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320篇
海洋学   6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的喜马拉雅山区,是形成于晚中新世的断陷盆地。研究剖面位于札达县城南4km的多几东,发育一套良好的河湖相沉积地层。结合前人得出的古地磁结论和地层综合对比,托林组的时代为9.2~2.6Ma,香孜组的时代为2.6~1.7Ma。沿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出6个孢粉组合及对应的植被类型:①孢粉组合1-2(9.2-约5.6 Ma),为亚热带—温带落叶针阔叶混交林,其中9Ma左右气候较寒冷干旱,经历了一次由寒冷干旱向温暖湿润的转变过程;②孢粉组合3-5(5.6-约3.1Ma),由亚热带—温带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林,期间存在一次暖湿气候的波动;③孢粉组合6(2.8-约1.7Ma),为寒冷干旱气候下生长的温带落叶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  相似文献   
72.
郯庐断裂带新近纪以来的挤压构造与合肥盆地的反转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郯庐断裂带于新近纪以来呈现强烈的逆冲活动,使得先存的伸展性断层产生了一系列逆冲反转构造.该逆冲活动使合肥盆地东部边缘地层被明显掀斜并产生断弯褶皱.与此同时,合肥盆地也相应遭受了挤压而反转,在合肥盆地内形成了一系列NW向左行平移断层和NNE向的宽缓褶皱构造.这些构造对油气二次运移和圈闭有利.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的弧后扩张使中国东部大陆受到挤压的区域动力学背景下,郯庐断裂的逆冲活动和合肥盆地反转构造在近EW向挤压应力下形成.  相似文献   
73.
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带是郯庐断裂带通过渤海的部分.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NNE-NE向构造带,具有长期发育的历史,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活动相当强烈,尤其是位于渤海的营潍断裂带.但因以前渤海石油地质勘探和研究注重古近纪的地层和构造,而有关新近纪以来的地质资料甚少,致使它成为郯庐断裂带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研究程序最低的部分.  相似文献   
74.
朱诚  黄铿 《地理学报》2009,64(9):1143-1147
随着国内外地层学界对新生代地层研究的不断深入,自1996年以来,国际地层学界对新生代地层学年代的划分不断更新。国际地层委员会2008年公布的方案中,新生代内第四纪的地位还未确定,它可能包括更新世,底界回溯到大约2.6 MaBP。随着中国第四纪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日益上升,在对新生代的划分上,表达中国学者建议的呼声将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5.
广泛出露于四川会理-会东及云南东川等地的中元古代东川群地层,由于其中赋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 矿、铁矿等而倍受重视。前人对其地层划分、岩石学及其含矿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认识,但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的详细分析,建立了东川群的沉积层序,即1个I级层序(时限约2.3亿年),12个Ⅱ级层序。  相似文献   
76.
第四纪环境研究新理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urvey to the Quatemary paleosols, soils and weathering layers in the vast northern China and the Loess Plateau, we found some unusually special phenomena of chemical components such as unsuccessive illuvium, twin illuviums, unusually thick illuvium and multi-illuviums etc.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content of CaCO3 and the data of penetrating experiment, a new theory of illuvial depth or removal depth of CaCO3 in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belt was construct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ime of CaCO3 removing to the illuvial depth is very short,and the effect of time factor on illuvial depth can be ignored. The theory can be taken as a credible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many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problems in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belt.When the illuvial depth of CaCO3 iS bigger than the thickness of developing belt of soil or paleosol,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the paleosol has turned into weathering crust. When the illuvial depth of CaCO3 is bigger than the thickness of paleosol, paleosol is leaching moderately acid soil. When two, three layers or unusually thick CaCO3 illuviums exist in the same weathering section or at the bottom of the same paleosol, there were two or more periods forming paleosol and corresponding climatic stages at that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equ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 annual rainfall (y) and illuvial depth of CaCO3 (x) (y = 305.5x 168.5) determined in the paper,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leosol can be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77.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地层厚度巨大,遗迹化石非常发育。在对7口取心井岩心详细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薄片分析、成像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共识别出遗迹化石14属,根据遗迹化石的类型、产状、丰度和分异度、扰动程度、生物潜穴之间的共生关系等,可划分出5种遗迹组构,其中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上部沉积环境中,Palaeophycu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中部沉积环境中,Planolites-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下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Planol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上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Chondr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下部沉积环境中;(2)根据遗迹组构和测井相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沉积环境为滨-浅海,三亚组一段的沉积环境为由滨岸向浅海过渡,而三亚组二段的沉积环境为浅海;(3)综合岩相、生物化石、遗迹组构、测井相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北部新...  相似文献   
78.
恩平凹陷恩平A油田在新近纪位于古珠江三角洲前缘,一方面由于砂体普遍偏薄,使得储层预测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三角洲前缘河流作用和海洋作用的往复交替,也使得三角洲沉积微相变化复杂,影响后期的增储上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钻井小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测井解释成果,依据古三角洲地势平坦、地层厚度变化小的特点,采用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表征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并进一步利用岩心和地震沉积学方法,确定主力砂层组的平面沉积相展布。研究表明:研究区珠江组、韩江组的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古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可以实现对五级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细刻画。通过对砂层组级别砂体的沉积微相分析,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与三角洲的沉积微相演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基于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来表征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以用来预测三角洲的演化和砂体的叠加关系。  相似文献   
79.
沉积物压实的一种校正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红昆 《地学前缘》2000,7(2):366-366
沉积物在埋藏过程中压实作用的定量计算 ,是盆地分析和模拟中涉及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进行压实校正时 ,一般采用多次迭代的方法进行求解。但前人采用的压实校正方法 (Allen ,1990 ) ,有时并不收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从压实作用基本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出发 ,设计了一套稳定收敛的压实校正方法 ,而且在精度上有所提高。以下就正演模型中的压实校正方法作简要的介绍。沉积层在受压实的过程中 ,骨架部分 (沉积物颗粒 )的体积不变 ,只有孔隙部分 (空气和水 )发生变化 ,骨架部分的厚度由以下公式给出 (石广仁 ,1994 ) :hs=(y2 - y…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