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时间出发,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时期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流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明朝、清朝最多,先秦次之;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历史时期的数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先秦、明朝和清朝;(2)不同历史时期非遗的空间聚集性与其数量关联较大,先秦、明朝和清朝非遗聚集特征显著;(3)不同历史时期非遗的分布中心主要沿东—西走向,且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382.
基于西安市7个区文化遗产资源点的经纬度坐标、保护级别等基础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西安市9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资源点进行插值分析。采用自然间断分级法得出各个时期的城市中心,通过分析城市中心迁移的客观规律得出西安城市中心经历了由西南到东北,然后又向东南转移的过程。结果表明,采用GIS技术可以对城市历史规划、建设及发展轨迹进行分析,也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3.
梁勇奇  杨瑞霞  谢一涵  王普  杨岸霖  李薇 《遥感学报》2021,25(12):2441-2459
全球世界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环境数据是遗产价值认知和保护的基础,更是大数据时代遗产研究、展示以及可持续利用的依据.本文基于网络和地球大数据,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空间分析、领域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了包括领域知识图谱5万个节点,94万条三元组的全球世界文化遗产知识图谱,支持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节点关系查询以及图结构表达.基于知识...  相似文献   
384.
乐吧     
《地图》2011,(6):142-142
截至2011年7月,中国已经有41处景区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然而,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41处实在是个小数字.最近一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就还有30余处遗产计划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遗产地获得世界的认同、公众的认知。  相似文献   
385.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日—28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本届大会很有特色,其主题非常新颖——“从地中海地区走向全球的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来自全球近1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地质学者相聚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起源地,就地质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全球环境变化、预防地质灾害、地质科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86.
罗丹 《新疆地质》2003,21(1):130-130
傲然迎抗1500年风雨的巴米扬大佛在迎来又一个新世纪后轰然崩毁,在阿富汗境内,毁损历史文化遗产的事件目前还在接二连三地发生着,“亚洲心脏”地区再次扯痛全球考古界的神经.曾多次带领探险队穿越阿富汗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考古学家保罗·伯纳德曾十分精辟地阐述过阿富汗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说,来自伊朗、印度、中国和世界游牧民族的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汇集,形成了世界上最为缤纷的文化百花园.考古学家们通过对阿富汗邻国彻底地探查,绘制出了古代贸易路线图并把阿富汗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脉络中去思考问题.以前那种认为阿富汗文化只受古希腊影响的说法已被证实是完全错误的.阿富汗北部地区可能是与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同时代的早期文明中心.最近,盗掘者在东部地区掘出了多处佛教遗址.据载,公  相似文献   
387.
广州黄埔古村商埠文化特色旅游规划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黄埔古村非一般古村落,而具有深厚的商埠历史文化积淀。她是十三行时期大清帝国"一口通商"的外贸港口、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特区"、一个名人辈出的华侨之乡、一个"港-村(镇)"建筑规格卓尔不凡的"名村";她在广州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本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力。200年来的沧桑历史转了一个圈,对外贸易的"广交会"回到了黄埔古村。面对黄埔古村众说纷纭的开发意图,作者通过现场踏勘与问卷调查分析、站在全市、全省或更高角度,探讨其文化遗产保护方略,力举实施商埠文化特色旅游规划,打造不落常套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项目;主张以古村村民为开发主体,勇于吸收民间资金保护古村文化遗产,并采用产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让黄埔古村重新走向国际舞台,实现历史文化的伟大复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