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段雯娟 《地球》2019,(9):42-44
2019年,敦煌百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入选第一批“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顶目”。7月29日至8月2日,连续不间断运行,首次实现夏季工况下103小时昼夜连续发电,发电量超过390万度,各顶主要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电站设备性能正常,运行状态良好。8月10日,敦煌百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实现满负荷发电,夏季工况下24小时连续发电突破180万千瓦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大规模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成套核心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2.
介绍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大泻肝汤治疗便秘的经验。李教授认为,便秘主要是因气机失调,大肠传导失司所致,应调和肝脾,舒畅气血,临床化裁使用敦煌大泻肝汤,其效甚验,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3.
王文博 《地下水》2022,(5):77-79
应用锶和氢氧同位素分析了敦煌盆地地下水补给来源与浅层地下水更新能力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敦煌盆地浅层地下水源于疏勒河、党河的入渗补给和祁连山雪山融水侧向补给,深层地下水源于前期的雪山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更新能力相对较强,深层地下水更新能力中等;浅层地下水中87Sr/86Sr均介于0.708~0.716之间,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演化既受到碳酸盐岩、硫酸盐岩溶滤作用的影响,又受到硅酸盐岩溶滤作用的影响。该区域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内陆干旱区天然植物群落与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区域生态安全及地质环境关系密切。以敦煌盆地为研究区,选择Rapid Eye卫星遥感数据开展植物群落遥感制图研究。(1)根据1∶250 000地貌图及1∶200 000水文地质图设置了天然植被样方调查路线,据此实地调查了植物物种、高度、频度、长势等,区内共记录植物31种,分属16科,主要有9种优势植物,分别为红柳、胡杨、芦苇、骆驼刺、白刺、黑果枸杞、獐茅、蒙古韭和盐穗木;(2)结合地貌图及水文地质图,提出了以Rapid Eye数据为主、多源地学数据支撑的过渡带天然植物群落类型的确定方法:利用植物样方数据集确定单方向上一种特定植物类型到另一种植物类型之间的变化边界;分析Rapid Eye遥感图像的光谱、纹理和几何特征,基于Rapid Eye卫星遥感数据确定沿单方向变化的植物类型边界;在植物样方数据集和遥感图像无法精确确定边界的情况下,利用微地貌和地下水流动系统空间分布,确定区域空间上相邻的植物类型边界。基于这些数据集合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植物群落的遥感解译标志;(3)采用优势种命名法,划分了研究区植物群落分类体系,完成其遥感制图,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分别与地貌及土壤盐渍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库姆塔格沙漠,地跨新疆、甘肃2省区;东起敦煌鸣沙山、西临罗布泊、南依阿尔金山、北抵阿奇克谷地;面积超过2万km^2。境内气候极端干旱,地貌类型复杂、沙丘类型多样,是"羽毛状沙丘"在我国的唯一分布区。受自然条件和技术装备等制约,一直是我国八大沙漠中综合科考的最后空白。2006年,"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被列为首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历时4年,取得了丰硕成果,填补了多项沙漠科考和研究空白。主要包括:(1)首次发现、命名并定义了"沙砾碛"这一库姆塔格独特的地貌类型;初步探明了该沙漠独有的"羽毛状"沙丘的形态学特征及形成过程;(2)基本探明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表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及2个主要物源端元,揭示了晚新生代沉积物特征和地层序列;(3)初步确定了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古风成砂的形成时代,并阐明了该沙漠的成因和演化过程;(4)初步查清了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现代水系分布及水文特征,绘制完成中更新世晚期、汉、唐、清、民国、现代6个时期的水系演变图;(5)首次确认了库姆塔格沙漠土壤类型及其发育过程和区域分布特征;(6)首次建立了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库姆塔格沙漠气象观测场,实现了基于卫星传输的气象数据实时采集,初步摸清了羽毛状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及周边气候演变趋势;(7)基本查清了库姆塔格沙漠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特别是发现了沙生柽柳、白花柽柳、侧花沙蓬等6种植物的分布新区;(8)系统调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双峰野骆驼种群及其生境,对野骆驼的行为生态学进行定位观测研究;(9)完成了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提出了"大敦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为拯救敦煌绿洲、保护敦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呜沙山东麓断崖上。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被誉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相似文献   
107.
笔者于2008年1月13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迷兔东部夹皮沟北侧(93°28'E,40°17'N,海拔970 m)调查胡杨林时,目击到2只白尾地鸦,此鸟遇到人时发出急促成串的哨音警叫,并交替迁飞,每次迁飞距离10~100 m之间,有时在地面奔跑.  相似文献   
108.
敦煌场地CBERS-02 CCD传感器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资源一号卫星02星(CBERS-02),为深入其定量化分析,定期在敦煌绝对辐射校正场地进行了地面同步测量,开展了更新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研究。另外,运用地表反射率和大气光学特性参量数据,计算出CBERS-02CCD传感器4个波段的绝对辐射标定系数。同时,利用2004年8月25目的Landsat-5 TM图像数据对CBERS-02 CCD传感器的辐射特性进行交叉定标,验证分析了CBERS-02 CCD传感器场地绝对辐射定标的基本特性及其可靠性。另外,为CBERS后续星的传感器改进,提供了分析参量。  相似文献   
109.
窦贤 《国土资源》2004,(4):4-16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在敦煌市境内的鸣沙山麓东段,在南北1680余米长、10~40米高的断崖上,蜂窝状散布着4~14世纪一千余年不同朝代的石窟750余个。这些石窟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这就是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集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为一体的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堪称一部包括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和自然学科在内的百科全书。敦煌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有人说:“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中国的古代文明。”然而,在漫漫戈壁茫茫瀚海中耸立了1600多年的敦煌莫高窟,自其被世人发现后,不但遭受着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等西方人的掠夺,而且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风沙已经对敦煌莫高窟及其文物的保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0.
敦煌夏末大气垂直结构和边界层高度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韦志刚  陈文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10,34(5):905-913
本文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 (NWC-ALIEX) 2008年8月11~18日的探空试验资料,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敦煌地区的大气垂直结构和边界层高度特征。结果表明, 对流层顶大约在距地15000 m高度左右, 为第二 (副热带) 对流层顶; 水汽主要集中在距地6500 m以下对流层, 0℃层在距地3000~4000 m高度波动, 逆湿层高度在0℃层左右摆动; 在距地5000 m以上的对流层基本被西北风或偏西风统治, 在距地9000~13000 m左右的对流层高层, 存在一个风速为25~50 m/s的西北风或偏西风极大值; 敦煌夏末存在特厚边界层, 对流边界层高度可达4200 m, 稳定边界层高度可达13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