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32篇 |
免费 | 3131篇 |
国内免费 | 20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7篇 |
大气科学 | 35篇 |
地球物理 | 652篇 |
地质学 | 11267篇 |
海洋学 | 627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601篇 |
自然地理 | 2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69篇 |
2023年 | 222篇 |
2022年 | 270篇 |
2021年 | 322篇 |
2020年 | 299篇 |
2019年 | 312篇 |
2018年 | 269篇 |
2017年 | 258篇 |
2016年 | 293篇 |
2015年 | 334篇 |
2014年 | 547篇 |
2013年 | 382篇 |
2012年 | 492篇 |
2011年 | 507篇 |
2010年 | 425篇 |
2009年 | 459篇 |
2008年 | 425篇 |
2007年 | 434篇 |
2006年 | 372篇 |
2005年 | 422篇 |
2004年 | 406篇 |
2003年 | 373篇 |
2002年 | 405篇 |
2001年 | 451篇 |
2000年 | 414篇 |
1999年 | 478篇 |
1998年 | 411篇 |
1997年 | 428篇 |
1996年 | 452篇 |
1995年 | 446篇 |
1994年 | 462篇 |
1993年 | 350篇 |
1992年 | 352篇 |
1991年 | 345篇 |
1990年 | 258篇 |
1989年 | 205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78年 | 7篇 |
1975年 | 6篇 |
1965年 | 6篇 |
1948年 | 7篇 |
1943年 | 7篇 |
1941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构造发育历史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厚度能够反映构造沉降及隆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探井统一分层后,计算现今地层厚度,然后分
期平面成图。这些图件揭示出三湖地区北斜坡背斜构造形成历史并不统一,具有由北东向南西依次发育的特征:伊克雅乌
汝、南陵丘、驼峰山背斜最早成型,是第四纪以来的同沉积背斜。k11沉积后,台吉乃尔和涩北二号才开始形成,接着涩北
一号形成,而台南背斜形成最晚。涩东鼻状构造是在k1以后才抬升的,而南斜坡至今未形成背斜构造;而且隆升速度也是
不均衡的,具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更新统末期(k5以后)背斜构造快速抬升。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的确定,对于寻
找背斜构造形成的有利区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我国东部滩海地区浅部具有地震采集条件差、资料品质低、储层岩性变化大、砂泥和泥岩难以区分等缺点,导致储层描述较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垦东滩海地区为例,通过井震结合,形成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地震反演追踪、属性提取查明"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在具体描述时,先将环境校正后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相位、能量准确对比,从而标定储层;同时进行测井约束下的地震反演,从而实现砂岩储层的横向追踪;并通过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明确储层的平面分布。储层描述发现,垦东滩海地区馆陶组IV砂组储层呈SN向条带状分布,显示曲流河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湖北峡东地区灯影组石板滩段微化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发现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石板滩段燧石夹层岩石薄片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包括10属5种(其中1新属新种)和5个未定种,石板滩段黑色薄层灰岩以富含宏观藻类及碳质印膜和少量后生动物而闻名,我们在燧石夹层牟岩石薄片中,不仅发现上述宏观藻类,而且首次发现共生的微化石。及其他保存很好的微化石,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 我国震旦纪的古生物资料,为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重大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中生代之交是显生宙地质历史上最重大的转折时期,除了最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外,它也是各种稀有重大事件的集聚时期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文作者曾在尹赞勋教授指导和关怀下工作27年,深受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支持信任,在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著文缅怀前辈,以寄托崇敬和感激之情。文章联系中国第四纪研究,通过《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的产生,以及工具书的编纂和《中国地层典(七)石炭系》的创编工作,回顾了尹赞勋教授对中国地层学理论和实践所做划时代的卓越贡献,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理论地层学先驱和中国地层学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999.
某一地区的应力,或该地区现今的应力场,对斜井或水平井的最佳定位,以及认识油藏特征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地层应力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其对盆地演化的影响。本文在勘探和开发井的基础上,利用很多第一手分析资料对越南海岸九龙盆地和南昆山盆地沉积层的地层应力、孔隙压力等进行了分析。九龙盆地最大水平应力在北部及中央高部位主要呈NNW—SSE及N—S向;南昆山盆地最大水平应力在北部主要呈NE—SW向,而在盆地中部呈N—S向。垂向应力在3500m深处的应力梯度值约为22.2MPa/km,正常压力地层中最小水平应力值约为垂向应力值的61%。孔隙压力变化对水平应力大小的影响,可用因流体生产而引起的枯竭层中的孔隙压力及裂缝测试数据来评价,研究中得到的平均孔隙压力-应力耦合率(△Sh/△Pp)值为0.66。南昆山盆地的最小水平应力值接近于超压区的垂向应力值,这一结果表明地层具有均质性或深部超压地层中可能呈走滑断层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