包含的沉淀矿物主要是胶磷石。患病对虾甲壳表面白斑区的钙磷原子比可达31.83—43.56,其剖面中间层鲕粒除合少量硫以外,全部都是钙,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照片清楚地显示泥晶状、放射纤维状、放射花瓣状微晶集合体逐步交代并覆盖胶磷石,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都清楚地证实该矿物是方解石。  相似文献   
165.
黄懿  朱福湘 《地质论评》1948,13(Z1):136-139
紫外光灯,原文作Ultra-violet lamp,近年来美国有市售可供野外使  相似文献   
166.
摩擦滑动对石英和方解石热释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胜利  计风桔 《地震地质》1992,14(4):341-349
  相似文献   
167.
断裂带构造岩的方解石组构综合分析,可以推断构造活动的应力场方位,利用e双晶的C—T(C—压应力轴,T—张应力轴)图解推断古应力的方位,已为众多的地质学家在实践中引用。云南白秧坪东矿区推覆构造的华昌山断裂带和水磨房断裂带,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其构造岩的方解石及e双晶极点组构均显示点极密加环带的型式,大部分发育近岩组坐标c轴的光轴极密,代表光轴方向的压力导致沿岩组坐标ab面滑动;在C—T应力系统中,显示华昌山、水磨房断裂带晚期较强烈活动的应力场方位,主压应力方向为SE-NW向,主张应力方向为NE-SW向,断层以左旋运动为主;华昌山断裂带SE盘往NW方向逆冲,水磨房断裂带则由NW往SE方向反冲,与野外宏观构造分析吻合。  相似文献   
168.
上部地壳岩石变形与方解石质岩石的低温流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总结了上部地壳环境中方解石质岩石的浅成流动机制与低温糜棱岩成因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1)地壳岩石脆-韧性转变域与岩石变形机制;(2)变形作用过程中流体相的物理与化学意义;(3)方解石质岩石的流动机制、变形特点与蠕变规律。同时讨论了对于地壳浅部层次方解石质石流主变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与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9.
方解石沉积速率控制的物理化学机制及其古环境重建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总结了作者有关方解石沉积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发现方解石沉积速率受环境温度、CO2分压、水动力条件、水层厚度和溶液中钙浓度等多因素的控制。总的规律是温度愈高、CO2分压愈低、流速愈快、水层厚度愈大、溶液中钙浓度愈高,方解石沉积速率愈大。而且,方解石沉积速率随水中钙浓度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文中对自然界类似环境条件下的速率系数和我国南北气候环境条件下的方解石沉积速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文章最后对利用钙华和石笋的沉积速率进行古环境重建的复杂性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0.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与大气可吸入矿物细颗粒的作用机理,实验以方解石(PM2.5)为研究对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硅酸盐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胞外有机酸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细菌胞外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蚀效应。实验结果表明,3种常见细菌的胞外有机酸主要组分有草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不同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蚀效应不同,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Ca离子的释放;草酸、乳酸和琥珀酸对方解石发生作用后,表现为颗粒失重,而柠檬酸对方解石发生作用后,导致其发生重结晶行为,能改变方解石的表面形貌,使残余固体呈纤维状;在草酸和柠檬酸作用下,残余固体表现出了对有机酸基团(如C=O、C—C或C—H)的吸附,特别是柠檬酸在1 600~500 cm-1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