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47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1447篇
海洋学   170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7年   5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新生代西昆仑隆升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记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金小赤  王军等 《地质学报》2001,75(4):459-467
西昆仑北坡的新生代沉积在很大程度上良好地记录了新生代西昆仑的隆升过程。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沉积界面记录了隆升的阶段性;沉积环境变化反映了山体和盆地在格局上的变化;沉积物厚度、粒度变化显示了隆升的幅度和速率。就西昆仑的情况看,海相环境(塔里木海湾)由晚白垩世持续到渐新世,尽管此时海湾已退缩到西部。在此期间,形成了石膏层、瓣鳃类介壳灰岩和杂色砂泥质沉积。中新世全面出现了陆相沉积。中新世2000-3000m的沉积厚度表明了相对较高的隆升速率。从中新世后期开始的厚达2000-3000m的磨拉石沉积,其粒度向上加大,显示从中新世后期到早更新世隆升速率高而且是加速的。磨拉石沉积被早更新世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脉动所打断,它使磨拉石沉积和较老的沉积在许多地方高角度向盆地方向倾斜甚至直立、倒转。水平盖在磨拉石和更老地层之上的中-晚更新世河流和冲积扇机粗粒沉积是重新隆升的标志,亦可视为磨拉石沉积的继续。由昆仑山流向塔里木盆地的河流将中-上更新统及更老沉积切割50-100m以上,表明全新世以来的隆升速率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132.
祁连山北缘酒东盆地晚新生代磁性地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志军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195-201
对河西走廊西端的酒东盆地文殊山背斜剖面开展的磁性地层学工作初步结果表明, 疏勒河群胳塘沟组、牛胳套组和玉门砾岩的年代分别约为>11~8.6, 8.6~4.5和4.5~0.9 Ma. 沉积环境分析发现从约8.6~7.6 Ma起青藏高原北部从较低的高度开始逐步持续的缓慢隆起, 较青藏高原东北部要早, 但并无证据显示当时已经达到最高. 玉门砾岩出现代表的强烈隆升开始于约4.5 Ma.  相似文献   
133.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不含幔源包体的中生代玄武岩和含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对比研究。中生代玄武岩呈Ta、Nb和Hf负异常,低Ce/Pb、Nb/U比值和高La/Nb比值,与岛弧火山岩和陆壳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类似,说明在岩浆生成和上升过程中,幔源组分受到了陆壳组分的混染。新生代玄武岩呈Ta、Nb正异常和Pb负异常,高Ce/Pb、Nb/U比值和低La/Nb比值,与海岛玄武岩(OIB)相类似,Nd-Sr同位素成分与夏威夷玄武岩类似,因而它们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143Nd/144Nd与206Pb/204Pb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87Sr/86Sr与206Pb/204Pb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本区新生代玄武岩起源于中等亏损程度的软流圈地幔,并与EMII富集地幔组分发生了混合。  相似文献   
134.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总被引:170,自引:8,他引:170  
黄河上游地貌和新生代地层研究表明,30~3.4Ma是一个构造长期稳定、气候炎热和红色盆地广泛发育的时期,形成分布很广的夷平面,即青藏高原的主夷平面,上有风化壳及古岩溶残留。3.4Ma开始,青藏高原整体抬升,主夷平面被分割、解体,盆地中红色碎屑建造强烈变形,开始以扇砾岩为主的内陆磨拉石沉积。其后,在2.5Ma和1.7~1.66Ma相继发生强烈隆升,青藏高原地貌总轮廓形成,黄河现代水系格局出现,总称之为青藏运动(A,B,C三幕)。随后,黄河及其支流发育一系列阶地,记录了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及黄河溯源侵蚀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5.
阿尔泰山古风化壳研究结果表明,晚新生以来,至少存在两个风化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风化壳,本文阐述这两个风化期的特征及相应形成的风化壳的类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山系及有关地质现象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山系及关地质现象,受水平挤压力和重力共同作用而呈下断层产出的上地壳平面X型断裂-压剪性正断层的控制,分别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库拉板块北北西向挤压和晚白垩世以来印度板块北东向挤压时期。  相似文献   
137.
<正> 新第三纪至第_四纪期间,在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南一带有一系列玄武岩和偏基性的安山岩喷发,诸如台湾澎湖列岛的玄武岩,大屯山、鸡母岭、兰屿、绿岛的辉石安山岩和角闪石安山岩,福建漳浦、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北部和广西北海市山口及附近的岛屿上的玄武岩。其中喷发规模较大,由熔岩  相似文献   
138.
陈思继 《贵州气象》1995,19(5):37-47
4新生代以来的海进与海退地球自新生代以来,似乎也曾发生过多次海进与海退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地球自身的变形而引起的。如调整曲率,或可引起轻微的海进与海退。此外,曾与地球相碰后而“溜掉”尾部的那颗残留童星,受其影响,也可能引起海进。因它继续沿原有轨道运行,此间也许与地球相遇,其剩余物质还可能为地球所截获。但由于残留物质的递减,从近期相遇的结果表明,已无多大影响了。而今,由于南半球所剩覆盖不多(仅南极洲),且越来越少,而海洋地壳未见减速,故今后地球并无其它“宇宙来客”相访,海退当是持续的。近…  相似文献   
139.
皮尔斯比率图解在腾冲新生代火山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可分为四个喷发期,构成两个岩浆旋回:N_2-Q_1为玄武岩—英安岩;Q_3—Q_4为玄武岩—安山岩。应用皮尔斯比率图解对其进行研究表明:分离结晶作用是岩石化学成分变异的主要因素;第一旋回的玄武岩浆可能起源于上地幔的部分熔融,经(Pl+Cpx±O1±Mt)矿物组合的分离结晶而形成英安岩浆。英安岩浆在形成或演化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轻度混染。该旋回具有张性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成岩套的特点。第二旋回的玄武岩浆可能起源于早期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经(Mt+Pl+Cpx±Opx)矿物组合的分离结晶而形成安山岩浆,为安山岩成因的分离结晶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例。该旋回具有典型的弧火山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