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65篇 |
免费 | 2268篇 |
国内免费 | 32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0篇 |
大气科学 | 266篇 |
地球物理 | 2074篇 |
地质学 | 10796篇 |
海洋学 | 699篇 |
天文学 | 48篇 |
综合类 | 769篇 |
自然地理 | 4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345篇 |
2022年 | 476篇 |
2021年 | 456篇 |
2020年 | 424篇 |
2019年 | 472篇 |
2018年 | 335篇 |
2017年 | 336篇 |
2016年 | 373篇 |
2015年 | 394篇 |
2014年 | 596篇 |
2013年 | 489篇 |
2012年 | 555篇 |
2011年 | 637篇 |
2010年 | 506篇 |
2009年 | 570篇 |
2008年 | 530篇 |
2007年 | 473篇 |
2006年 | 491篇 |
2005年 | 459篇 |
2004年 | 493篇 |
2003年 | 423篇 |
2002年 | 467篇 |
2001年 | 511篇 |
2000年 | 397篇 |
1999年 | 454篇 |
1998年 | 440篇 |
1997年 | 435篇 |
1996年 | 389篇 |
1995年 | 378篇 |
1994年 | 349篇 |
1993年 | 333篇 |
1992年 | 332篇 |
1991年 | 286篇 |
1990年 | 257篇 |
1989年 | 160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5篇 |
1976年 | 8篇 |
1975年 | 9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1.
112.
113.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中东段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是我国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带.该区域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近EW向.本文利用2005年9月-2010年9月首都圈地区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M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研究讨论张家口 渤海地震带中东段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张渤活动带中部及以东区域总体的优势方向明显,为近EW方向.横跨张渤活动带两侧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的空间分布显示,地震带北侧燕山隆起区内、地震带范围内和地震带南侧华北盆地内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均为近EW方向,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4.
本文研究了东北深震、缅甸中深震、渤海周围地震及川滇地震在活动进程中的关系。在地域分布上彼此相连。并呈以北东向斜贯中国东部浑然为有机整体巨大的地震带。同时还研究了东北深震与华北东部的渤海周围地震以及缅甸中深震与川滇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和前兆性。指出了这些特点,对华北东部地震和川滇地震的预测是十分有意义的。文章在最后还讨论了太平洋、印度、欧亚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巨大地震带形成的主要条件和产生变动的重要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15.
116.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北极开发对接的合作设想,"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助于北极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全球交通贸易格局的均衡,还有助于缓解全球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可以扩大和深化中国对外发展合作,塑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从历史经验来看,"冰上丝绸之路"的顺利推进必须以政治共识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可持续的保障。鉴于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政治环境,"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敏感的政治挑战和较高的经济技术成本,需要广泛的国际共识和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117.
榆神矿区地处毛乌素沙漠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煤炭开采时对水资源的保护备受关注。以榆神矿区小保当二号井田为研究区,采用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确定了小保当二号井2-2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煤层至风化基岩含水层之间的距离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差值,并结合保水采煤试验与采动损害监测结果,引入保护层厚度指标,预测2-2煤层开采对风化基岩含水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小保当二号井2-2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带发育高度约为150m,裂采比约25倍。将2-2煤层开采对风化基岩含水层的影响程度划分为无影响、轻微影响、一般影响、严重影响4种类型,研究区为无影响区和轻微影响区,其中,轻微影响区占全井田范围的0.03%。 相似文献
118.
某锡石-多金属矿床氧化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1972,(3):i001-i009
该矿床氧化带就其发育而言既罕见而又比较典型。在各种有利因素长期、反复的作用下,使矿床氧化带极为发育,竟深迭700余米,原生矿石几乎全部氧化,残留无几。 相似文献
119.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两类橄榄岩——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大陆俯冲碰撞带中地幔橄榄岩的基本特征和成岩类型,并重点讨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不同性质的橄榄岩及其成因。根据岩石学特征,我们确定柴北缘超高压带中发育有两种类型的橄榄岩:(1)石榴橄榄岩,岩石类型包括石榴二辉橄榄岩、石榴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石榴辉石岩,是大陆型俯冲带的标志性岩石。金刚石包裹体、石榴石和橄榄石的出溶结构、温压计算等均反映其来源深度大于200km。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橄榄岩的原岩是岛弧环境下高镁岩浆在地幔环境下堆晶的产物。(2)大洋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与变质的堆晶杂岩(包括石榴辉石岩、蓝晶石榴辉岩)和具有大洋玄武岩特征的榴辉岩构成典型的蛇绿岩剖面,代表大洋岩石圈残片。这两类橄榄岩的确定对了解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性质和构造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大地震发生后立即在断层带上进行钻探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地震信息,尤其是可获得决定断层动态破裂的摩擦水平和强度,观测断层的愈合过程及可能触发余震的应力变化,并可获取控制破裂过程的重要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在2008年11月由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ICDP)和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联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为期3天的“震后快速钻探:历史、现状与未来”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