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62篇 |
免费 | 2082篇 |
国内免费 | 37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0篇 |
大气科学 | 1300篇 |
地球物理 | 796篇 |
地质学 | 13559篇 |
海洋学 | 863篇 |
天文学 | 168篇 |
综合类 | 900篇 |
自然地理 | 5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5篇 |
2023年 | 478篇 |
2022年 | 581篇 |
2021年 | 584篇 |
2020年 | 513篇 |
2019年 | 503篇 |
2018年 | 413篇 |
2017年 | 443篇 |
2016年 | 463篇 |
2015年 | 543篇 |
2014年 | 803篇 |
2013年 | 634篇 |
2012年 | 742篇 |
2011年 | 722篇 |
2010年 | 650篇 |
2009年 | 643篇 |
2008年 | 586篇 |
2007年 | 562篇 |
2006年 | 547篇 |
2005年 | 540篇 |
2004年 | 393篇 |
2003年 | 457篇 |
2002年 | 525篇 |
2001年 | 612篇 |
2000年 | 509篇 |
1999年 | 469篇 |
1998年 | 495篇 |
1997年 | 456篇 |
1996年 | 457篇 |
1995年 | 444篇 |
1994年 | 435篇 |
1993年 | 383篇 |
1992年 | 507篇 |
1991年 | 447篇 |
1990年 | 366篇 |
1989年 | 290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4篇 |
1946年 | 10篇 |
1945年 | 4篇 |
1943年 | 4篇 |
194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鲕粒成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鲕粒的成因一直是一个谜一样的沉积学难题。Brehm等在2006年的实验室研究的结果表明,将鲕粒的形成可以与叠层石进行类比,是一个特殊的球状微生物席的产物,从而将鲕粒归为微生物成因。最近,来自于巴哈马现代鲕粒的研究,Duguid等在2010年认为,鲕粒形成与微生物活动不存在一个直接的关系,重新强调了鲕粒形成的化学过程,即:当鲕粒处在沉积物—水界面(活跃相)的时候,凭借一个在鲕粒上的非晶质钙碳酸盐(ACC)沉淀物的微薄层,鲕粒开始形成;这个ACC微薄层后来结晶成文石针,从而形成新的鲕粒皮层(静止相)。两种观点的直接对立,代表了对鲕粒成因研究的新进展。来自于华南下三叠统的巨鲕、以及华北寒武系鲕粒,特 相似文献
962.
963.
964.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已成为目前热议的话题.本文以哈长城市群为例,从水土等自然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人口数量变化、交通状况、城市联系紧密度等角度,对哈长城市群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城市群的健康发展夯实数据基础,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65.
页岩气的成功勘探开发引发了全球海相页岩研究的热潮, 然而对处于生油窗内的陆相页岩储集性能的研究尚需加强.基于光学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纳米CT、图像分析、GRI物性、气体吸附等方法对长7段泥页岩储集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长7段泥页岩形成于陆相半深湖-深湖环境, 面积为10×104 km2, TOC>2%, Ro=0.8%~1.0%, HI=124~480 mg/g, 生烃潜力高; 脆性矿物含量为45%~59%, 孔隙度为0.6%~3.8%, 渗透率为0.000 72×10-3~0.002 30×10-3 μm2; 主要发育粒内孔、粒间孔和有机质孔, 以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粒内孔为主, 有机质孔较少; 孔隙直径为30~200 nm, 孔喉系统连通性中等, 具备储集能力; 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含量与比孔容相关性优于热演化程度与烃指数等, 表明长7页岩微观孔隙主要受控于成岩作用, 有机质生烃作用对储集空间贡献相对较小; 滞留烃主要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存在于黄铁矿晶间孔、伊蒙混层粒内孔、伊利石粒内孔与长石粒间孔. 相似文献
966.
967.
地裂缝是临汾盆地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盆地开始出现地裂缝以来, 至2012年8月共发现86条地裂缝。本文以临汾盆地内部典型地裂缝临汾果场地裂缝为研究对象, 详细地论述了地裂缝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利用野外调查、测量、槽探、钻探和物理勘探等地质手段, 主要研究了地裂缝的发育特征, 包括平面特征、灾害特征、浅部剖面结构特征和深部特征4个方面, 总结了地裂缝的活动规律。发现果场地裂缝平面延伸长, 宽度大, 走向稳定, 灾害严重; 浅表层上宽下窄, 呈喇叭状, 深部结构显示地裂缝下伏隐伏断层, 地裂缝活动受降雨控制。通过分析影响地裂缝形成的各个因素:盆地构造、超采地下水和强降雨, 将果场地裂缝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孕育阶段、出露阶段和扩展阶段; 最后概化了果场地裂缝的成因机理:构造孕缝、抽水诱缝和降雨扩缝。 相似文献
968.
云南红河县龙然村滑坡为—浅层牵引式破碎松散层滑坡,连续的降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该滑坡的治理应采用“挡+排”的综合治理,“档”即在滑坡上缘设置抗滑桩、档板和毛石混凝土挡墙;“排”即沿滑坡顶、滑坡体两侧分别设置截水和排水沟,将地表水及雨水排出滑坡体外,以保证该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研究,结合微量元素、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分析,认为户县大石沟碳酸岩属构造-热液成因,即在特定的构造部位,热液交代结晶片岩,强烈碳酸盐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70.
通过对地域毗邻的广西、广东两省2004年春季一次降水个例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广锋前中尺度流场、锋面坡度的不同,以及两地明显的水汽和垂直运动条件的差别,是造成这次两广明显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所在。所得结果可对今后预报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