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287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987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前人对皖南-浙西地区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盖层中发育的褶皱变形期次、特征和构造样式的认识尚存在较多分歧。本文通过区内盖层褶皱变形调查与解析,除印支早期褶皱和燕山期构造外,新识别出加里东期和印支晚期褶皱。加里东期褶皱样式主要表现为大型中常至开阔褶皱,且均为复式褶皱;次为小型紧闭褶皱,二者可能为从属性质。其构造线均呈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印支早期褶皱样式主要为中常线形褶皱,其轴迹呈北东向;晚期表现为中常至开阔褶皱样式,轴迹呈北北西或近南北向。燕山期构造主要为盆地和断裂构造。早白垩世早期,表现为同沉积宽缓向斜,构造线呈近东西向;早白垩世之后,主要表现为断陷盆地和断裂构造,构造线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各期褶皱叠加明显,形成"L"或"厂"字型组合特征,或形成构造穹窿-盆地组合。深入研究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对区域构造格架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2.
辽宁省本溪连山关地区出露大面积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地层,在朱家沟典型剖面浪子山组中识别出2层斜长角闪岩,镜下观察其原岩为玄武岩;在连山关及河栏镇里尔峪组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对浪子山组2件斜长角闪岩样品、里尔峪组2件流纹岩样品测定LA-ICP-MS锆石U-Pb年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样品D020锆石内部结构整体发黑、条痕状吸收程度不等,Th/U值较低,为变质锆石,其1934±45Ma代表了浪子山组的变质年龄。其余3个样品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值,为岩浆锆石。1952±38Ma代表了浪子山组的形成时代,2177±34Ma和2208±12Ma代表了里尔峪组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资料,将辽河群形成时代限制在2.20~1.95Ga,其形成时代持续了250Ma左右。野外接触关系及火山岩年代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揭露了辽河群总体为一套无序、局部有序的构造地层,各岩组间不存在上下关系,浪子山组已经不适合置于里尔峪组之下。  相似文献   
983.
通过对汪家坪岩组的两件黑云斜长变粒岩变质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206)Pb/(206)Pb/(238)U年龄介于843.3(238)U年龄介于843.3904.9Ma之间,最古老的年龄达1138.46±16.7Ma,表示南米仓山结晶基底在新元古代早期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变质锆石特征的样品,获得的年龄数据表明南米仓山地区在新元古代发生过两期变质作用,早期的变质作用峰值年龄约为810.0904.9Ma之间,最古老的年龄达1138.46±16.7Ma,表示南米仓山结晶基底在新元古代早期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变质锆石特征的样品,获得的年龄数据表明南米仓山地区在新元古代发生过两期变质作用,早期的变质作用峰值年龄约为810.0900.0Ma,代表着晋宁末期华北大陆板块与扬子板块逐渐对接拼合,古秦岭洋壳迅速向南北两侧俯冲消减事件;晚期变质作用发生在约为550.0900.0Ma,代表着晋宁末期华北大陆板块与扬子板块逐渐对接拼合,古秦岭洋壳迅速向南北两侧俯冲消减事件;晚期变质作用发生在约为550.0760.0Ma,记录了这一阶段的澄江期岩浆热事件引起的接触变质事件。  相似文献   
984.
为探讨斜桩基础受力变形分析的理论计算方法,首先,在现有斜桩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斜桩承载机制及其受力变形特性;提出斜桩简化力学模型,并假定桩顶倾斜荷载沿桩体轴向及其垂直方向分解,进而提出地基反力确定方法并推导其控制微分方程;其次,对传统有限杆单元进行改进,以考虑二阶效应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以MATLAB为平台编制求解程序用于斜桩基础受力变形分析;最后,引入模型试验与现场试验,通过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验证改进有限杆单元方法用于斜桩受力变形分析的可行性,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以上分析可为斜桩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985.
位于西藏泽当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在我国研究程度较高,该蛇绿岩东西延伸约2 000 km,代表了印度和亚洲之间消失的新特提斯洋,是确定上述两大板块间缝合线存在的重要岩石学标志。文章对西藏泽当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的斜长花岗岩特征及构造环境进行了研究。斜长花岗岩具有钙碱性特征;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富集,HREE亏损,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Sr富集,高场强元素Nb、Ti亏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斜长花岗岩应形成于俯冲造山的构造环境下,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岛弧特点。  相似文献   
986.
