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8篇
  免费   2590篇
  国内免费   3065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237篇
地质学   12914篇
海洋学   1167篇
综合类   698篇
自然地理   379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555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493篇
  2016年   561篇
  2015年   528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714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630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527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432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7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海的形成揭示了大陆边缘张裂和盆地形成的复杂模式,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关于基底岩石和深海盆沉积层的精确年代数据还很缺乏,这使得对南海张裂年代的估计存在很大的误差,对张裂机制和历史的各种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同时只有对南海的张裂过程有了精确地分析与刻画,才能更好地理解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以及它们在印支块体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而向东南挤出、青藏高原隆升中可能起到的作用.2009年正式提交的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建议书735-Full建议在南海深海盆内的4个站位上实施钻探.这4个站位分布在南海盆地4个不同的次级构造单元上(南海东北部、西北次海盆、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这样的站位设计会确保完成本建议书的整体研究目标,即揭示南海的张裂历史和它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位于南海盆地最东北部的站位有助于确定该区域地壳的属性和验证古南海是否存在,位于西北次海盆的站住可能会提供南海的最早张裂年代,另外2个分别位于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的站位将重点确定2个次海盆的绝对年龄、基底矿物成分与磁化率以及2个次海盆的相对张裂次序.这些站位的水深大约在2 910~4 400 m,钻探深度预计到海底以下大约700~2 200 m,总的钻透深度为5 959 m,其中5 359 m穿透沉积层,另外600 m或400 m钻入基底.所有这些站位的位置是由已有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所确定,目前计划收集更多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以满足IODP对井位调查数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2.
焉耆盆地绿洲区近50年地下水文时空变异及水盐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统计学理论和焉耆盆地绿洲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不同时期(1960年和2005年)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取得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绿洲区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在空间尺度上,地下水矿化度在开都河中下游地区及其两岸灌区有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地下水随时间推移向盐化加重方向发展.近50年水盐动态表明焉耆盆地一直处于积盐过程,而绿洲区则处于脱盐过程,盐分都积累在博斯腾湖区,在1982年后转移至孔雀河流域.焉耆盆地地下水盐化态势表明,近年来地下水各项离子质量浓度都在积聚.绿洲区水土资源开发不仅改变了水盐分布,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地下水水体.  相似文献   
993.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建立了苏德尔特构造带贝14块兴安岭群的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将兴安岭群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短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了个层序的主要构型及其成因,认为盆地由断陷向凹陷转化,沉积速率也随之降低,盆地各层序的厚度由厚变薄。兴安岭群内部层序界面多为沉积间断,不同沉积时期的岩性、物性以及沉积物叠置关系具有明显的韵律性变化。层序发育明显受构造活动的控制,幕式构造活动是构成层序主要构型的成因。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楚雄盆地与四川盆地中西部区域地质条件和油气地质条件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楚雄盆地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盆地性质、沉积序列、油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给楚雄盆地的油气勘探一些启示:它们间的基本地质特征、油气地质特征类似,且上三叠统地层为主要的烃源岩和自生自储组合,侏罗系储层也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非均质性强的特征,裂缝对油气的富集、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认为:加强砂体的展布、连通性研究,裂缝、断层性质、形态、沟通性、规模等研究,在有白垩系、第三系覆盖区完全有可能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995.
陈文西  王剑 《中国地质》2009,36(4):809-818
羌塘盆地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土门各拉组和肖茶卡组、那底岗日组分别分布于南、北羌塘凹陷。在以往研究和笔者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项目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各地层单元的详细研究和区域对比,从古生物、岩石组合、沉积系列、地层单元的接触关系、年代地层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北羌塘凹陷那底岗日组与南羌塘凹陷日干配错组和土门各拉组的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三者为羌塘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裂陷盆地形成过程中的同期异相的火山-沉积系列。北羌塘凹陷肖茶卡组的是残留陆表海沉积产物,其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早期,与那底岗日组、日干配错组和土门各拉组均为上下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996.
《海相油气地质》2009,14(3):F0004-F0004
<正>投稿内容应符合以下报道主题(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技术方法、研究方向、勘探目标的见解、建议、思考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分析;  相似文献   
997.
张掖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徽  安永会  韩双宝  何锦  李旭峰 《地下水》2009,31(6):123-125
论述了张掖盆地地下水赋存分布特征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利用水化学、同位素调查的方法,重点对张掖甘州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张掖盆地由源于南部祁连山和北部龙首山的水系沉积物组成,其冲洪积平原规模、含水层富水性、导水性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地下水稳定同住素特征分析印证了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祁连山前沉积物与龙首山前沉积物中地下水有着不同的补给来源和径流路径。浅层地下水和龙首山前深层承压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山区河流入渗补给,祁连山前深层承压地下水系统可能有冰雪融水补给。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北部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泥盆纪末至早三叠世期间,完整地记录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发育过程。该盆地在早二叠世由复理石盆地转化为磨拉石盆地,同时发生快速南移。同期幔源物质加入,有山根地壳熔融的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的整体隆升、热液成矿作用集中发育和变形、变质作用的激化使俯冲岩片的拆沉成为盆地转化与迁移的最佳机制。相同的转化过程及深部机制在其他造山带中也明显存在,表明俯冲岩片拆沉是造山作用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999.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中生代—新生代大型裂谷盆地,盆地的优质烃源岩和储层均发育于侏罗纪—白垩纪裂后拗陷阶段,这与典型裂谷盆地油气富集于裂谷层系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基于系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成藏要素与成藏组合分析,划分了盆地拗陷阶段的成藏组合,探讨了各成藏组合的油气分布规律,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侏罗纪—早白垩世巴雷姆期,盆地经历了一次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盆地最主要烃源岩和下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末—晚白垩世,转变为短周期、多期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控制了上部多套成藏组合的发育。侏罗系—白垩系纵向上可以划分为7套成藏组合,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下白垩统贝里阿斯阶—巴雷姆阶成藏组合和下白垩统阿普特阶上段—上白垩统塞诺曼阶成藏组合。盆地北部陆架阿普特阶上段—塞诺曼阶成藏组合中的波库尔组大型构造圈闭,南部陆上的侏罗系成藏组合中的秋明组与瓦休甘组的岩性圈闭,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两大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00.
前陆及前陆盆地的概念历来有多种定义,这些概念应用于中国中西部时有混乱,建议采用“复活前陆盆地”一词,前陆盆地内部结构单元包括活动翼,前渊(或称深坳陷)稳定前陆斜坡和前隆,这四部分有成因联系,研究中应纳入一个前陆系统进行分析,以国外和中国中西部的多个盆地实例阐述了正确认识和鉴定前陆盆地的内部结构,前渊迁移,空间上沉积楔形态及含油气性等重要特征是对前陆盆地含油气评价和选区评价的前提。提出当今准噶尔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