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0篇
  免费   2039篇
  国内免费   2890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052篇
地质学   8882篇
海洋学   42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56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544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367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60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线流体地球化学监测在2004年12月10至2005年1月10日之间捕获到一段重要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该异常从2004年12月24日晚上11点半开始到12月29日晚上7点半结束,其中在12月26日早上7点半到29日晚7点半这段异常非常特殊,表现出流体地球化学的剧烈变化。具体表现为流体组分从基本上不含Ar、He及N2跳跃到富含Ar、但亏损He和N2。该异常发生在2004年9.3级苏门答腊地震前1个半小时。由于CCSD现场离苏门答腊地震震中距离大于4170公里,大于该地震破裂长度1200公理的3倍,该地震在CCSD现场产生的静态应力变化微乎其微,不足以导致CCSD现场深部岩石或封闭破裂的岩石物理性质剧烈变化,因而可以排除静态激发效应的作用。在我国的云南和广东等地所观测到的地震异常和地下水位变化等表明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的动态激发效应主要沿东北方向,这和大地震的动态激发具有方向性一致。而CCSD现场就位于该方向上。我们推测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所产生的面波在CCSD现场激发的动态效应,导致库仑型失稳,增进深部岩石或破裂带的渗透率,释放富含Ar但亏损He和N2的流体,产生CCSD所观测到的气体异常。  相似文献   
92.
对新疆准噶尔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中富硫型的阔尔真阔腊金矿、贫硫型的石英滩金矿进行了流依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气液相成分、H、O 同位素、矿体围岩及脉石英包裹体 C 同位素、矿体中黄铁矿等 S、Ph 同位素等系统地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表明,本区该类型金矿成矿流体一般温度低、盐度低,来源主要为循环的大气水、矿石中黄铁矿的 S、Pb 同位素均为深源,暗示金的深部来源:矿体石英包裹体中 CO_2的δ~(13)C 为低于-10‰的有机碳,反映了本区年轻的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地层参与了金的成矿。此外,本文首次提出了富硫型阔尔真阔腊金矿床成矿流体中有侵入岩浆热液参与,深部有多金属成矿远景;贫硫型石英滩金矿没有侵入岩浆热液的参与,成矿仅与火山古热液活动有关,其成矿较单一。此外,阔尔真阔腊金矿中低温流体活动较强,金矿化也较强:石英滩金矿低温流体活动相对较弱,金矿化也较弱,也体现了该类型金矿床低温流体活动的越强烈,金矿化越强的规律。  相似文献   
93.
刘斌 《岩石学报》2005,21(5):1416-1424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烃-烃不混溶体系中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由于这些包裹体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相态,因此不混溶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常常难以进行。根据烃-烃不混溶体系中两个端员组分流体包裹体室温下的相态特征和在温度-压力平面图上等容线交点显示的位置,划分成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组合,本介绍了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叙述了不混溶烃-烃包裹体组合的测定和判别方法,并且阐述均一化包裹体相态方程和气-液平衡常数原理和方法与此同时列举了自然界简单的三种类型不混溶烃-烃包裹体组合的测定、判别和计算的几个实例,利用相态方程和气-液平衡常数,不但精确地计算出包裹体均一压力,并且精确地计算出流体密度和体积等热力学参数。最后,利用均一成气相和液相的两种包裹体在 p-T 平面图上等容线交点同样计算出流体包裹体组合的捕获温度和压力。  相似文献   
94.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的热液蚀变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组成,伊利石主要由流体作用过程中长石的伊利石化形成,其结晶度与成矿流体作用密切相关.银山第1期铅锌银成矿作用,水/岩比相对较低,成矿流体以孔隙渗透为主,溶质迁移慢,形成含有少量膨胀层的伊利石;第2期铜金成矿作用,水/岩比相对较高,流体的运移方式以通道式或裂隙式为主,溶质迁移的速度快,形成不含膨胀层的伊利石.研究表明成矿作用过程中的伊利石化主要与铅锌银矿化有关,而绿泥石化与铜金矿化有关.  相似文献   
95.
