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8篇 |
免费 | 195篇 |
国内免费 | 1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45篇 |
地质学 | 637篇 |
海洋学 | 184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50年 | 3篇 |
1949年 | 3篇 |
1948年 | 3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1941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193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国内外贝类学界都认为贝壳角质层仅由贝壳素构成.棱柱层由方解石构成.珍珠层通常为霰石构成.日本的小林新二郎提出棱柱珍珠是方解石结构,国内外许多论文对此都没有提出异议.本研究采用X-射线对贝壳和棱柱珍珠衍射结果证明:(1)贝壳珍珠层全是是霰石结构,只有牡蛎(Ostrea rivularis)壳例外,符合以上理论;(2)棱柱层几乎全是霰石结构,只有牡蛎壳和紫色裂江珧(Pinna atropurpurea)壳的棱柱层是方解石结构,基本否定了以上理论;(3)角质层由有机物—贝壳素和方解石或霰石组成的,有些还含二氧化硅等杂质,这不完全相符上面理论;(4)棱柱珍珠完全是霰石结构,证明小林新二郎的结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2.
本文应用二维克里格法对我国“七五”和“八五”期间两个多金属结核不同勘查阶段的勘查查网度和资源量进行评价。结核丰度和品位的变程表明,丰度变程小,而品位变短大,丰度的变程是决定勘探网距的依据。现阶段的采样网距不足以控制结核丰度的变化,应采取“有选择地进行采样网距加密有效控制结核丰度的变化特征的原则”,来确定下阶段普查勘探的加密方案。资源量计算结果表明,传统的计算方法与克里格法计算的资源量差别不大,但后 相似文献
23.
华北陆块东南缘凤台组的底部和中部存在磷结核。这些磷结核的发现表明,凤台组(至少有部分地层)可能形成于温暖的海相环境。凤台组底部与中部磷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2个层位磷结核的沉积构造环境存在差异,凤台组底部形成于地幔活动较强的海相环境,而中部形成于地幔活动性较弱的闭塞环境。 相似文献
24.
碳酸盐生物沉积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碳酸盐矿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矿物之一,碳酸盐沉积在许多地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沉积碳酸盐的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其中又以生物沉积碳酸钙(CaCO3)为主.生物从周围环境中选择性地吸取元素,在严格的生物控制下,组装成功能化的碳酸盐结构;生物也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的环境诱导碳酸盐的沉积或自身参与碳酸盐的沉积.不同生物对碳酸盐沉积的作用扣机理不同,综述了海洋动植物、藻类生物、菌类生物对碳酸盐的沉积作用及其机理以及实验室模拟调控CaCO3生物矿化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提出未来亟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并指出生物沉积碳酸盐研究所具有的巨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克立格法在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量计算和资源评价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本文对太平洋CC区(Clarion-Clipperton Zone)两种主要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应用二维克立格法作了多金属结核资源量计算和资源评价,并与传统的算术平均法相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矿区的结核资源量和结核丰度、品位的变差函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S型矿区干结核量和镍等量金属量分别比R型矿区的高约60%和30%;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核资源量只相差±5%,但克立格法具有插值更合理、精度高并能提供变量空间分布结构方面信息的优点;文中建立镍等量-吨位曲线、镍等量-面积曲线,利用这些曲线可灵活确定矿区镍等量边界指标及相应的资源量和矿区面积;文中还提出应把镍等量作为矿区资源评价中丰度与品位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26.
《矿物学报》2013,(4)
滇东北茂租铅锌矿床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和不规则状,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方解石是该矿床中最为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贯穿整个成矿过程。本文选择与硫化物紧密共生的团斑状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借助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获得了5件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数据。结果显示,全部样品的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19.56×10-662.55×10-6),轻、重稀土元素间分异较明显[ΣLREE/ΣHREE=1.3062.55×10-6),轻、重稀土元素间分异较明显[ΣLREE/ΣHREE=1.3010.83,(La/Yb)N=2.8310.83,(La/Yb)N=2.8331.40]。全部样品的(La/Sm)N(0.9231.40]。全部样品的(La/Sm)N(0.926.30)和(Gd/Yb)N(3.086.30)和(Gd/Yb)N(3.085.24)值表明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不显著,δEu=1.875.24)值表明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不显著,δEu=1.874.27,呈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而δCe=0.834.27,呈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而δCe=0.831.18,显示Ce异常特征不明显。茂租铅锌矿床中热液方解石稀土元素含量、配分模式及相关参数与赋矿围岩灯影组白云岩不同,与区域上不同时代地层沉积岩及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也不同,但与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中的团斑和脉状热液方解石相似,暗示茂租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REE来源与可能会泽矿床相似。结合同标本的C-O同位素组成和Sm-Nd同位素年龄,认为茂租铅锌矿床形成于晚三叠纪(196±13 Ma),其成矿流体中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来源,可能与川滇黔铅锌矿床属于同构造热事件的产物,与VMS、SEDEX和MVT型不同,暂归为川滇黔型。 相似文献
27.
磷矿是一个不易认识的东西,主要矿物为非晶质体,无固定结晶形态,在野外调查时,极易忽略,云南磷矿的发现,把它当作耐火泥;本处韩金桂申庆荣在凤台找到的磷矿,视作玄武岩;龙潭的磷矿,起先也以为是火成岩流的卵石。都是偶然而觉幸的发现,这也无怪於工作能力的高低。龙潭为中国地质界的圣地,去礼拜过的不知凡 相似文献
28.
拉张状态下方解石组构多星环带到,递进变形状态下才可能出现点极密.因为当分解剪应力达最大值时,含有众多方解石颗粒的岩石中,形成e双晶滑动最有利的方位不可能是唯一的,而是不同方位的滑动系在三维空间中的组合,并且e双晶极点和光轴各自构成古钟型。由于系同一应力作用下的产物,二钟型体的顶角大小不同,但彼此共轴,均平行主任应力方向,属共轴叠钟体。该叠钟体记录了岩石变形时的应力状态,未再变形之前,该组构为初始组构。岩石的递进变形过程,实际是初始组构的递进变形过程,最后形成定型组构.岩石递进变形的全过程,就是初始组构到定型组构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9.
30.
太平洋中部微生物与多金属结核的生成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作者采用洋底水-岩-微生物相互作用系统的观点首次对太平洋中部洋底多金属结核开展了微生物成矿作用的研究。通过洋底各介质中微生物活动与多金属结核生成机制、成矿物质转化的微生物作用及化学作用对比模拟实验研究、观察和测定系统中成矿物质浓度及环境参数的变化,揭示了成矿组分由微生物活动引起的反应速度和演变方向;从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观点,论证了多金属结核微生物成矿机制和成矿模式;提出了多金属结核微生物成矿阶段和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