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2篇 |
免费 | 741篇 |
国内免费 | 7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篇 |
大气科学 | 496篇 |
地球物理 | 603篇 |
地质学 | 2828篇 |
海洋学 | 19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212篇 |
自然地理 | 9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267篇 |
2013年 | 183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257篇 |
2010年 | 242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245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196篇 |
2004年 | 206篇 |
2003年 | 227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99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4篇 |
1945年 | 2篇 |
194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蓝宝石属绿柱石族矿物,产出于花岗伟晶岩中,其结晶过程可贯穿于伟晶质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是岩浆熔体和流体包裹体的重要宿主矿物。库吉尔特伟晶岩是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地区众多伟晶岩脉中产出高质量海蓝宝石的LCT型伟晶岩。本文对库吉尔特伟晶岩中产出的海蓝宝石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示,在海蓝宝石中熔体/熔体-流体包裹体(MI/M-FI)和流体包裹体(FI)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MI/M-FI主要集中在晶体的根部至中部,而FI则富集在边缘区域,说明该海蓝宝石的结晶过程经历了较为完整的伟晶岩岩浆演化阶段。测温结果显示,M-FI的均一温度>550℃,FI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0~400℃,盐度介于0~14%之间,密度为0.6~0.9 g/cm2,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在结晶学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基础上确定出海蓝宝石晶体代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的部位,进行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LA-ICP-MS),结果显示海蓝宝石为Fe元素主导致色,在海蓝宝石生长过程中Fe~(2+)以Na++Fe~(2+)→Al~(3+)的通道-八面体替代模式进入矿物晶格使其呈现蓝色。在伟晶岩演化早-中期,海蓝宝石中碱金属(Li、Na、K、Cs)与过渡族金属元素(Fe、Mg、Mn)含量变化稳定,进入晚期这些金属元素含量陡增。结合该地区板块运动长期处于挤压俯冲环境,推测库吉尔特伟晶岩岩浆演化过程处于非封闭的状态,晚期仍然有深部岩浆房富集Fe、Mg、Mn的流体呈脉动式注入,导致原始热液流体成分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992.
利用1961~2017年新疆8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57年气温和降水量整编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趋势倾向估计,用最小二乘法反映气候要素的年平均增加、减少速率及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及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各分区的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呈现一致的上升趋势,其中新疆年平均升温速率为0.31℃/10a,90年代后期以后出现了明显增暖。冬季升温趋势最明显,夏季最弱。全疆和各分区的年、四季降水量呈现一致的增多趋势,新疆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10.14mm/10a。2010年代以来比1960年代增多了30%。冬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最明显。1961~2017年新疆气候变化较明显,总体在向暖湿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94.
北大西洋-东亚和北亚(简称NAENA)型遥相关是夏季欧亚大陆对流层上层经向风异常的第二主导模态,对欧亚大陆多尺度气候变率有显著影响。本文在分析NAENA型维持的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该遥相关型对新疆夏季旱涝异常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大气波列的涡度收支分析表明,气候态的旋转纬向风引起的扰动涡度平流可以被扰动旋转经向风引起的平均涡度平流所补偿。能量转换过程分析表明,该大气波列有效地从平均流中提取有效位能,通过斜压能量转换过程得以维持。大西洋海温异常三极子模态则是NAENA型维持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回归分析表明NAENA型遥相关能通过促进南疆夏季降水,显著影响新疆的旱涝异常。NAENA型位于中亚的气旋性低压一方面增强了南疆地区的垂直上升运动,同时气旋性环流将更多的水汽输送到该地区,有利于水汽在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辐合,进而对南疆的降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刘帅琪;李均力;李若楠;都伟冰 《冰川冻土》2024,46(2):513-52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新疆的冰川迅速融化,形成了大量规模较小的冰湖。部分冰湖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并可能引发溃决洪水,提高对这些小型冰湖的制图精度对深入了解冰川冰湖灾害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Sentinel-2影像和DUNet语义分割模型生成2022年新疆冰湖数据集,并结合历史冰湖数据分析了冰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10 hm2)、中(>1~10 hm2)、小(≤1 hm2)型冰湖的制图平均误差分别为2.29%、10.02%、27.71%,平均误差均小于已有的三种冰湖产品,其中面积>0.81 hm2的冰湖相对误差为18.36%。2022年新疆>0.06 hm2的冰湖数量为6 854个,总面积为200.36 km2。其中,≤1 hm2的冰湖占总数量的70.32%,>1 hm2的冰湖占总面积的92.49%。阿尔泰山区、天山西部、天山南部是新疆冰湖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也是近30年来冰湖数量增加最多的区域;在各区域中,面积≤10 hm2的冰湖数量增加最为显著。本研究可为新疆冰湖灾害预警、冰湖灾害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和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晏军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23,17(1):10-17
