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0篇
  免费   2409篇
  国内免费   1169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20篇
地质学   8188篇
海洋学   627篇
综合类   392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337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6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6篇
  1945年   4篇
  1943年   9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向芳 《地质学报》2009,83(7):1247-1254
位于湖北省西缘的黄陵穹隆具有基底加盖层双层结构,其暴露的基底主要以黄陵花岗岩为代表。该穹隆对长江三峡的形成演化、四川-江汉盆地一带构造格局的形成,以及三峡大坝的安全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控制和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黄陵花岗岩的裂变径迹特征分析,结合野外实测阶地地貌数据,获得了黄陵穹隆65Ma以来的隆升速率、隆升高度和剥蚀速率等方面的数据:1)65-7Ma,隆升速率为24.6-7.4m/Ma,隆升高度为1426.8-429.2m;2)7Ma至今,平均隆升速率为204.1m/Ma,隆升高度为1428.7m。而0.73-0.01Ma以来隆升速率由0.058m/Ka增加为1.033m/Ka,平均隆升速率为0.134m/Ka,显示出早期隆升较慢,后期加快的趋势。65Ma以来,至少总的剥蚀厚度为2455.5m-1457.9m,其中7Ma以来剥蚀的厚度为1028.7m,剥蚀速率为0.147mm/a。研究结果约束了长江三峡的形成时间和过程,证实了三峡是一年轻的河谷。  相似文献   
972.
BTR-4000型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仪主要包括液路循环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等。利用测试仪对某热交换井进行现场测试,得到换热器进、出口循环水温度随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及换热器与周围土壤的换热量随时间基本保持恒定的相关曲线。采用线源和柱源传热模型,结合参数估计法,计算出平均热物性参数分别为:土壤热传导系数λ=2.428 W/(m·K),钻孔热阻R=0.102 (m2·K)/W,及λ=2.164 W/(m·K),R=0.086 (m2·K)/W。通过保证测试时间和准确的土壤比热容等参数,可得到准确的热物性参数,计算结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准确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3.
软土深基坑变形与控制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软土深基坑变形机理与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基坑工程变形全过程控制的理念,探讨了控制变形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法及针对变形异常应采取的应急措施。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软土深基坑变形的特征,应用地层损失法原理计算了墙后地表沉降量,与实测值比较,得出了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4.
鄣公山地区位处皖赣交界地带,区内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的陆缘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该浅变质地层形成于820~840Ma新元古代。经系统野外调查,在该地层中首次解析出5期褶皱变形,其中F1以原始层理(S0)为形变面形成的紧闭同斜、平卧等形态的露头尺度级片内无根褶皱;F2以早期构造面理(S1∥S0)为形变面的轴向近东西向开阔斜歪及同斜褶皱;F3属与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紧闭同斜或斜歪褶皱;F4为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热隆升有关的轴面北倾的透入性不对称紧闭下滑褶皱群;F5为分布于区域脆性平移走滑断裂带附近的倾竖褶皱,上述褶皱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变形旋回。本文重点阐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叠加样式、变形序次、运动学特征,并对变形机制及大陆动力学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75.
川西上三叠统的须家河组与川中香溪群地层对比问题一直富有争议,而且由于前陆盆地的活动性、不对称性、沉积中心的迁移性等特点让川西—川中地层的划分对比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本次研究重在借助钻、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并结合露头剖面和地震资料,寻找全区可对比的标志性的层序界面,然后根据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以及古生物资料等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连井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川西—川中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等时层序地层对比格架,提出了合理的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地层对比方案。这对盆地范围的岩相古地理重建、沉积体系的展布、有利相带的预测、油气资源评价等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6.
张晓诗  赵兵  谭梅  周冰洋  孙剑 《贵州地质》2016,33(1):50-57,70
本文详细描述了大方县高枧乡黎家湾自流井组剖面,讨论了自流井组的岩性组合特征、接触关系及横向变化,根据双壳及叶肢介化石组合带的时代将自流井组归于下侏罗统,将新田沟组归于中侏罗统。首次在大方响水乡大转弯自流井组马鞍山段地层中发现有恐龙足迹化石。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沉积构造确定自流井组为湖泊相滨湖及浅湖亚相沉积,包括砂坪、泥坪、混合坪、介壳滩微相类型。根据陆相基准面旋回层序将自流井组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层序、5个中期旋回层序。  相似文献   
977.
竟柱山组地层出露于西藏昂仁县打加错东地区,是一套以砂岩、砾岩为主的陆相碎屑岩建造,通过野外剖面测制、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析了竟柱山组地层、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该组地层为一套红色磨拉石建造,其形成于打加错断陷湖盆的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竟柱山组上部安山岩透镜体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89. 97 ± 0. 7 Ma,其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978.
高精度重磁勘探在推覆体下找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精度重磁勘探方法解决在推覆体下找煤问题.利用磁异常研究辉绿岩体的赋存状态,肯定了推覆体的存在;根据重力异常及数据处理结果研究推覆体下煤系地层的分布,指出太山-许台重力低带是测区内找煤最为有利的靶区.高精度重磁勘探是推覆体下寻找煤系地层前期勘探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79.
1 工程概况1997年10月,我公司受中保财产保险公司潍坊分公司的委托,施工其综合营业楼的基础工程。拟建主楼地面以上21层,高约70m,地下1层,埋深48m,基础设计600mm钻孔灌注桩245根。该区地层共分10层:耕土;粉土;粉砂;粉土;粉细砂,层底埋深134~148m;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  相似文献   
980.
西藏岗巴古新世地层及构造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岗巴地区出露有完整的晚白垩世至古近纪地层,地层中化石丰富,根据化石研究准确地进行了地层时代的划分,本文认为该区白垩系-古代系界线位于宗山组和基堵拉组之间,以底栖有大孔虫Orbitoides-Omphalocyclus动物群的消亡和Rotalia-Smoutina-Lockhartia动物群的始现为标志。界线上下岩层为假整合接触,期间有一短暂的暴露面。古新世的砂砾岩直接覆于晚白晋世的陆棚碳酸盐岩沉积之上,沉积的重大转变代表一次构造运动,印度大陆北缘与冈底斯南缘直至白垩纪末均具有明显的浅海生物地理分区现象,期间被深海盆地地所阻隔。古新世开始浅海相动物群在该地显示同一生物地理区系特征,说明两大陆间深水盆地的阻隔已消失,南北生物地理区同归于一残留海盆,沉积类型转变和地层古生物特征为印度-亚洲板块的起始碰撞时间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据此推测大陆早期碰撞发生在白晋系-古近系的界线时期(约65Ma),古新世中一晚期碳酸盐台地遭受不断的挤压与变形,进一步说明大陆的碰撞在古新世之初就已发生。沉积地层的破碎变形和滑塌堆积是持续碰撞与挤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