红石地区叶家小湾金矿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花岗岩是金矿的有利赋矿围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与燕山晚期 浆活动密切相关,叶家小湾金矿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于在红石地区开展找金(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
江西金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的铂族元素证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金山金矿位于我国名的德兴铜金矿集区内,是一个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超大型金矿床,对该矿床矿(岩)石铂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始地幔相比,各类岩石明显亏损铂族元素。碳质千枚岩,超糜棱岩和含金石英脉中铂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模式基本一臻。从碳质千枚岩,(超)糜棱岩到含金石英脉铂族元素总量逐渐降低的趋势。Pd/Pt和Pt/Ir值逐渐减小;Pd和Au具有明显的负相关(r=-0.9443),而Ir和Pt的相关性不明显。这说明在热液流体作用过程中。铂族元素Ir组元素和Pd元素具有较为一致的地球化学行为,同时也存在Pd组元素之间的分离现象。碳质千枚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和含金石英脉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也十分相似,具有右倾缓倾的特点,铕亏损较明显(δEu=0.62-0.71),而铈基本没有明显的富集或亏损(δCe=0.97-1.01)。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与围岩碳质千枚岩有密切关系。结合前人对金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认为铂族元素可以做为地球化学示踪剂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从侏罗世中期至晚白垩世的燕山运动,广东东南部的莲花山断裂带发生强裂的断裂活动。其北支深圳断裂束延伸至香港地区为屯门一罗湖断裂带,它亦相当活跃,产生大量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壳深度,形成不同变质程度的岩石。并产生新田、青山和吊灯笼等韧性剪切带。其中新田和青山剪切带表现为韧性推覆剪切带,走向NNE至NE,均位于屯门一罗湖断裂带内。该断裂带由多条长期活动、成因多样的断裂组成。吊灯笼剪切带呈EW走向,分布本港境内新界的东北部,表现为韧性伸展构造,随韧性剪切带形成后之地壳运动,常发生脆性断裂变形,叠加于原有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98.
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上述岩石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三个区段 :6 0~ 10 0℃,10 0~ 16 0℃,16 0~ 2 2 0℃;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包裹体均一温度三个区段为 90~ 110℃,12 0~ 14 0℃,16 0~ 2 2 0℃。并利用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已有的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研究成果,对流体包裹体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形成、演化中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
晓天—磨子潭断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和捕俘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晓天—磨子潭断裂中石英脉中流体主要来自浅部,有多期次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为三个区间:140~180℃、190~240℃和270~340℃,反映了至少经历了三次强烈的流体活动。流体包裹体的盐度<10%,捕获压力<1.350×108Pa。总体上越靠近晓天—磨子潭断裂,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越高,捕获压力越大,局部地区的差异,能从断裂对流体控制上得到合理的解释;另外,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和捕获压力,在不同的显微构造,围岩性质、构造环境和时空范围中,发生不同的变化。一方面多次构造活动和热事件的驱动流体活动,另一方面流体的活动,降低了岩石脆—韧性变形的温压条件,促进了岩石的变形。  相似文献   
100.
新疆准噶尔盆地断裂控油气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四大含油气沉积盆地之一,面积约13万km^2,目前,盆地内已发现25个油气田,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北缘和腹部的陆梁隆起、盆地东部和南缘。烃源岩主要为石炭系(C)、二叠系(P1,Pz),其次为侏罗系(J1—2);产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该盆地自二叠纪以来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发展,形成了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多套断裂体系,并与多个储盖组合相匹配构成了多套含油气层。勘探结果表明,盆地内已发现的油气绝大多数(94%左右)源于深部二叠系烃源岩。其中,断裂是油气从深层向浅层储层运移的重要通道。目前,已发现的构造油气藏的分布绝大多数都与断裂有关,平面上,主要油气聚集带都沿断裂带分布,纵向上“断裂通到那里,油气就走到那里”,表明盆地内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与断裂活动有密切关系,断裂的开启性(通道)与封闭性(遮挡)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断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机理,对于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总结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