冰雹灾害是困扰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防雹减灾的关键在于对冰雹云的判识与预警。通过总结新疆1959—2021年的人工防雹发展历史、冰雹云的空间分布特点,冰雹云团的移动路径和冰雹发生的大气环流特征、雹云的微物理特征、气流结构以及气象卫星、雷达和闪电定位仪及数值模拟技术在冰雹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对新疆冰雹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初始场条件直接影响到区域模式的预报性能。基于GRAPES_GFS和NCEP_GFS两种初始场,详细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异,随后分别利用两种初始场驱动新疆区域数值模式(RMAPS-CA V1.0),对2021年4月整月的数值预报结果以及2021年4月21日一次暴雨过程模拟结果进行了MET(Model Evaluation Tools)对比检验。结果表明:(1)两种资料位势高度扰动场、温度扰动场、湿度扰动场存在明显差异,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60、0.05~0.24和0.01~0.12,导致次天气尺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并由此造成了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区域模式对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的敏感性;(2)从高空位势高度、风速、温度的预报结果看,NCEP_GFS初始场在新疆区域模式中高空要素的预报效果均要优于GRAPES_GFS初始场,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35.5~37.2%、7.6~12.6%和6.0~17.2%。从地面常规预报量的检验看,GRAPE_GFS初始场对2 m温度和10 m风速的预报效果则要优于NCEP_GFS初始场,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14.3%和6.8%;(3)从降水检验评分看,两种初始场的降水预报整体为漏报现象,NCEP_GFS初始场针对各降水阈值及不同时效的预报降水评分要高于GRAPES_GFS,0.1 mm/6h、6.1 mm/6h和12.1 mm/6h的TS评分分别提高22.5%、16.1%和150.8%;(4)从一次暴雨过程预报的检验结果看,GRAPES_GFS对于24小时为小量级降水预报效果优于NCEP_GFS,准确率分别为61.4%和40.0%;而NCEP_GFS对于大量级的降水预报则要优于GRAPES_GFS,准确率分别为66.7%和33.3%。两种初始场对降水个例检验偏差以空报现象为主,NCEP_GFS的TS评分整体高于GRAPES_GFS。 相似文献
998.
东天山-北山金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近年来,该矿集区东部的大青山金矿综合运用多种勘查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为了查明成矿期构造特征,进一步指导找矿,通过对已取得勘查资料的综合整理及矿区成矿构造的详细观测解剖,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控矿结构面、成矿期的构造特征及矿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青山金矿床主矿体均位于NEE走向的压扭性逆断层中,主含矿断层受控于矿区北西部的F13;主矿体具有薄而富、尖灭再现的特征,整体向SW侧伏,矿体围岩蚀变强烈,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为NW-SE方向挤压,自现有矿体向SW寻找深部新矿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99.
中国新疆–中亚地处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交汇部位,跨全球最重要三大构造(成矿)域中的2个,对认识全球构造演化和资源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该区域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然而不同学派之间存在诸多争议。笔者结合“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论,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3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依据优势大地构造相将研究区划分为12个一级构造单元、3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74个三级构造单元,并针对二级构造单元的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组合进行描述、总结,以建立研究区总体构造格架和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依据两大构造域时空演化特征,追溯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历史。通过对研究区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演化的重新厘定,以期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资源能源勘查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哈密新发现的张宝山铷矿床是近年东天山地区典型的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为研究花岗岩成矿作用、指导东天山地区稀有金属找矿工作,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矿床成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高硅、富碱,且Na2O>K2O、高F(>2%)、高Rb,∑REE含量介于21.4×10-6~190.4×10-6之间,具强烈的负Eu异常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M”型四分组效应。微量元素以富含Li、Rb、Cs、W、Sn、Nb、Hf、Th、Ga等稀有、稀散元素为特征,为稀有金属矿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岩浆演化不同相带中F含量高,且寄主于云母中,F与稀有金属元素形成络合物迁移到岩体中。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铷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在造岩矿物钾长石及白云母中,且矿脉中Rb的品位与这2种矿物含量呈正比,含铷岩体先后侵入淡色花岗岩、含天河石花岗岩、天河石花岗岩、含黄玉天河石花岗岩、黄玉钠长石花岗岩、含天河石花岗伟晶岩脉。越演化到晚期,Rb品位越高。综合分析认为,张宝山铷矿经历了多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