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9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721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441篇
地质学   2150篇
海洋学   90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地理   42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48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5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为调查新冠肺炎对我国水产品(海水鱼)流通环节的影响因素和市场信心预期,文章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水产品(海水鱼)流通环节的经营者和个体从业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并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鲜活状态的海水鱼受疫情影响最大;多数受访者预测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会增强;疫情造成的订单减少和农贸市场关停是水产品流通不畅的主要原因,亟须尽快有序恢复水产批发市场,疏通“无接触”物流渠道,做好拉动生产、促进消费和保障民生等工作。  相似文献   
232.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隆升与沉积盆地分布耦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在高原及邻区近7年完成的1∶250000地质填图资料, 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共92个.沉积范围大且序列完整的盆地分布在高原周缘和腹地.在高原的南、北和东缘, 沿区域性大断裂带分布许多走滑拉分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海相地层仅分布在藏南和新疆叶城地区.藏南半深海-深海沉积沿江孜-萨嘎-郭雅拉-桑麦一线分布, 其海水东浅西深, 西部为活动型, 反映新特提斯洋闭合的时间从东向西变新, 地壳抬升首先开始于东侧.晚白垩世隆起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 高原总体地貌格局为东北高, 西南低.古新世—始新世出现了腾冲-班戈、库牙克-格尔木新的隆起带, 西昆仑隆起带向东拓展, 祁连隆起带加宽, 松潘-甘孜隆起区范围向东有所萎缩.渐新世期间, 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掘起, 昆仑-阿尔金-祁连的进一步隆起, 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而腹地为盆的宏观地貌格局.中-上新世期间, 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一步较大幅度隆起;高原从渐新世及其以前的东高西低格局, 经历了中新世—上新世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拗陷, 最终在上新世末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 青藏做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青藏高原新生代的隆升过程以多阶段、不均匀、非等速为特征, 具有强烈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33.
封闭系统中多孔介质甲烷水合物的CT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封闭系统中的查理模型,建立了利用查理定律计算分析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方法。通过实验,对封闭系统中不同含水量多孔介质甲烷水合物生成、发育和分解的实验方法、相平衡条件、生成量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在一定温度差的介质里,水分克服重力向冷端迁移并生成水合物。实验中利用查理数的改变计算水合物的生成量变化,连通性好的含水多孔介质有很好的水—气结合条件,达到平衡条件后迅速生成水合物,在240分钟内完成,含水量线性地影响甲烷水合物的生成量。同时,利用CT扫描方法直接观测含水粗砂在低温—高压环境下的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并可以利用CT图像数据计算出多孔介质中水分迁移、区域密度改变和砂体的移动、及分解后介质密度分布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34.
塔里木盆地新和-三道桥地区白垩系巴西盖组为辫状河-滨浅湖相沉积,储层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砂相。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原生孔隙,次为少量次生孔隙。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其中压实和胶结作用较强,溶蚀作用较弱。在沉积作用基础上的成岩作用控制了现今储层面貌,导致孔隙损失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和胶结作用,溶蚀增孔作用非常有限。通过对新和-三道桥地区白垩系巴西盖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5.
对台湾西南海域增生楔部位长排列多道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成像、速度分析、AVO分析、AVO反演处理,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多属性地震特征.在偏移剖面上,BSR与海底近似平行,极性与海底相反,穿越沉积层.AVO分析显示,强BSR振幅部位,BSR振幅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大.精细速度分析表明强BSR振幅下方存在纵波低速层.对应于强BSR振幅部位,AVO反演的P波、G波为相对高负值区,位于P、G交会图的第三象限,该部位泊松比变化率为负值,横波反射系数接近于零.以上多属性地震特征均预示着该区域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层,且天然气水合物层下方可能存在游离甲烷气层.  相似文献   
236.
目的:建立新胃乃安片中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及毛蕊异黄酮苷4种异黄酮成分的同时鉴别方法,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20∶20∶9)为展开剂对上述4种成分进行分离鉴别,以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对鉴定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薄层色谱特征明显,在同一薄层板上能同时鉴别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及毛蕊异黄酮苷4种成分,其中筛选出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苷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为新胃乃安片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7.
本文讨论了2013年5月南海东沙天然气水合物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粒级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现出典型的低营养盐、低叶绿素a、低生产力特征,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具有明显的次表层最大值现象。东沙海域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差异性显著,从生物量和生产力贡献度来看,表现为微微型浮游植物> 微型浮游植物> 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春季不同粒级类群浮游植物在真光层内的分布存在明显不同,比如小型浮游植物在真光层内分布较均匀;微型浮游植物则主要分布于近表层或真光层中部,而微微型浮游植物则主要分布于真光层中部和底部。微微型浮游植物在纬度较低的热带贫营养海区之所以能够占主导优势,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极小的细胞体积和较大的表面积使其有利于营养竞争。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海东沙浮游植物各粒级生物量与温度、pH显著正相关,与硅酸盐、磷酸盐显著负相关;浮游植物各粒级生产力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盐度、磷酸盐显著负相关。磷酸盐含量是影响东沙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光辐照度和水体的真光层深度对东沙天然气水合物区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起着更为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38.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浅层天然气藏是一种伴随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油气藏, 具有埋藏浅、规模大的特点, 其埋藏深度一般小于300m。浅层天然气藏由深部裂解气沿断裂上升被天然气水合物封盖而形成, 识别似海底反射(BSR)是寻找浅层天然气藏有效方法。浅层天然气藏的气源主要有热解气、生物气和混合气, 陆坡张性断裂是气体运移的主要通道, 水合物下部的砂层是浅层天然气藏的主要储集层, 水合物层则是封盖层。从南海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看, 浅层天然气藏在陆坡深水区广泛分布且气藏厚度大, 潜在资源量非常可观, 是一种新型的开采成本相对低廉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239.
东沙海域是南海北部一个重要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区, 其陆坡广泛发育滑塌构造。文章对采自东沙陆坡中部973-4柱样和下部平坦区973-5柱样开展了沉积学粒度、底栖有孔虫种属特征和稳定同位素等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柱样中底栖有孔虫的δ13C在末次冰期均出现明显负偏现象, 同时δ18O增高, 指示该时期东沙海域存在持续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事件; 末次冰消期以来, δ13C负偏现象逐渐消失, δ18O值降低, 可能是由于海平面上升阻止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973-4柱样仅在末次盛冰期对应层位440~600cm段存在明显的滑塌沉积, 且该层段对应的特征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spp.和Bulimina spp.的数量突增, 推测该区的海底滑塌可能是由于末次盛冰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引起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分解诱发所致; 973-5柱样同样记录到了海底滑塌现象, 但其滑塌沉积晚于973-4柱样的滑塌时间, 且其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240.
登封群的定年及其划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登封群人们先后采用过K—Ar、Rb-Sr、U—Pb、单颗粒锆石Pb-Pb、Sm—Nd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由于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别很大,直接影响了对登封群的认识,因而对登封群出现了多种划分方案。本文综合分析后认为,登封群花岗-绿岩地体形成于新太古宙末期(2500~2600Ma),难以划分出元古代的地层单元。另外,对已有的同位素测年成果使用上要结合样品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