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4篇 |
免费 | 344篇 |
国内免费 | 4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2篇 |
大气科学 | 102篇 |
地球物理 | 283篇 |
地质学 | 1435篇 |
海洋学 | 243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291篇 |
自然地理 | 3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62篇 |
2020年 | 107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23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56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48年 | 3篇 |
1943年 | 2篇 |
1925年 | 1篇 |
192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刀额新对虾幼体的培育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温26~28℃,pH8.1~8.3,海水盐度27.6~29.7的条件下,刀额新对虾幼体从无节幼体第一期(N_1)培育至仔虾幼体第一期(P_1),历时10d,成活率81.9%;至仔虾幼体第8~10天(P_(8~10)),成活率为80%。刀额新对虾幼体发育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对虾类幼体的发育特点,其糠虾期身体仅稍倾斜而不呈倒悬状态,极少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直至P_(3~4)摄食丰年虫幼体现象才较多见。 相似文献
42.
43.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特征进行系统总结,从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岩石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角度综合研究,分析了新资断裂带各类岩石组构成因,并建立了其活动演化期次。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构造岩主要包括定向组构系列岩石和块状系列岩石,主要是由早期的韧性变形变质作用阶段和晚期的脆性破碎作用阶段先后作用形成。越城岭岩体西侧规模巨大的花岗片麻岩带应属新资深大断裂变质带的一部分,属早期活动的产物,其原岩为越城岭岩体,为断裂变质和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韧性剪切系列岩石按变形变质强度可分为高温高压韧性剪切带和中温高压韧性剪切带,表明韧性剪切作用具有多期性。新资断裂带活动演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始于加里东期,至喜山期均有活动,现在的新资断裂带是经过多个阶段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由东向西不断迁移和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45.
通过收集整理前人成果资料,结合湖南、湖北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历史近代地震数据等,全面梳理分析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历史地震,总结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系(带)及控震特征、地震活动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活动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北西向为主,主要活动断裂系有6个,自北向南分别为秦昆北西向断裂系、鄂东北东向断裂系、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鄂西-湘西北东向断裂系、湘中南北东向断裂系、湘东北东向断裂系,其中第四纪活动较为显著且影响程度大的是江汉-洞庭盆地断裂系及秦昆北西向断裂系西段。“两湖”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第三活动期的相对平静期。结合近代中强震资料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特征分析认为,江汉-洞庭盆地南部的东、西边界、鄂州-黄冈-武汉一带以及鄂西北断块隆起区地壳较不稳定,具有发震潜力,应在城市群规划建设、护江大堤设防和重大工程建设中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6.
47.
近年来,在东非坦桑尼亚盆地深水区相继发现大型气藏,但其沉积特征、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较为薄弱。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及二维地震资料,对其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渐新统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包括水道、堤岸、朵叶等,并以水道—朵叶沉积为主。根据水道的发育位置、外部形态、内部构型、沉积方式等,将其进一步分为复合型、侧向迁移型、垂向加积型和孤立型水道。研究区渐新统自南向北重力流沉积特征存在差异:盆地南部以小规模孤立型水道、朵叶沉积为主,呈近SW-NE向展布;盆地中部以复合型、垂向加积型、侧向迁移型水道、朵叶沉积为主,整体呈NW-SE向展布;盆地北部以侧向迁移型水道、堤岸及朵叶沉积为主,展布方向与中部基本一致。针对南北差异,以源-汇系统耦合关系研究为主旨,对盆地各部源-汇系统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主要受构造运动(构造抬升、洋中脊扩张运动、断层活动)、供源体系、陆架—陆坡地形3大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48.
中国大都市新移民的住房模式与影响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在广州、东莞、沈阳、成都、杭州、郑州6市进行配额抽样调查(2008-2009年)所获得的3168份问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研究快速城市化下中国大都市“新移民”的住房状况、模式与机制.研究表明,城市新移民已经成为一个日趋分化的复合群体,可分为劳力型移民、智力型移民、投资型移民三类,三类新移民住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新移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0.69m2,其中智力型新移民的人均住房面积最高(24.87 m2/人),劳力型新移民的最低(16.26 m2/人).就住房设施条件而言,新移民的设施指数为0.35,水平较低;其中投资型新移民的设施条件最好,智力型新移民的设施条件次之,劳力型新移民最差.经过多年市场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社会经济要素对于新移民住房模式(购房或租房)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当前各类新移民的住房模式主要由制度因素(户口)所决定,职业因素对新移民住房模式的影响尚不显著.不过,职业对新移民租房的类型选择具有较大影响.此外,影响新移民住房设施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户口、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年龄和新移民类型等多个方面,其中户口仍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9.
根据野外观察、测量与分析,特别是综合华北地块南部断裂体系第四纪活动性质的构造和地貌标志,表明现今华北地块南部NWWNW向断裂活动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性质;在前新生代构造基础上发育的三门峡-鲁山-舞阳断裂带和新构造期发育的新乡-商丘断裂带是具有走滑性质的新生代壳内活动断裂。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在介休-新乡-溧阳和巴东-泉州-台湾地震带西北部的深部存在两个NW向构造带,在地幔可能汇聚为一条构造带。综合这些断裂及其所控断陷盆地的展布特征,明确了该区的NE向、NW向及近EW向断裂的运动学关系。即在应力应变基底格局的制约下,两个NW向构造带强烈的左旋走滑拉分运动作用下导致华北地块南部发育拉分盆地,NW向新断裂的形成和先存NNE、NW及近EW向断裂的复活,控制了新生代复杂的断裂或断块构造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新胃乃安片中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及毛蕊异黄酮苷4种异黄酮成分的同时鉴别方法,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20∶20∶9)为展开剂对上述4种成分进行分离鉴别,以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对鉴定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薄层色谱特征明显,在同一薄层板上能同时鉴别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及毛蕊异黄酮苷4种成分,其中筛选出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苷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为新胃乃安片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