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4篇
  免费   2108篇
  国内免费   2613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1154篇
地球物理   4051篇
地质学   5541篇
海洋学   684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45篇
自然地理   44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528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2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4年   7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彭阳  李岩  胡贵昂  陆刚  乔秀夫 《地质论评》2007,53(6):736-742
广西桂林庙头上泥盆统融县组台地边缘相具鸟眼或溶孔砂屑生屑藻粘结灰岩中发育了大量灰岩脉,灰岩脉呈岩墙状近直立地切过围岩,露头上可见连续垂直延伸长度达十余米,脉内仍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组分,仅比围岩稍晚或同时代的:角砾状退白云石化藻粘结灰岩、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快速堆积,角砾多数来自围岩)、细鲕粒颗粒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藻砂屑腹足泥粒灰岩(正常沉积或液化变形软沉积流,均高于围岩层位)及大量栉壳状方解石脉(张性环境)等,灰岩脉内可见软沉积物变形痕迹及液化脉(地震液化),晚期灰岩脉可穿插早期灰岩脉;在其西侧同层位共生有一套楔状(地裂缝)、不规则状角砾灰岩体,角砾棱角状,大小不等,成分是灰色中厚层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等。笔者等注意到灰岩脉均出露在北东向正断层的下盘(东侧),而角砾灰岩体则均出露在该断层的上盘(西侧),事实上,灰岩脉及角砾灰岩体分布走向与北东向断层走向一致,角砾灰岩体中的角砾成分显示其来自较灰岩脉围岩稍高层位,与灰岩脉内充填岩性相近,因此,是该断层控制了当时的沉积,此断层是晚泥盆世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灰岩脉是与断层伴生的张性裂隙被围岩角砾或稍晚时段的沉积物充填;角砾灰岩体是同沉积正断层形成的断层崖崩落角砾岩,指示一个消失殆尽的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同沉积正断层陡崖,因而,桂林台地,至少西段台地边缘,是与右江各孤立台地边缘一样——在地质图上应标示为同沉积正断层边界。其构造意义是:庙头地区的灰岩脉、角砾灰岩体及同沉积断层是桂林台地对晚泥盆世构造伸展作用的响应,从而说明广西晚古生代的板块拉张,不是从二叠纪才开始的,而是至少从晚泥盆世就开始了;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持续的孤立台地与深水盆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是在晚泥盆世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2.
《水科学进展》2007,18(3):461-461
2006年12月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确认,一个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在太平洋上形成,并将至少持续到2007年第一季度。  相似文献   
983.
青海麦秀山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气象条件等方面,对青海麦秀山滑坡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重点阐明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3个滑坡形成的基本机理:滑坡均在断层带,所处地层岩体均因受构造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多呈破碎状,风化强烈,表层泥质砂砾岩已全风化成土状,加之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地表水、地下水补给充分,加速了岩石的风化、泥化,长期在丰富饱和的地下水的浸泡下形成可塑、软塑泥状物,其滑动带主要依附于硬塑-软塑的过渡层,滑床为较硬的砂砾岩。由此建议,对修建山区公路时所遇到的舒缓坡地,应慎重判识是否存在滑坡灾害,并采用合理的绕避或工程措施,将地质灾害在公路建设中产生的损失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984.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对国道212线石阏子滑坡特征和形成演化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它并非是在洪积扇或泥石流基础上发育的滑坡,而是在区域性断裂带基础上,多次滑动形成的"立交桥"式特大型滑坡。研究结果为G212线石阏子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治理,以及为拟建的兰州-重庆-海口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的选线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85.
断层失稳错动热场前兆模式:雁列断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使用红外热像仪和接触式测温仪同步观测记录了压性和张性雁列断层失稳错动前后的热场变化过程.从实验记录中发现,在断层失稳引起温度场和热红外辐射亮温温度场上升之前,在两断层段之间的岩桥区发生降温变化.断层带开始升温发生在失稳前2~3 s内,岩桥区的降温却发生在失稳前约20s,这两个超前时间长度相差近一个量级.此类热场先降后升变化过程在雁列构造变形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可能作为雁列断层失稳错动的热场前兆模式.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详细描述了上述热场变化的时间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产生此种失稳前兆模式的机制,显著异常出现的条件及有利观测部位,讨论了它在地震前兆探索等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6.
中国大陆中强以上地震余震分布尺度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MSge;5.0地震序列资料,统计研究了中国大陆余震分布尺度与序列最大地震震级M0及最大地震破裂形式之间的关系. 在95%置信概率下,考虑主震破裂形式, 分序列类型给出了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的统计关系. 定性而言,余震分布尺度的对数lgR与M0正相关, 但数据分布较为离散. 分类型来看, 孤立型序列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统计相关程度低, 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60 km之间; 主余型序列lgR与M0正相关; 多震型序列当M0le;6.2时lgR与M0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70 km之间, 当M0ge;6.3时lgR与M0线性相关. 统计结果还表明, 走滑近走滑及斜滑型主震所导致序列类型比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倾滑近倾滑型主震(主要为逆断型破裂)所导致的主余型序列所占比例较高, 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所占比例则相对较低. 对比研究显示, 当M0较高时,余震分布尺度主要取决于主震大小而与主震破裂形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87.
土石混合料剪切面分形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云  柴贺军 《岩土力学》2007,28(5):1015-1020
土石混合料因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堤坝等工程,填筑体受力后往往沿薄弱面发生剪切破£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成为稳定和变形分析的重要力学指标。由于土石混合料物质组成的复杂性、结构分布的不规律性及采柠困难性,且受检测仪器的限制,确定其强度指标较为困难。应用改进的直剪试验仪进行了不同类别、不同最大粒径土石福料的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在获得强度指标同时,再现剪切面的实际情况,量测剪切面的起伏特征。根据分形几何学原理,切面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应用三角形棱柱表面积覆盖法编程计算了剪切面的分形维数。初步建立了剪切面分形维数与福料杭萌强度之间的关系,用来快速预测土石混合料的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988.
石寒 《岩土力学》2007,28(7):1491-1494
根据主应力可分解为静水应力和偏应力,以及它们在应力莫尔圆和变形方面的相关性,推导出修正的莫尔-库仑理论的数学表达式。从理论上解决了库仑理论和莫尔理论存在的许多缺陷,特别是中间主应力对材料抗剪强度的影响。它的四参数准则的计算结果与一些混凝土的试验数据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989.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隧洞总长占线路总长的80%。为了分析隧洞施工及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地质调查、地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引水工程北部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圆形隧洞、城门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围岩的应力分布结果。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得到了隧洞围岩的强度/应力比值,进而对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隧洞埋深小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圆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埋深大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城门形隧洞。这项研究成果为引水工程深埋隧洞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0.
东昆仑南部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东大滩—东温泉地区的路线地质观测与构造填图,在东昆仑南部发现晚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沿低角度逆冲断层,早二叠世大理岩和早三叠世砂板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古新统—始新统风火山群紫红色砾岩和渐新世砖红色砂砾岩之上,形成大量不同规模的飞来峰;沿主逆冲断层发育厚层断层角砾岩与断层泥,局部形成碳酸盐质糜棱岩。东昆仑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时代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主要形成、活动时期为26~13.5Ma;估算最小逆冲推覆距离为30~35km,最小逆冲推覆运动速率为2.4~2.8mm/a。东昆仑南部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与现今山脉快速隆升存在着动力学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