介绍不平行坐标轴的斜线段相关计算、放样方法及程序。  相似文献   
987.
为探讨扬子克拉通古元古代变质作用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对黄陵穹窿北部石榴斜长角闪岩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石榴斜长角闪岩中主要矿物有石榴子石、斜长石、角闪石、单斜辉石、石英、钛铁矿等,其中保留有3个阶段的不同变质期次的矿物组合,进变质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钛铁矿,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单斜辉石+石英+钛铁矿,退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钛铁矿。石榴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亚碱性玄武岩,属于拉斑系列,Mg#较低,表明其原岩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异作用。使用传统地质温压计计算不同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进变质阶段,t=596~625℃,p=0.70~0.82 GPa;峰期变质阶段,t≈760℃,p≈1.35 GPa;退变质阶段,t=692~738℃,p=0.68~0.74 GPa,并建立了一条顺时针的p-t轨迹,显示出先升温升压至峰期阶段,随后发生近等温减压的过程。这一p-t轨迹体现了汇聚板块边缘俯冲-碰撞的构造背景,对石榴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定年,获得了2 008±11 Ma的谐和年龄,并结合该...  相似文献   
988.
钟摇 《地质与勘探》2022,58(5):1016-1026
本文以西藏唐加地区卓隆普斜长角闪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分析,探讨了其岩石成因以及对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地质意义。结果显示,卓隆普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264.7±1.3 Ma(n=28,MSWD=0.88),属中二叠世。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岩石呈钙碱性,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4.69~4.88),弱铕异常(δEu=0.81);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具有强烈的Nb-Ta负异常,表现出岛弧玄武岩亲缘性。多种判别图解显示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原岩岩浆由俯冲大洋板片和洋壳物质融熔体以及其脱水过程中形成的俯冲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形成,岩浆上升过程中可能受到轻微的地壳物质混染。结合区域资料,本次研究认为唐加-松多古特提斯洋在265 Ma(中二叠世)之前已经发生俯冲。  相似文献   
989.
断陷湖盆缓坡带的构造掀斜作用对其地层叠置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基于“源—汇”系统理论的地层正演模拟研究方法,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以2 Myr为总时长)对断陷盆地缓坡带构造掀斜型层序地层发育样式及其相关地貌演化、沉积物通量变化进行了定量表征。以恒定的绝对湖平面为研究前提,共建立了高/低沉积物供给的背景下4种不同的地层正演模型。两种不同缓坡带掀斜初始位移模型的设定反映了掀斜点和沉积滨线的相对位置,以便于不同掀斜层序样式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掀斜支点位于滨线之上的模型常形成湖侵和正常湖退,而掀斜支点位于滨线之下的模型常形成强制湖退。滨线迁移轨迹和层序叠置样式的不一致性贯穿整个层序发育过程,是沉积物通量及滨线迁移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模型中沉积物通量的变化直接响应于源区地貌演变,滨线迁移则受控于新增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的相互关系。这一系列构造掀斜型层序模型及其相关成因解释对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叠置样式的精细解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模拟研究对断陷湖盆的高频湖平面变化特征也有较为合理的解释(如海洋同位素3期以来的贝加尔湖)。然而本次正演模拟所设置的初始地貌较为单一,在相同构造、气候条件下和不同沉积物供给背景下所形成地层模型无法涵盖所有缓坡带层序地层类型。由此可见,基于“源—汇”系统思想探讨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多样性的相关模拟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90.
钟明 《探矿工程》2022,49(4):131-136
笏山金矿发生事故后,我单位按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要求施工了6号救援钻孔。针对该矿区花岗岩硬度高,地层岩石破碎,以及地层含水丰富等特点,从设备安装到施工工艺及操作流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施工技术方案。从而避免了误工误时,避免了救援过程中次生事故的发生。全孔采用气动潜孔锤钻进,合理调整钻进参数,不但解决了花岗岩地层进尺慢、钻效低的问题,还确保了钻孔一次性进入预定靶区,施工中做到了“稳、准、快”,最终圆满完成了救援孔的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