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3篇 |
免费 | 624篇 |
国内免费 | 10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743篇 |
地质学 | 3531篇 |
海洋学 | 330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208篇 |
自然地理 | 1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138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90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207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177篇 |
2007年 | 195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173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84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98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163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01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97篇 |
1990年 | 101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54年 | 3篇 |
1951年 | 3篇 |
1950年 | 4篇 |
1948年 | 3篇 |
1947年 | 7篇 |
1946年 | 4篇 |
1943年 | 3篇 |
194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俞 《四川地质科技情报》1994,(2):41-42
俄罗斯98%的单一银矿石储量赋存于鄂霍次克-楚科奇和东锡霍特山脉火山带内。含银的综合性矿床具有重要工业意义,因为俄罗斯约有3/4的银产自这类矿床。主要银储量含于铜、多金属和铜—镍综合性矿床中。从综合性矿床矿石中实际上只回收了呈细分散状含于矿石矿物中的那一部分银。 相似文献
92.
滇东晚二叠世煤田中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TONSTEIN)的锆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滇东晚二叠世含煤沉积中同沉积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和正常沉积粘土岩的锆石进行了统计学和形态学研究.该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粘土岩中锆石含量及形态面貌有显著区别.tonsteins中锆石形态参数统计规律因层位而异;同层位tonstein的锆石含量和形态参数在平面上呈有规律地变化.系统研究含煤建造剖面上各类岩石(包括tonsteins)中的锆石特征,能够用以确定物质来源、性质、成因以及以此为基本建立正常地层层序并精确对比层位,因而具有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债肚山S型火山─侵入杂岩及其有关矿产,位于武夷山南段高位构造─岩浆─稀有、有色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受石城─寻邬断裂制约;火山─侵入杂岩直接受黄地火山盆地控制,该盆地曾发生多次喷发─侵入活动,伴随形成独具特色的锡、银、铜、铍、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5.
96.
为深入研究宁武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及煤层气资源的赋存条件,采集样品进行裂变径迹测试。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56~139 Ma,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97~47 Ma。宁武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可分为3个阶段。晚侏罗世(156 Ma),盆地两翼的岩体开始缓慢隆升,核部坳陷沉积,到早白垩世晚期(100 Ma),宁武盆地古地温达到最高,烃源岩达到了生气高峰期。白垩世晚期-古新世(79~59 Ma),快速抬升剥蚀。之后,虽有短暂埋藏,但总体处于隆升状态。渐新世晚期(40~30 Ma)以来快速抬升到现今位置。宁武盆地抬升剥蚀具有空间上的不均衡性。北东部抬升剥蚀早于南部,周缘岩体隆升剥蚀速率大于核部。宁武盆地是在中生代山西地块上形成一系列雁行状排列的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构造背景下,新生代受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大陆,两翼山体强烈抬升推挤作用形成,属于华北克拉通区域构造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97.
98.
99.
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和南华造山带褶皱过程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笔者阐述了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是陆上三向造山带,是在陆上无海侵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由特提斯,北西太平洋和昆仑-秦岭三大构造域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NW、NE、WNW三向优徒选大地构造线的造山带 ,是由晚二叠世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辍 相似文献
100.
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与区域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据沉积,构造、地貌并结合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秦岭造山带新生代构造隆升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构造隆升基础上,于晚第三纪中新世迅速隆升,而早更新世早期则是新构造活动最强烈时期。秦岭造山带的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方式主要有地垒式、掀斜式、振荡式和翘板式4种。诱发这一地区新构造抬升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学机制是华北地块自北而南,扬子地块自南而北相向向秦岭造山带之下陆内俯冲和秦岭地块深部软流圈抬升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